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
- 2023(667)
- 2022(627)
- 2021(619)
- 2020(535)
- 2019(1050)
- 2018(1035)
- 2017(1320)
- 2016(1164)
- 2015(1201)
- 2014(1096)
- 2013(1140)
- 2012(1098)
- 2011(1031)
- 2010(1091)
- 2009(983)
- 2008(1016)
- 2007(890)
- 2006(727)
- 2005(670)
- 学科
- 学(2737)
- 害(2534)
- 虫(2306)
- 虫害(2097)
- 病虫(1980)
- 病虫害(1980)
- 生物(1540)
- 防(1524)
- 防治(1391)
- 治(1389)
- 及其(1255)
- 微(1045)
- 微生(1033)
- 微生物(1033)
- 病害(1026)
- 生物学(967)
- 豆(967)
- 水产(862)
- 微生物学(813)
- 物(774)
- 鱼(772)
- 各种(750)
- 济(667)
- 经济(667)
- 类(619)
- 动物(603)
- 大豆(585)
- 草(579)
- 菌(568)
- 业(564)
- 机构
- 学院(17347)
- 大学(17300)
- 农(13724)
- 农业(11396)
- 科学(10287)
- 研究(9913)
- 业大(8656)
- 农业大学(7511)
- 所(7438)
- 研究所(7108)
- 室(6703)
- 实验(6540)
- 业(6453)
- 实验室(6372)
- 重点(5996)
- 省(5914)
- 中国(5035)
- 科学院(4644)
- 生物(4565)
- 技术(4369)
- 京(4075)
- 中心(3922)
- 部(3395)
- 农业科学(3317)
- 林(3241)
- 江(3132)
- 植(3098)
- 工程(3053)
- 科技(2984)
- 院(2876)
共检索到23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艳丽 刘海龙 李春杰 潘凤娟 李淑娴 刘新晶
为明确2株生防细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了大豆根腐病的2株生防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021a与塔式弧菌相似度值为0.634,可能性是86%,遗传距离为4.00。菌株B04b与海藻巴斯德菌相似度值为0.610,可能性是75%,遗传距离为2.77。综合形态学和Biolog鉴定结果,认为菌株B021a是塔式弧菌,菌株B04b是海藻巴斯德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卓 杨利民
为获取对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sCholtan)防治效果优良的菌株,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1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3株拮抗性良好的拮抗细菌,生长速率法对经过滤和灭菌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测定,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人参植株促生效果。sZ-2菌悬液对毁灭柱孢菌的抑制率达88.80%,同时具有广谱抑菌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2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8.50%;其对人参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经其处理后的人参平均植株高度、整株鲜质量、整株干质量、根长、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整株...
关键词:
人参 拮抗细菌 锈腐病 鉴定 防病 促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志珍 李金岭 陈太春 马志远 段军娜 安德荣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
关键词:
番茄疫霉根腐病 辣椒疫霉病菌 抑菌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王媛媛 孙华 李进荣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关键词:
细菌 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根腐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光辉 薛泉宏 张晶 段佳丽 王东胜 杨兴华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吉清 崔友林 段灿星 武小菲 王晓鸣 朱振东
为有效防冶大豆炭腐病,对最近在北京和天津两块大豆田发生的疑似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在PDA培养基病原菌上分离物生长较快,菌落灰色,产生大量直径为49.8~111.4μm的黑色菌核。接种表明,选择的5个分离物对大豆品种合丰25的幼苗致病,且各分离物从病株上重新分离率为100%。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5个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区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5个分离物与菜豆壳球孢菌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为97%~99%。用菜豆壳球孢菌的特异性引物MpKF1/MPKR1进行检测,在5个分离物中均扩增出350 bp的特征片段。基于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和分子特征,鉴定...
