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4)
2023(4473)
2022(3723)
2021(3513)
2020(3050)
2019(6714)
2018(6595)
2017(12541)
2016(7294)
2015(7710)
2014(7881)
2013(7924)
2012(7783)
2011(7151)
2010(7681)
2009(7380)
2008(6564)
2007(5612)
2006(4833)
2005(4364)
作者
(24343)
(20534)
(20262)
(19413)
(13231)
(9964)
(9097)
(7858)
(7681)
(7480)
(7343)
(7040)
(6836)
(6764)
(6634)
(6228)
(6185)
(6102)
(5923)
(5838)
(5314)
(5210)
(5093)
(4810)
(4719)
(4517)
(4502)
(4485)
(4293)
(4248)
学科
(25669)
经济(25631)
管理(18405)
(18023)
(14368)
企业(14368)
方法(12454)
数学(10699)
数学方法(10500)
(10463)
(7204)
(6614)
中国(6322)
(6066)
金融(6065)
(5527)
(5207)
银行(5176)
环境(5153)
业经(5095)
(4991)
(4860)
财务(4851)
财务管理(4842)
(4720)
贸易(4720)
企业财务(4710)
理论(4655)
及其(4583)
(4581)
机构
大学(111088)
学院(108672)
研究(43016)
(39528)
经济(38648)
管理(35578)
理学(31008)
科学(30738)
理学院(30485)
中国(30134)
管理学(29597)
管理学院(29393)
(27012)
(24314)
(24056)
研究所(22739)
农业(21728)
业大(20810)
(19059)
中心(18227)
(16590)
财经(15657)
(15187)
(14910)
师范(14654)
北京(14630)
(14390)
农业大学(13919)
科学院(13725)
(13667)
基金
项目(77369)
科学(60011)
基金(57622)
(53723)
国家(53362)
研究(48830)
科学基金(43760)
自然(31301)
自然科(30609)
自然科学(30590)
社会(30422)
基金项目(30262)
自然科学基金(30060)
(29558)
社会科(28811)
社会科学(28800)
(26246)
资助(24316)
教育(22660)
重点(18524)
(17129)
计划(17028)
编号(16857)
(15955)
科研(15819)
(15496)
科技(15176)
创新(14685)
成果(14548)
(14177)
期刊
(40657)
经济(40657)
研究(28788)
学报(28259)
(24489)
科学(22889)
大学(20067)
中国(20058)
学学(19359)
农业(16582)
(14326)
管理(12612)
(9875)
金融(9875)
教育(9703)
(8977)
业大(8431)
财经(8018)
(7820)
农业大学(6923)
(6876)
技术(6865)
经济研究(6641)
林业(5921)
科技(5745)
问题(5495)
业经(5454)
资源(5397)
自然(5050)
(4808)
共检索到155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佩华  
文章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的结构、来源、特性及毒性,并论述了二恶英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旨在强调说明如何治理这类环境污染是环境体系、环境卫生安全体系和食品卫生安全体系面临的重大课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东辰   霍亚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产生与人工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POPs主要有三种来源类型:有机氯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工业和热生产工序中的副产物。POPs具有高持久性、高毒性、高脂溶性等特征,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在高级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并对其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肝脏造成不可逆伤害。为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该公约首批签约国之一。自该公约生效以来,我国分三阶段积极履约,目前在POPs管控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面对高速增长的人工合成化学品,我们应及早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防止重蹈POPs的覆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东辰   霍亚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产生与人工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POPs主要有三种来源类型:有机氯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工业和热生产工序中的副产物。POPs具有高持久性、高毒性、高脂溶性等特征,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在高级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并对其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肝脏造成不可逆伤害。为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该公约首批签约国之一。自该公约生效以来,我国分三阶段积极履约,目前在POPs管控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面对高速增长的人工合成化学品,我们应及早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防止重蹈POPs的覆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传飞  王小萍  龚平  姚檀栋  
植被富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途径有多种,其中以植物叶片富集大气POPs为主要的途径。因此,植被(地衣、苔藓、草地、松针和树皮)被广泛用作被动采样器,以动态地监测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大气POPs的污染水平与特征。大气—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影响着POPs的大气传输,进而影响POPs在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植被是POPs全球循环的"汇区"。植物富集的POPs会进入陆生食物链,并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植被对POPs富集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地衣、苔藓和草地作为被动采样器监测大气POPs时空分布的研究,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娇  王小萍  龚平  盛久江  姚檀栋  
