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4)
- 2023(14919)
- 2022(12800)
- 2021(11860)
- 2020(10182)
- 2019(22886)
- 2018(22892)
- 2017(44073)
- 2016(24046)
- 2015(27079)
- 2014(27023)
- 2013(26994)
- 2012(24850)
- 2011(22144)
- 2010(22300)
- 2009(21090)
- 2008(21097)
- 2007(19028)
- 2006(17106)
- 2005(15032)
- 学科
- 济(101045)
- 经济(100912)
- 业(98981)
- 企(81138)
- 企业(81138)
- 管理(79991)
- 农(47939)
- 方法(44894)
- 数学(35324)
- 数学方法(34898)
- 业经(32671)
- 农业(31944)
- 财(29670)
- 中国(24155)
- 务(21721)
- 财务(21656)
- 财务管理(21628)
- 学(20827)
- 企业财务(20473)
- 制(20177)
- 技术(19881)
- 理论(18530)
- 地方(18434)
- 和(18312)
- 贸(17419)
- 策(17414)
- 贸易(17410)
- 易(16923)
- 划(16591)
- 体(15479)
- 机构
- 学院(353469)
- 大学(348337)
- 管理(144453)
- 济(140061)
- 经济(137037)
- 理学(124682)
- 理学院(123441)
- 管理学(121471)
- 管理学院(120861)
- 研究(113689)
- 中国(88055)
- 京(74438)
- 农(74352)
- 科学(72471)
- 财(62849)
- 业大(59583)
- 所(57995)
- 农业(57358)
- 江(53557)
- 研究所(52664)
- 中心(52490)
- 财经(50381)
- 北京(46366)
- 经(45701)
- 范(43678)
- 师范(43260)
- 州(42920)
- 院(40282)
- 经济学(39669)
- 经济管理(39314)
- 基金
- 项目(237440)
- 科学(186528)
- 研究(173501)
- 基金(171822)
- 家(149596)
- 国家(148203)
- 科学基金(127853)
- 社会(108635)
- 社会科(102515)
- 社会科学(102484)
- 省(94764)
- 基金项目(91986)
- 自然(84051)
- 自然科(82090)
- 自然科学(82068)
- 自然科学基金(80612)
- 划(77794)
- 教育(77284)
- 编号(71998)
- 资助(69944)
- 成果(57046)
- 重点(52275)
- 部(51530)
- 发(51198)
- 创(50958)
- 课题(47914)
- 业(46969)
- 创新(46956)
- 科研(45136)
- 国家社会(43846)
- 期刊
- 济(163618)
- 经济(163618)
- 研究(99488)
- 农(74273)
- 中国(66826)
- 学报(58182)
- 管理(53961)
- 科学(53766)
- 农业(50441)
- 财(49532)
- 大学(44344)
- 学学(42310)
- 教育(33617)
- 业经(32664)
- 技术(31174)
- 融(30709)
- 金融(30709)
- 业(26099)
- 财经(24280)
- 经济研究(23067)
- 问题(21701)
- 经(20735)
- 技术经济(19397)
- 版(18673)
- 科技(17978)
- 现代(17234)
- 理论(16674)
- 图书(16342)
- 业大(16098)
- 资源(15957)
共检索到520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天志
土壤是陆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一直强调以土壤理化特性作为持续性指标,但近期国际上关于土壤生物学参数的研究日渐增多,一些参数作为生物指标已表现出很大的潜力,研究空间不断扩展。对农业生态系统来说,土壤生物指标有可能成为系统稳定性的早期预警和敏感指标。
关键词:
土壤 生物指标 持续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媛媛 马慧媛 黄亚丽 邢慧珍 徐炳雪 贾振华 郑立伟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晶秋 王作尊 郭常莲
通过对淤灌农田土壤生物活性的研究看到:各种植物残体、厩肥和垃圾肥对土壤的生物活性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快捷短暂,15d左右出现峰值;土壤酶活性可以较长时间保留下来,一季作物后施厩肥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原土增加36.6%、11.3%和65.8%。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土壤酶活性与无肥区差距不断加大,其中脲酶的累积效果明显。还田植物残体由于成分的差异对各种酶活性的影响也不一致。秸秆的酶促作用大于根茬,含热水溶物较多的高粱秸、玉米秸强烈促进了转化酶活性提高;豆秸对磷酸酶活性有利
关键词:
淤灌土壤,土壤酶活性,植物残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昌国 宋林华 张平究 潘根兴 王静
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在近5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土地质量退化,石漠化严重。近几年,我国西南已进行了有效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石漠化严重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云南省石林风景区乃古景区主要有自然灌丛、次生柏树、原生草地、次生草地和裸露红土地等5种不同植被覆盖生态系统样块地。在该地按不同土壤深度采样,分析了土壤含根量,土壤生物的群落构成,进行了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计算。研究样块地共采集到土壤动物标本5门10纲28目(类)共935头,表明该区土壤动物生物量较同纬度森林生态系统小,并且以蜱螨目、弹尾目、线虫目、鞘翅目和后孔寡毛目为优势类群,线蚓目、蜘蛛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照丽 段玉琪 杨宇虹 晋艳
