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9)
- 2023(7403)
- 2022(6139)
- 2021(5452)
- 2020(4311)
- 2019(9465)
- 2018(9124)
- 2017(16193)
- 2016(9174)
- 2015(10082)
- 2014(10204)
- 2013(10276)
- 2012(10165)
- 2011(9378)
- 2010(9715)
- 2009(8832)
- 2008(8769)
- 2007(7928)
- 2006(7323)
- 2005(6987)
- 学科
- 济(40359)
- 经济(40324)
- 业(19946)
- 管理(19784)
- 地方(17205)
- 中国(15889)
- 企(13586)
- 企业(13586)
- 农(13017)
- 业经(10586)
- 地方经济(9814)
- 学(9787)
- 发(9039)
- 农业(9026)
- 制(9004)
- 银(8650)
- 融(8643)
- 金融(8640)
- 银行(8626)
- 方法(8502)
- 行(8434)
- 教育(7798)
- 环境(7204)
- 数学(6952)
- 贸(6944)
- 贸易(6933)
- 数学方法(6810)
- 发展(6705)
- 展(6684)
- 易(6593)
- 机构
- 学院(135492)
- 大学(132714)
- 研究(58598)
- 济(49781)
- 经济(48280)
- 中国(41565)
- 管理(41559)
- 科学(38979)
- 农(34747)
- 理学(33805)
- 理学院(33209)
- 管理学(32380)
- 所(32318)
- 管理学院(32149)
- 京(30785)
- 研究所(29206)
- 农业(27302)
- 中心(24954)
- 业大(24740)
- 江(23661)
- 省(22718)
- 财(22629)
- 院(21045)
- 范(20220)
- 北京(20199)
- 师范(19891)
- 州(19569)
- 科学院(18737)
- 技术(18548)
- 农业大学(16544)
- 基金
- 项目(85878)
- 科学(64323)
- 研究(60051)
- 基金(56824)
- 家(51747)
- 国家(51232)
- 科学基金(41314)
- 省(37816)
- 社会(34805)
- 社会科(32882)
- 社会科学(32875)
- 划(30963)
- 基金项目(29051)
- 教育(27460)
- 自然(26985)
- 自然科(26276)
- 自然科学(26257)
- 发(25918)
- 自然科学基金(25733)
- 编号(24458)
- 资助(23542)
- 成果(20522)
- 重点(20445)
- 发展(20040)
- 课题(19836)
- 展(19668)
- 计划(18069)
- 创(18049)
- 科技(17892)
- 创新(16974)
共检索到230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妗颐 李剑峰 张淑卿 何秋婷
为获得草坪蘑菇圈病原菌拮抗生防菌剂的优化参数,本研究以拮抗蘑菇圈病原-肉褐麟小伞菌(Lepiota brunneo-incarnata)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P01为目的菌,对其分别进行液、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及初始pH等条件,对最佳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物料、外源养分、发酵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最佳固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条件下,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菌丝体干重含量最高,而在青秸秆粉浸提液培养基(CSE)中有效菌数最高,且该发酵液对蘑菇圈病原的抑菌效果最佳,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最佳发酵条件为30℃、5d;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最适发酵培养物料为经浸提法去营养化的青秸秆粉,外源添加养分为料水比1∶50的青秸秆粉浸提液,最适发酵条件为33℃、9d。以上优化参数为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涛 雷帮星 何劲 文晓鹏
【目的】为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烟草黑胫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菌饼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出的菌株D1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产孢,且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极高的相似性(97%),因此确认菌株D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筛选的最优培养基为PD液体培养基,最优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淑英 黎定军 彭曙光 何莲 欧晓明
以拮抗烟草赤星病菌的两株放线菌SZF2和SZF7为材料,对其发酵液防赤星病菌的效果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ZF2和SZF7的无菌发酵液能抑制烟草赤星病原菌孢子萌发,同时还能激发烟草产生过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从而提高烟草对赤星病菌的抗性.离体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ZF2和SZF7的发酵液可明显降低烟草赤星病的病情指数,其盆栽试验相对防效分别为48.94%和50.13%.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拮抗放线菌 生物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俊卿 刘邮洲 张荣胜 刘永锋
[目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T-500是1株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通过优化其摇瓶发酵工艺,从而提高发酵液中脂肽类抗生素的含量,为T-500菌株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利用酸沉淀法提取T-500菌株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并进行脂肽抗生素粗提液的抑菌效果分析,筛选影响抑菌效果的发酵培养基主成分;随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优化T-500菌株高产脂肽类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结果]T-500菌株高产脂肽类抗生素的最佳培养基为:黄豆饼粉7.00 g·L~(-1),蛋白胨4.92 g·L~(-1),酵母粉1.90 g·L~(-1),小麦粉5.00 g·L~(-1),玉米糊5.00 g·L~(-1),NaCl 1.00 g·L~(-1),MgSO_40.20 g·L~(-1),MnSO_45.0 mg·L~(-1),FeSO_40.5 mg·L~(-1)。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装液量500 mL三角瓶装105 mL,接种量0.87%,发酵时间41.35 h,温度28℃,转速180 r·min~(-1)。