气—土界面交换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传输迁移、重新分布和归趋具有重要意义。气—土界面交换所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干沉降、湿沉降和从土壤向大气的挥发。其中,气态化合物的扩散交换是决定"源和汇"的关键过程。气态化合物在气—土界面的交换过程由大气和土壤之间的浓度梯度驱动,土—气分配主要受化合物理化性质、温度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随着全球POPs禁用进程的加快,中纬度污染地区的土壤逐渐成为低分子量化合物向大气排放的二次源;而对于高分子量的化合物来说,土壤仍然是污染物的汇,可以存储更多的污染物。气—土交换方向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呈现出土壤夏季为源、冬季为汇的季节性变化特点。逸度模型是估算POPs气—土交换通量的有力工具,由通量大小可以定量判断源和汇的强度。此外,还讨论了目前POPs气—土界面交换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永刚  龚平  王小萍  姚檀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环境持久性和半挥发性,可以在区域及全球范围内传输和分布。森林植被和林下土壤富含有机质,森林生态系统因此成为POPs主要的储存库之一。植被叶片可快速吸附大气POPs,并通过叶片凋落、雨水冲刷和干沉降等过程加强或加速大气POPs向地面的沉降,并使森林土壤成为POPs的"汇",从而形成所谓的"森林过滤效应",进而影响POPs在全球的分布。进入森林的POPs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经历一系列的环境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了森林过滤效应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叶片对大气POPs的吸附、叶片凋落和干湿沉降、POPs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损失等3个主要环境过程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松针、树皮和苔藓作为被动采样器反映的森林POPs空间分布趋势。最后,提出了森林POPs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指出未来中国森林POPs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显雷  
与传统污染物不同,新污染物是指尚未被纳入环保监管或形成成熟治理措施,就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新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虽然新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浓度整体较低,但当它积累到一定阈值后,依然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新污染物会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同时还存在较高的致癌、致畸风险。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多项相关调研活动,并在我国的海洋、淡水水体、土壤、大气、沉积物、农产品、水产品甚至居民人体中检测出了新污染物成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显雷  
与传统污染物不同,新污染物是指尚未被纳入环保监管或形成成熟治理措施,就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新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虽然新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浓度整体较低,但当它积累到一定阈值后,依然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新污染物会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同时还存在较高的致癌、致畸风险。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多项相关调研活动,并在我国的海洋、淡水水体、土壤、大气、沉积物、农产品、水产品甚至居民人体中检测出了新污染物成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曲克明  袁有宪  陈民山  陈碧鹃  王会平  潘巧英  
研究了化纤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乙醛对大型蚤 4 8h -LC50 、96h -LC50 值分别为 16 .8、4 .2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 0 .4 2mg/L ;对苯二甲酸对大型蚤 4 8h -LC50 、96h -LC50 值分别为 316 5.2、1111.7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 111.2mg/L ;乙二醇对大型蚤 4 8h -LC50 、96h -LC50 值分别为 386 7.2、2 4 4 2 .6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 2 4 4 .3mg/L。联合毒性试验的混合毒物的配比为 :乙醛∶对苯二甲酸∶...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凯  陈健  贾建丽  
设计了生物传感器细胞ADP1_pWHlux表征水中污染物急性毒性的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生物传感器细胞ADP1_pWHlux对HgCl_2响应测定和对污染物急性毒性的测定。该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慧婷  吴振斌  贺锋  成水平  梁威  张丽萍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武汉汉阳月湖和莲花湖的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两湖沉积物受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月湖中共检测出124种有机物,其中属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和美国EPA筛选的内分泌干扰物19种;莲花湖中共检测出186种有机物,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和美国EPA筛选的内分泌干扰物34种。主要污染物包括:酞酸酯、酯类、酚类、杂环和苯及其衍生物等。污染物浓度顺序为L1>L2>Y2>Y1,莲花湖中有机物浓度明显高于月湖。两湖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最高,占了污染物总量的96%~98%,邻苯二甲酸乙基己基酯(平均值17 599.03 ng/g干重)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平均值2 515.76 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敏苓  戴树桂  
目前,污染物在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其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污染物的老化作用、非水基质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移动性都会降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同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时间和环境因素等。生物学和化学评价方法是评价生物有效性的2种方法,与生物学方法相比,化学方法具有耗时短、精度高、费用低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应加强和关注的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术东  安建东  李继莲  黄家兴  彭文君  吴杰  
蜜蜂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对化学农药的危害十分敏感,因此,精确地测定化学农药对蜜蜂的毒性和评价化学农药对蜜蜂的危害,对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和新农药的开发与推广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众多测定化学农药对蜜蜂的毒性方法中,急性毒性的测定是最主要的手段,是评价化学农药对蜜蜂危害的基础.从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触杀毒性两方面综述了化学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和危害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