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镉(Cd,0,1.5,3.0,6.0 mg/kg)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及酶活性(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范围内,外源Cd对烤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及添加Cd浓度有关。随着添加Cd浓度增加,烤烟的生长受到抑制,在添加Cd浓度为6.0 mg/kg时,各部位的干物质降低最多,特别是红壤中烤烟根系受抑制更明显。土类和添加Cd浓度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顺序为放线菌>真菌>细菌。土类对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添加Cd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晓娟 李春俭
不合理的农田机械作业会造成土壤紧实度增加,这不仅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而且会使作物生长以及土壤生物活动受到影响,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土地退化、作物产量降低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机械压实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减轻土壤紧实度的可能方法和措施,为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理使用农业机械,减少土壤机械压实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蒋廷杰
在利用稻鸭互利共生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免耕技术引入稻田生态系统,形成稻田免耕养鸭技术新体系.从土壤生物学特性方面对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评价该系统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各处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在剖面中有明显的上高下低的分布趋势,特别是 0~5 cm 土层,NCD(免耕养鸭处理)量高于同层次的 NCND(免耕不养鸭处理)和 CCND(翻耕不养鸭处理).NCD 的剖面分布也是呈现上高下低的格局,但5~15 cm土层中各微生物数量和总数均大于NCND和CCND处理中同层次的微生物数.上下两层土壤中,NCD 与 CCND 和 NCND 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迪 赵全利 耿丽平 李芠瑾 董纯瑄 刘文菊
为了进一步明确草酸青霉菌HB1的溶磷能力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试验与白菜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HB1、秸秆、秸秆+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土壤pH、土壤速效磷、活化土壤磷的能力、相关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白菜幼苗鲜质量和白菜磷的累积量增加了21. 61%,81. 64%,而秸秆+HB1处理则有所降低,说明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和溶解土壤磷的能力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在土壤培养试验中,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 62%和56. 41%,细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分别提高了108. 75%,96. 45%;在白菜培养试验中,HB1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 48%,33. 02%,说明施用HB1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综上所述,草酸青霉菌HB1能有效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增强白菜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状,而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HB1的促生效应及溶磷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用草酸青霉菌HB1要考虑秸秆腐解对其促生效应和溶磷能力的抑制效应。可为HB1菌在农业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玉鹏 吕丽媛 毕艳孟 张一 孙振钧
在施用牛粪的盐碱土中分别接种15和30条蚯蚓,以不接种蚯蚓为对照,进行了6个月的温室培养,旨在研究接种蚯蚓对盐碱土养分、土壤生物及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增加了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显著降低。接种蚯蚓并未显著增加植被的生物量,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线虫丰富度及螨虫丰富度。接种蚯蚓改变了线虫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富度和螨虫各亚目的相对丰富度,但未显著影响土壤中细菌、线虫及螨虫的多样性指数和均一度指数。在盐碱地中接种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是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盐碱土 蚯蚓 调控 土壤生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汤怀志 程锋 张蕾娜
