- 年份
- 2024(8925)
- 2023(12812)
- 2022(10171)
- 2021(9283)
- 2020(7498)
- 2019(16829)
- 2018(16571)
- 2017(32312)
- 2016(16973)
- 2015(18730)
- 2014(18616)
- 2013(18106)
- 2012(16110)
- 2011(14351)
- 2010(14074)
- 2009(12763)
- 2008(11832)
- 2007(10177)
- 2006(8958)
- 2005(7289)
- 学科
- 济(76386)
- 经济(76317)
- 业(48698)
- 管理(45843)
- 企(35299)
- 企业(35299)
- 农(33020)
- 方法(31728)
- 数学(28051)
- 数学方法(27709)
- 农业(22235)
- 业经(21505)
- 中国(20920)
- 地方(18614)
- 财(16845)
- 环境(14495)
- 产业(13418)
- 发(13388)
- 学(12910)
- 制(12754)
- 技术(11545)
- 发展(10776)
- 展(10753)
- 贸(10499)
- 贸易(10494)
- 和(10321)
- 易(10187)
- 划(10114)
- 理论(9980)
- 银(9693)
- 机构
- 学院(233778)
- 大学(228845)
- 济(100152)
- 经济(98246)
- 管理(94250)
- 理学(82418)
- 理学院(81627)
- 管理学(80196)
- 管理学院(79772)
- 研究(74445)
- 中国(55474)
- 京(46313)
- 科学(44199)
- 财(42719)
- 农(39842)
- 中心(36148)
- 业大(34957)
- 财经(34514)
- 江(34206)
- 所(34141)
- 经(31555)
- 经济学(31387)
- 研究所(31307)
- 范(30749)
- 师范(30479)
- 农业(29562)
- 经济学院(28508)
- 北京(27960)
- 院(27354)
- 州(26792)
- 基金
- 项目(168488)
- 科学(135745)
- 研究(126321)
- 基金(124063)
- 家(106826)
- 国家(105933)
- 科学基金(93162)
- 社会(84489)
- 社会科(80103)
- 社会科学(80087)
- 省(67205)
- 基金项目(66412)
- 自然(57650)
- 教育(56591)
- 自然科(56251)
- 自然科学(56242)
- 自然科学基金(55207)
- 划(54913)
- 编号(50969)
- 资助(48058)
- 发(38910)
- 成果(38808)
- 重点(37814)
- 部(36968)
- 国家社会(35920)
- 创(35848)
- 课题(34106)
- 创新(33425)
- 人文(32393)
- 制(32363)
- 期刊
- 济(110800)
- 经济(110800)
- 研究(62477)
- 中国(44105)
- 农(41979)
- 管理(32934)
- 科学(32520)
- 学报(32138)
- 财(31800)
- 农业(28126)
- 大学(26472)
- 学学(25323)
- 业经(23143)
- 教育(21204)
- 技术(21093)
- 融(19821)
- 金融(19821)
- 经济研究(16323)
- 财经(16264)
- 问题(15544)
- 经(14146)
- 业(12411)
- 资源(12209)
- 版(11892)
- 技术经济(11233)
- 科技(11022)
- 经济问题(10710)
- 现代(10680)
- 商业(10656)
- 农村(10396)
共检索到329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敏瑞 张昊冉
[目的]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洪良 周建华
生态产业化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以浙江湖州为例,梳理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演变与特征,揭示了生态产业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乡村生态产业化沿着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阶段、农家乐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升级演进;通过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生态资源的累积,形成以自然生态资源、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带动的四种乡村生态产业化模式。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形成主要是政府行为、生态资源、区位条件、农民生态意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振伟
农业产业化常会排挤小农家庭经营,破坏传统乡村社会纽带。但消除此类消极影响,不应是依靠怀旧式的纯粹"小农经济",也不只是依靠家庭经营"纵向化",还需要依靠农户间"横向化"合作。部分乡土社会的村社集体结构传统与互惠机制,在当下农村产业发展中得到重组和发明,将小农家庭经营和农业产业衔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旧"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提振乡村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吸引乡村人才从事乡村产业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可能的道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 樊琴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创新提高四个阶段。目前,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主体间发展水平不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使农业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变强。通过改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村变美。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变富。应加强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云珊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进行生态治理,而生态治理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治理主体结构的系统性、治理方法的系统。因此,乡村生态治理必须系统化推进,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挥政府协同功能、治理和修复相统一等方面统筹治理,方可实现生态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
生态治理 乡村振兴 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徐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得以快速成长,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但当前多数联合体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链主”凝聚力不强、信息反馈不畅、绿色化发展控制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技术加速信息反馈及实施全程绿色化质量控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以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空间及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借助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与运营,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联合体 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
在科学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系统架构中,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形态,其相关的技术、业态、模式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势必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基于此背景,由蒋辉、吴永清编著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状况,阐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与意义,借鉴国内外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微观的村级层面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架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正芬 余彬文
乡村生态资本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主要方式与根本路径,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环境优化、生态治理等具有直接影响。在乡村生态资本化试运行或准备运行的当下,必须发挥前瞻性,系统分析生态资本化面临的问题,探索产权明晰、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多元协同的科学规划路径,深入挖掘乡村生态资本化发展的科学途径,为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 资本化 问题研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水根 王吉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而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特征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培育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聪 王疏影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为目标,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产业振兴机遇所在。然而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数字水平低,数据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升级。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产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想 曾绍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传统村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割裂了产业发展与保护绿水青山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此,以打造和完善产业生态链既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文章根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以农业生态链、工业生态链、服务业生态链为依据,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为构建原则,提出村镇产业生态链结构模型,发展以农产品种植、养殖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大循环生态链条,并对其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析村镇产业生态链构建,为促进现代产业生态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