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2)
- 2023(2693)
- 2022(2361)
- 2021(2255)
- 2020(2002)
- 2019(4741)
- 2018(4521)
- 2017(9171)
- 2016(4935)
- 2015(5354)
- 2014(5532)
- 2013(5632)
- 2012(5424)
- 2011(4530)
- 2010(4838)
- 2009(4811)
- 2008(5182)
- 2007(4793)
- 2006(4475)
- 2005(4320)
- 学科
- 济(20830)
- 经济(20804)
- 管理(18686)
- 业(18327)
- 企(14723)
- 企业(14723)
- 财(10702)
- 方法(8288)
- 务(8124)
- 财务(8100)
- 财务管理(8085)
- 企业财务(7726)
- 数学(7366)
- 数学方法(7200)
- 农(6513)
- 中国(5328)
- 制(5186)
- 税(5019)
- 农业(4760)
- 税收(4679)
- 收(4644)
- 银(4193)
- 银行(4191)
- 融(3938)
- 金融(3936)
- 行(3812)
- 业经(3773)
- 环境(3639)
- 学(3608)
- 贸(3476)
- 机构
- 大学(72575)
- 学院(72025)
- 济(31935)
- 经济(31186)
- 管理(27306)
- 研究(24010)
- 理学(22443)
- 理学院(22251)
- 管理学(21796)
- 管理学院(21677)
- 中国(20852)
- 财(19760)
- 京(15170)
- 财经(14441)
- 经(12919)
- 所(12568)
- 科学(12447)
- 江(11848)
- 中心(11483)
- 财经大学(10598)
- 研究所(10533)
- 北京(10483)
- 州(9668)
- 农(9557)
- 经济学(9529)
- 范(8606)
- 经济学院(8572)
- 师范(8560)
- 院(8542)
- 省(8236)
- 基金
- 项目(39306)
- 科学(30914)
- 研究(29975)
- 基金(28821)
- 家(24563)
- 国家(24341)
- 科学基金(20896)
- 社会(18849)
- 社会科(17920)
- 社会科学(17913)
- 基金项目(14646)
- 省(14355)
- 教育(13864)
- 自然(13251)
- 自然科(12935)
- 自然科学(12933)
- 资助(12819)
- 自然科学基金(12697)
- 编号(12375)
- 划(12296)
- 成果(11141)
- 部(9224)
- 重点(8764)
- 性(8559)
- 课题(8554)
- 教育部(8181)
- 制(7945)
- 项目编号(7909)
- 人文(7895)
- 发(7757)
共检索到123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雪梅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实际利率法客观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 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曲纹笠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在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现行处理方法会出现溢折价利息调整多摊销的情况,正确处理好减值业务的会计核算,报表披露的信息才会更加真实和可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琴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与贷款减值核算的异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初国清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及减值后利息收入和利息调整的确认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该金融资产核算上的难点问题。本文将尝试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更为合理的核算方法。一、会计核算理念差异分析(一)基于财务会计视角传统财务会计的视角下,认为债券持有人利息收入的确认过程即是债券溢、折价摊销的过程。债券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丁琨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计算摊余成本时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而会影响利息收入。笔者认为,以上规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结合实例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减值 摊余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姜雪梅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而对摊余成本的不同理解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条件的不同假设,导致减值核算会计处理中出现相关账户用途的混淆,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燕婷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需要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类科目计提减值,且计提减值后的折旧基础为资产的净额。资产的价值形态会随生产经营过程逐步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并通过一定的价值形式得到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通常是采用折旧的形式进行。在实际账务处理中,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报废时,企业需要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纳税调整,导致企业产生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关键词:
减值准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浩
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为避免由于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提供依据。在我国,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规范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因此,加强资产减值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分析资产减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范敏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和相关规定,阐述了资产减值的确认及开展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的标准、减值迹象的判断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行阶段,通过合理划分资产组、统一计量标准、加强企业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等相关对策,以期完善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备。
关键词:
资产减值 减值存在的问题 相关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林爱梅 张腾龙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规定资产减值以单项资产计算为基础,没有考虑到企业资产通常是以组合的形式提供经济利益。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难以单独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静 肖红
本文基于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提出了假设:其一,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抑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其二,资产减值准备能够导致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然后建立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应合理适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稳健性,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防止公司投资不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骆长琴
会计准则及相关教材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限额没有详尽的解释及指导,使学者们对两种资产的减值损失的确认及转回感到困惑。在资产谨慎性原则指导下,比照存货期末计量原则,结合债券具体持有情况,推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核算对象也是长期债券,从而可推理出其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便于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骆长琴
会计准则及相关教材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限额没有详尽的解释及指导,使学者们对两种资产的减值损失的确认及转回感到困惑。在资产谨慎性原则指导下,比照存货期末计量原则,结合债券具体持有情况,推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核算对象也是长期债券,从而可推理出其减值损失转回的公式,便于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循建
文章从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标准及其估计损失与实际损失的差额等方面,说明其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如何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促使企业既能正确运用国家给予的会计决策自主权,又能遵守会计制度的规定,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水平,杜绝或尽可能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的事情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