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6)
- 2023(3575)
- 2022(3180)
- 2021(3044)
- 2020(2539)
- 2019(5982)
- 2018(6002)
- 2017(11461)
- 2016(6520)
- 2015(7477)
- 2014(7884)
- 2013(7670)
- 2012(7225)
- 2011(6265)
- 2010(6734)
- 2009(6307)
- 2008(6569)
- 2007(6230)
- 2006(5718)
- 2005(5549)
- 学科
- 济(24504)
- 经济(24470)
- 管理(22512)
- 业(20785)
- 企(17548)
- 企业(17548)
- 财(11628)
- 方法(8842)
- 务(8576)
- 财务(8555)
- 财务管理(8529)
- 企业财务(8151)
- 农(7678)
- 数学(7305)
- 数学方法(7119)
- 中国(7040)
- 制(6726)
- 税(5792)
- 税收(5423)
- 理论(5400)
- 收(5383)
- 业经(5376)
- 农业(5205)
- 银(5081)
- 银行(5077)
- 行(4729)
- 教育(4624)
- 学(4557)
- 融(4556)
- 金融(4555)
- 机构
- 学院(92757)
- 大学(90571)
- 济(36017)
- 经济(34985)
- 管理(32533)
- 研究(28951)
- 理学(26163)
- 理学院(25896)
- 管理学(25326)
- 管理学院(25165)
- 中国(24859)
- 财(22027)
- 京(19448)
- 江(16643)
- 财经(16032)
- 科学(15764)
- 所(15162)
- 经(14202)
- 中心(14011)
- 州(13909)
- 北京(13206)
- 研究所(12703)
- 范(12422)
- 师范(12335)
- 农(11818)
- 财经大学(11528)
- 省(11101)
- 技术(10661)
- 经济学(10473)
- 院(10391)
- 基金
- 项目(47949)
- 研究(39137)
- 科学(36551)
- 基金(32256)
- 家(26718)
- 国家(26402)
- 科学基金(22565)
- 社会(22411)
- 社会科(21081)
- 社会科学(21073)
- 省(19343)
- 教育(19219)
- 编号(18219)
- 基金项目(16458)
- 成果(16240)
- 划(15644)
- 资助(14386)
- 自然(13855)
- 自然科(13509)
- 自然科学(13508)
- 自然科学基金(13250)
- 课题(12996)
- 性(11211)
- 年(11191)
- 项目编号(11132)
- 重点(10707)
- 部(10495)
- 大学(9917)
- 发(9868)
- 创(9604)
共检索到160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初国清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及减值后利息收入和利息调整的确认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该金融资产核算上的难点问题。本文将尝试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更为合理的核算方法。一、会计核算理念差异分析(一)基于财务会计视角传统财务会计的视角下,认为债券持有人利息收入的确认过程即是债券溢、折价摊销的过程。债券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雪梅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实际利率法客观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 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曲纹笠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在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现行处理方法会出现溢折价利息调整多摊销的情况,正确处理好减值业务的会计核算,报表披露的信息才会更加真实和可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琴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与贷款减值核算的异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丁琨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计算摊余成本时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而会影响利息收入。笔者认为,以上规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结合实例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减值 摊余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姜雪梅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而对摊余成本的不同理解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条件的不同假设,导致减值核算会计处理中出现相关账户用途的混淆,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骆长琴
会计准则及相关教材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限额没有详尽的解释及指导,使学者们对两种资产的减值损失的确认及转回感到困惑。在资产谨慎性原则指导下,比照存货期末计量原则,结合债券具体持有情况,推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核算对象也是长期债券,从而可推理出其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便于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骆长琴
会计准则及相关教材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限额没有详尽的解释及指导,使学者们对两种资产的减值损失的确认及转回感到困惑。在资产谨慎性原则指导下,比照存货期末计量原则,结合债券具体持有情况,推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核算对象也是长期债券,从而可推理出其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便于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吴作凤
一、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一)判断减值迹象资产减值迹象是指可能导致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企业在会计期末应当对各项资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映照 陈妮娜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本文对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转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俊梅 尚进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其计量及账务处理方法仍存有争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指出症结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黄建新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避免因科技进步等原因给企业固定资产带来的贬值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本文对如何核算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固定资产减值核算的建议。
关键词:
固定资产减值 可收回金额 折旧变化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一
资产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无误地确认其价值十分重要。为了能够给实际的资产价值提供可靠的度量手段,为会计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资产减值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开始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实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资产减值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有一定难度。首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缺乏统一标准。准则中规定,企业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仕 刘玉泽
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商誉减值"爆雷"现象,商誉减值成为商誉会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商誉减值的原因、测试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等问题。并购产生的高溢价和业绩补偿承诺未实现是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应继续仅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但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及成本高、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不及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等缺陷,应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计量中,对资产组(或组合)的划分以及资产组(或组合)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减值测试法 资产组 可收回金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铁祥 肖俊
在尝试对现行“账面余额”概念进行合理改进与完善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推导、归纳、分析与检验 ,发现“账面余额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是期末资产计量方法的恰当表述 ,“账面价值法”与“账户余额法”是期末时资产减值计量的两种方法 ,其中“账面价值法”应是这一计量的统一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