利用最佳摇瓶发酵工艺,T-500菌株所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对纹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1.23±0.15)mm,菌含量达(7.41±1.18)×109CFU·mL~(-1)。经摇瓶发酵试验和抑菌活性验证,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质谱和色谱检测表明:优化发酵工艺后产生的Surfactin含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48.2%,Iturin含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80.9%;优化发酵工艺后检测到了Fengycin的产生,但优化前未发现Fengycin的产生。[结论]利用响应曲面法成功优化了枯草芽胞杆菌T-500产脂肽类抗生素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后,T-500产脂肽类抗生素产量增加,抑菌活性增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俊卿 刘邮洲 张荣胜 刘永锋
[目的] 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T-500是1株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优化其摇瓶发酵工艺,从而提高发酵液中脂肽类抗生素的含量,为T-500菌株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本研究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利用酸沉淀法提取T-500菌株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并进行脂肽抗生素粗提液的抑菌效果分析,筛选影响抑菌效果的发酵培养基主成分;随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吴文君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关键词:
No.24菌株 发酵条件 链霉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凤行 赵玉洁 周可 张峰峰 李亚玲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和溶解氧等对秸秆发酵生物添加剂生长的影响,优化了秸秆发酵生物添加剂的发酵参数。通过5 L发酵罐上罐试验确定秸秆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合成,温度30℃,pH 5.0,搅拌速度300 r/min,通气量4 L/min,发酵周期24~27 h,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最大菌液浓度分别可达2.00×108,2.55×109个/mL。
关键词:
秸秆发酵 生物添加剂 工艺参数 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俊范 李玉娥 周如军 李大刚 苏丹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HN01进行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250mL三角瓶装液50mL,接菌量10%,摇床转速150r.min-1,发酵时间36h。最佳产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0g.L-1,牛肉膏8g.L-1,NaCl 5g.L-1,(NH4)2SO41mg.L-1,K2HPO44g.L-1。抑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g.L-1,牛肉膏8g.L-1,NaCl3g.L-1,(NH4)2SO4 2mg.L-1,K2HPO4 4g.L-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亮 杨丽芬 杨建 郭建伟 程加省
【目的】筛选蒙自小枣黑疔病链格孢拮抗放线菌,并优化发酵条件。【方法】以小枣黑疔病链格孢为指示菌,以肾茶26株、臭灵丹17株内生放线菌和大庆油田12株土壤放线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筛选高拮抗放线菌,进而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到一株分离自肾茶根部、抑菌带宽达13.6 mm的拮抗菌株BEG-46,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培养条件为1 000 mL培养基中含葡萄糖2 g、酵母粉20 g,蛋白胨2 g,NaCl 4 g,CaCO_34 g,初始pH值为自然,发酵温度28℃,发酵周期为7 d;优化后BEG-46发酵液抑菌活性提高了118.3%。【结论】拮抗放线菌BEG-46的发酵液抑菌活性在优化条件下显著提升。
关键词:
黑疔病 链格孢 拮抗放线菌 发酵条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梁玉婷 石海春 张海英 李惠霞 高有军 刘永刚
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ZY1825是从荒漠沙土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潜能。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箭筈豌豆炭疽病菌、黑麦草叶斑病菌、苜蓿春季黑茎病菌、青稞镰孢根腐病菌、紫花苜蓿根腐病菌的拮抗效果,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对这5种牧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49.29%、47.21%、50.78%、44.28%和45.99%;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最优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蔗糖15 g、酵母浸粉12 g、硫酸镁5 g、蒸馏水1000mL;32 ℃、210 r/min液体培养24 h时活菌数达到最大,为9.28×109cfu/mL,相比优化前提高了5.91倍,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率提高了33.45%。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利用萎缩芽孢杆菌ZY1825制备生防菌剂防治牧草病害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宏娟 江玉梅 冶霞 张志斌 马童雨 朱笃