耕地是"活"的生命体,其健康依赖于生活在其中的土壤生物、作物与环境等的良性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耕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价值和路径,提出加强耕地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研究、建设长期定位观测网络、研制保育修复技术等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容子 周清 谭鑫 赵乐 张欢
为了探究乙醇中添加Fe2+或Mn2+对土壤生物消毒效果的影响,完善低浓度乙醇溶液土壤消毒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溶液消毒土壤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密封塑料瓶模拟耕层土壤的方式,以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土壤为研究对象,3%乙醇溶液消毒土壤为对照,研究添加质量比为0.001%、0.010%、0.100%的Fe2+或Mn2+的3%乙醇溶液对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杀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2+的3%乙醇溶液消毒效果改善,其中以添加Fe2+浓度为0.001%的3%乙醇溶液效果最好,在处理11d后杀灭率达到97.95%,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添加Mn2+的3%乙醇溶液消毒效果也有所改善,...
关键词:
金属离子 乙醇 土壤生物消毒 土传病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蔡大同 史瑞和
应用氯仿熏蒸培养法测定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生物量-C 和-N。结果表明:士壤生物量-C 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准;用6mol/L HCl 水解的总氮量与土壤全氮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生物量-N 则不然;生物量-N 与酸解的氨基酸态氮及未知态氮都有显著相关性。施肥显著提高土壤生物量-C 和-N,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大于单施化肥的。
关键词:
土壤 生物量 氯仿熏蒸法 有机氮 组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丹 罗承德 雷波 刘丽 代斌 高强伟
【目的】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表层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养分季节动态等土壤生物肥力特征。【方法】在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设置样地,2011-08中旬在样地上、中、下坡位放置分解袋,分别于2011年9月、11月和2012年3月、5月、7月中旬随机取回部分分解袋,测定其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季节差异显著,在3种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和真菌数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7月最高,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9月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迟金和 郑青松 隆小华 刘兆普
为掌握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连作年限对菊芋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促进今后菊芋种植模式合理发展,在大田条件下,利用莱州湾南京农业大学山东莱州"863"中试基地长期菊芋连作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菊芋连作年限对菊芋生长、菊芋品质及菊芋种植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菊芋生长受到抑制,菊芋块茎产量连作5年后开始下降,连作5 a比种植1 a降低8%,连作7 a降低27%;菊芋块茎蛋白质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连作7 a蛋白质含量为17.15 mg.g-1,比种植1 a高102%,而还原糖与纤维素含量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菊芋连作严重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芳芳 罗昌泰 廖迎春 房焕英 周际海 沈发兴 袁颖红
为进一步厘清生物炭在减缓农业生态系统土壤N_2O排放的作用和机制,本研究基于CNKI、Springer、Wiley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以"生物炭"、"农业生态系统"、"N_2O"为关键词,搜索2008—2021年相关文献,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果表明:土壤N_2O可通过多种微生物过程产生,其中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主要过程,硝化细菌反硝化、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化学反硝化等非生物过程也可产生N_2O;生物炭添加对土壤N_2O排放影响的结论不一,多数研究认为生物炭有利于减少土壤N_2O的排放,少数认为生物炭刺激了土壤N_2O的排放或对其无影响;提出了生物炭减缓土壤N_2O排放机制(生物炭本身理化性质的差异、生物炭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氮转化过程);并分析了生物炭降低堆肥土壤N_2O排放的潜力和生物炭促进酸性土壤的植物生产力。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三点展望:有必要建立生物炭特性数据库;系统性的加强生物炭在N_2O减排潜力的估算;进行长期野外田间试验的必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