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4)
2023(6772)
2022(5570)
2021(5051)
2020(4280)
2019(9356)
2018(8994)
2017(16593)
2016(9272)
2015(9852)
2014(9419)
2013(9311)
2012(8456)
2011(7582)
2010(7292)
2009(6504)
2008(6265)
2007(5327)
2006(4688)
2005(3990)
作者
(30596)
(25431)
(25294)
(23803)
(16153)
(12425)
(11219)
(10048)
(9736)
(8886)
(8684)
(8473)
(8372)
(8031)
(7946)
(7933)
(7827)
(7656)
(7402)
(7280)
(6738)
(6202)
(6174)
(5796)
(5789)
(5665)
(5649)
(5472)
(5093)
(5092)
学科
(34090)
经济(34052)
管理(24491)
(23950)
(17874)
企业(17874)
方法(16108)
数学(14560)
数学方法(14431)
(10602)
(10537)
(9467)
中国(9369)
(8324)
贸易(8320)
(8110)
业经(7725)
农业(7557)
环境(7214)
地方(6286)
技术(5991)
(5761)
(5419)
财务(5414)
财务管理(5406)
企业财务(5133)
(5008)
产业(4958)
银行(4955)
(4952)
机构
大学(130026)
学院(128752)
(50395)
经济(49494)
研究(49107)
管理(46688)
理学(41406)
理学院(40871)
管理学(39850)
管理学院(39648)
科学(36070)
中国(35988)
(35354)
农业(28416)
业大(28281)
(27857)
(27162)
研究所(25601)
中心(21629)
(21185)
农业大学(18948)
(18876)
(18139)
财经(17173)
北京(17060)
(17002)
(16675)
科学院(16028)
(15922)
实验(15568)
基金
项目(99206)
科学(76549)
基金(73552)
(69714)
国家(69225)
研究(60411)
科学基金(57155)
自然(41263)
自然科(40338)
自然科学(40318)
自然科学基金(39638)
基金项目(39628)
社会(39102)
(38481)
社会科(37203)
社会科学(37190)
(33664)
资助(29470)
教育(26594)
重点(23399)
计划(22541)
(21153)
编号(20900)
(20848)
科技(20810)
(20635)
科研(20514)
创新(19463)
(18774)
国家社会(17172)
期刊
(48690)
经济(48690)
学报(34341)
研究(30763)
(30197)
科学(27400)
中国(24535)
大学(24406)
学学(23795)
农业(20277)
(15519)
管理(15478)
(11436)
业大(10389)
(9133)
金融(9133)
经济研究(8931)
(8557)
农业大学(8473)
业经(8426)
资源(8370)
技术(8334)
财经(8126)
科技(8008)
林业(7682)
教育(7054)
(6969)
问题(6963)
自然(6406)
(5999)
共检索到180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南  余德光  王广军  谢骏  
为研究底部充氧对养殖系统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构建模拟装置,设充氧组(实验组)和未充氧组(对照组),每组4个平行,利用Peeper技术分别采集各装置中第0、1、4和7天,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NH_4+-N、NO_3-N、NO_2--N、PO_4(3-)-P和SO_4(2-)-S浓度。结果显示:(1)短期充氧对NH_4+-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影响不显著;(2)充氧可使沉积物上覆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南  路斌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陈成勋  
利用PeePer透析装置(dialysis PeePers)的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技术结合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中原位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分析各离子在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整个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1NH4+-N、NO3–-N、NO2–-N、PO43–-P、sO42–-s和Fe2+都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在沉积物0~18 cm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18 cm后相对稳定;NO2–-N和PO43–-P在沉积物表层2~4 cm出现峰值,而在上覆水和深层沉积物中都相对较低;NO3–-N和sO42–-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南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李志斐  夏耘  
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采集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主要营养盐NH4+-N、NO3--N、NO2--N、PO43--P和SO42--S的浓度,从而分析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温棚养殖池塘各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1)两罗非鱼温棚养殖池塘,4个Peeper实验组在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组间重复性都较好,且各营养盐都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主要存在于沉积物间隙水中,从其表面深度0至6 cm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文君  袁晟译  李健  常志强  
本研究于2020年9、10、11、12月采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池塘贝类区域(有贝区)和对照区域(无贝区)的沉积物表层样品,进行泥浆培养实验,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检测其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并分析了其与间隙水理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有贝区10和11月样品检测到厌氧氨氧化反应,并有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应;有贝区的4个月沉积物反硝化反应速率均高于无贝区,有贝区9月的反硝化反应速率最高(0.005 8 μmol/kg·h);水体温度与沉积物反硝化反应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H_(4)~(+)浓度与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平  刘剑彤  司开松  敖鸿毅  李金坡  田广宇  
对武汉东湖3个样点沉积物及间隙水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位于排污区附近的1号点沉积物TP浓度最大,位于湖心位置的2号点TP浓度最小;(2)3个样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均为Fe-P(铁结合态磷)所占比例最大(38.85%~59.14%),LP(不稳定态磷)所占比例最小(0.27%~1.49%);(3)东湖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高,有较大的磷释放潜力;(4)东湖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正磷酸盐和上覆水中正磷酸盐存在较大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可能不是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磷交换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春利  王焰新  
武汉市墨水湖重金属污染严重,在我国内陆城市受污染湖泊中具代表性。应用ICP-MS对墨水湖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定量测试,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的计算,定量评估了其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浅水湖泊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墨水湖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Cu>Cr>Pb;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表现出明显相似的峰形分布特征,指示了湖泊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微量重金属的沉积后再迁移现象;Fe和Mn在间隙水中的浓度远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其剖面分布特征主要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裘丽萍  李丹丹  孟顺龙  宋超  郑尧  陈家长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蓝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状况和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其中的蓝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的优势目是相同的,为聚球藻目、Cyanobacteria_norank和色球藻目;水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受到月份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与系统中氮净输入量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受到池塘差异的影响更大,且与系统中磷净输入量有关。试验条件下,罗非鱼对系统中蓝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来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申屠基康  林霞  赵亚波  徐永健  