【目的】优化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秸秆固态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提高发酵粗提物的抗真菌活性,为球毛壳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及秸秆绿色资源化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粗提物抗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中的秸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氮源(豆粕、麦麸、氯化铵)进行筛选,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随后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优化,以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初步确定各发酵条件的较优范围及对粗提物抗真菌活性影响的程度。基于单因素优化的结果,利用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正交优化,各参数的范围如下:发酵时间18—36 d、发酵温度26—32℃、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85%、秸秆与麦麸质量比4﹕1—1﹕1、秸秆粒径20—>100目。最后,获得球毛壳菌秸秆固态发酵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在筛选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时发现,球毛壳菌以小麦秸秆和麦麸组成的培养基进行发酵所获得的粗提物的抗真菌效果总体上优于其他组成的培养基。在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中,菌液接种量对粗提物抗真菌效果影响不显著,故不对其进行后续的正交优化。正交优化中各发酵条件对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极为显著(P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发酵温度>小麦秸秆粒径。正交优化获得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d、发酵温度26℃、培养基初始含水量80%、小麦秸秆与麦麸质量比4﹕1、小麦秸秆粒径60—100目。经发酵条件优化后,1 mg·mL~(-1)的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对核盘菌、辣椒疫霉、稻瘟病菌、桃褐腐病菌、尖镰孢、黄色镰孢、鞘腐霉、禾谷镰孢、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2.86%、85.94%、83.90%、76.12%、73.02%、66.18%、58.96%、52.99%。【结论】经过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优化后,球毛壳菌的发酵粗提物具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可为后续分离、纯化球毛壳菌利用秸秆固态发酵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正可 刘国华 李阳 郑爱娟 常文环 陈志敏 蔡辉益
【目的】通过优化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工艺以提高菜籽粕营养价值,为发酵菜籽粕在我国畜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3种菌株,以硫甙降解率(X%)、总酸增加率(Y%)、多肽增加率(Z%)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加权法以M为综合评价指标(其中M=0.7×X+0.15×Y+0.15×Z)评价发酵效果。其中,试验一以3株菌的不同添加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9(34)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各菌株添加量及不同的菌株组合方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配置混菌发酵液,以发酵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接种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16(45)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的最佳工艺,并结合最佳工艺进行中试验证。【结果】(1)试验一对以总变化率M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最佳混菌组合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1﹕3﹕2,在该条件下,硫甙降解率为23.5%,总酸增加率为179.2%,多肽增加率为375.0%。(2)在试验一的基础上设计试验二并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3℃、料水比:1﹕1、时间:84h、接种量:6%,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中试验证测得硫甙降解率为48.8%,总酸增加率为499.7%,多肽增加率为148.4%,总变化率为131.4%,符合试验预期;对各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水平温度(31℃)总变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 0.05);2水平(1﹕1)的料水比总变化率高于其他水平,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水平(84 h)的发酵时间总变化率高于其他水平,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接种量各水平之间对总变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3)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微生物固态发酵增加了菜籽粕粗蛋白含量(从37.05%到40.90%)并降低了粗纤维浓度(从17.47%到16.72%);发酵菜籽粕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发酵增加了菜籽粕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尤其是Asp,Thr,Ser,Glu,Pro,Ala和Lys;发酵后菜籽粕硫甙含量从36.08μmol·g~(-1)降至18.48μmol·g~(-1);发酵增加了菜籽粕中多肽含量(从0.84%到2.09%)和总酸含量(从1.01%到6.05%);菜籽粕发酵前后粗脂肪含量相似(4.31%和4.39%)。【结论】通过本发酵工艺对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可有效降解菜籽粕中的硫甙,并提高菜籽粕中多肽和总酸的含量,菜籽粕营养价值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菜籽粕 混菌 固态发酵 正交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新贝 上官妮妮 李月飞 常东伟 王阳 马青
【目的】对采自陕西、甘肃和河南省的51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番茄灰霉菌的拮抗生防菌株,并研究其防治效果和最优发酵条件。【方法】分别以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及其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显著的菌株,测定其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533株细菌菌株,其中18BS-12的抑菌活性最好,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82.37%和75.61%。对菌株18BS-12发酵培养基(NA培养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