通过分析凡纳滨对虾单养及其与泥蚶混养实验的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小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研究贝类对对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实验中对虾放养密度均为17×104个/hm2,泥蚶密度分别为0粒/m2(S)、60粒/m2(SC1)、120粒个/m2(SC2)和180粒/m2(SC3)。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增加:(1)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pH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下降;随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底质环境恶化程度趋缓;(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随着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有宪  崔毅  曲克明  辛福言  孙耀  宋云利  衣铭明  陈碧鹃  陈民山  
1995年冬季 ,测定了青岛地区四个池龄 10年以上的对虾养殖池不同层次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总氮 (TN)、总磷 (TP)和pH并研究了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TOC和TN为积累过程而形成污染 ,泥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2 0~ 30cm ,泥沙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4 0cm ,沉积表层污染较底层严重 ,泥质虾池表层污染较泥沙质更严重。沉积物中TP为输出过程而导致缺乏 ,TP的受扰动层与TOC和TN的污染层基本一致。沉积物的pH无规律性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莹槐  王芳  陈燕  董双林  刘峰  
为了探讨环境因子和底栖配养生物对碳通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混养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各形态碳的通量,监测了8月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中各形态碳含量的昼夜变化。3种主养草鱼池塘的养殖模式为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混养(GSBC)。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养殖周期内,3种混养模式沉积物-水界面可溶性无机碳(DIC)通量范围为0.65~16.90 mg/(m2·d),可溶性有机碳(DOC)通量范围为0.16~13.49 mg/(m2·d),颗粒性有机碳(POC)通量范围为-2.29~3.32 mg/(m2·d);G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童潇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王锦锦  于永翔  张正  常玉松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已成为限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团队前期研发出一款可实现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解析使用该设备对池塘环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安装并使用该设备的5个池塘(实验组,根据相对区域的不同,标记为E1和E2组)和无任何降温措施的3个池塘(对照组,标记为C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高温期实验池塘水质及底质指标,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相应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结构差异进行解析,进一步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池塘的底层平均水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氨氮和沉积物氨氮、亚硝酸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池塘(P<0.05)。LefSe分析筛选到在不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13个细菌群类(P<0.05)。对菌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参与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种类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筛选到与实验池塘水体氨氮含量显著相关的3个OTUs,分别为OTU7、OTU29和OTU108,依次归属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所预测到的25个原核生物COG代谢途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8个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设备可显著改善池塘水质及底质环境,并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该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昌凤  车轩  刘兴国  周寅  王健  
为解决池塘固定沉积物集中收集的问题,设计了池塘养殖沉积物收集装置,主要由吸污装置、行走机构、控制系统和输泥管系组成。吸污装置利用污水泵将池塘底部的沉积物提升到岸上;行走机构的直流推进器为装置提供动力,实现自主行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污水泵和两个推进器的工作状态,实现装置的运行。性能测试表明:沉积物收集装置在吸污作业时,行进速度需控制在0. 1 m/s以内,清淤时间在20~40 s范围内,可将固定点的沉积物完全吸除;吸污能力在0~14 m~3/h范围内,沉积物含泥量在0~12. 7 m~3/h范围内,沉积物浓度在0~35%范围内;整机配套功率为0. 9 kW,输送距离为100 m,空载噪声为52 dB。池塘养殖沉积物收集装置利用220 V的交流电作为电源,并采用隔离变压器与电网隔离后,再输送至池塘养殖沉积物收集装置的控制平台,安全性高,在池塘水体中运行范围大,实现了池塘养殖沉积物的集中收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光明  乐观宗  钟明杰  徐永健  
本研究采用孵化法模拟计算池塘表层沉积物-水界面磷通量,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探讨温度、盐度、pH和微生物等环境条件变化对该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初步计算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养殖池塘8月和11月2个月份沉积物-水界面活性磷酸盐的交换通量,分别为104.9μmol/(m2·d)、70.1μmol/(m2·d)。温度、盐度、pH和微生物梯度这4个因子均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影响。温度实验中,释放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其中35℃下磷释放量达到0.027mg,为15℃下(0.015mg)的1.8倍,20℃时释放量为0.020mg。盐度实验中,释放量随着盐度的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翟海佳  郑忠明  金中文  陆开宏  孙芳  汪洋  李越蜀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皮坤  张敏  李保民  李庚辰  
为了探讨不同主养模式池塘养殖期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原位观测装置,分析了2013年4—10月主养草鱼和主养黄颡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结果发现:(1)在养殖初期,各种形态氮磷在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主要表现为从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沉积,养殖中后期,由于温度升高以及池塘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大量累积,各种形态氮磷表现为以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为主,表明池塘沉积物是氮磷营养盐的源与汇;(2)两种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