关键词:
大豆 炭腐病 菜豆壳球孢菌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甫文疆 赵芸晨 曹建新
【目的】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并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为玉米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的病株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按柯赫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从玉米健株内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分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FW8和5株内生拮抗菌Z8,Z42,Z142,Z51和Z46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验证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病株中共分离得到9株病原菌,其中FW8菌株对玉米具有较强致病力,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从玉米健株内分离获得56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内生菌(Z8、Z42、Z142、Z51、Z46)高效拮抗,平均抑菌率均大于65.05%。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菌株Z8和Z4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Z4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Z142和Z5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根腐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最佳防效高达66.05%;此外,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植株均有显著促生效果(P<0.05)。【结论】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可导致制种玉米根腐病发生,多粘类芽孢杆菌P.polymyxa Z142、P.polymyxa Z51,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Z142、B.velezensis Z5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Z46均对制种玉米根腐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同时对玉米植株有良好的促生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昱佳 李茜 张志想 李世访
【目的】从对根癌病具有获得抗性(SAR)的桃单株"西北13-1"的枝条内分离鉴定内生细菌,分析其种群组成并从中筛选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高效生防菌,为桃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探索新方向并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首先,将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接种到"西北13-1"的桃树枝条上,并以无菌水接种作为对照;然后,分别于接种前、接种后10 d和接种后60 d采集接种处理和对照处理的"西北13-1"枝条。表面消毒桃树枝条样品后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内生细菌;并结合16S r DNA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士燕 许璐 魏莉 曹晓璐 刘蕾 李潞滨
[目的]为获得高效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胶孢炭疽菌、尖孢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菌株。[方法]使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5株同时拮抗三种病原菌的菌株,其中菌株GT312拮抗效果明显。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模式菌株fZB42T)相似性最高,为99.93%。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B.AmyloliquefAcieNS描述一致。[结论]菌株GT312可同时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兰花病害的生物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之秋 李修伟 李兴海 王英姿 张杨 纪明山
为提高辣椒根腐病内生拮抗细菌Hj33-7发酵生产的抗菌活性,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温度、pH值、通气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5个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mL含麦芽糖20g,酵母浸膏5g,蛋白胨10g的液体培养基中最有利于菌体产生和抗菌活性的提高;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值为7,在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20mL,接种量30%,130r.min-1发酵培养48h菌体产生量最大,抗菌活性最高。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抗菌细菌 发酵条件 抑菌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俊范 李玉娥 周如军 李大刚 苏丹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HN01进行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250mL三角瓶装液50mL,接菌量10%,摇床转速150r.min-1,发酵时间36h。最佳产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0g.L-1,牛肉膏8g.L-1,NaCl 5g.L-1,(NH4)2SO41mg.L-1,K2HPO44g.L-1。抑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g.L-1,牛肉膏8g.L-1,NaCl3g.L-1,(NH4)2SO4 2mg.L-1,K2HPO4 4g.L-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龙 肖崇刚
菌株TB72是针对烟草根黑腐病菌从烟草报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进一步明确其抑菌能力、控病效果及其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生防潜能,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活性检测和控病测试,结合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发现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率达52.3%;控病试验表明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效达84.5%,能显著降低烟株接种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抑菌活性检测菌株TB72无菌滤液在测试的各浓度下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木霉属中...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木霉菌 生物防治 抑菌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曾来涛 胡陶 朱宝成
从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对毛竹枯梢病致病菌竹喙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8株,通过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拮抗菌株6-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初步推断该菌株的拮抗物质为蛋白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6-59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蛋白胨3%、MgSO4.7H2O0.03%、KCl0.02%、种龄18h、培养基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在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株6-59的发酵液,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5.8m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连彩 郭晓军 朱宝成 王建明 张超 曹晓璐 姚娜
为筛选对兰花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从各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的237株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复筛,最终从衡水饶阳县棉田的土样中筛选出的芽孢杆菌3A3-15,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谱广。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根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此菌株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CR-50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92%,因此,鉴定拮抗菌株3A3-15为Bacillus velezensi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鑫钰 朱宏建 周倩 任佐华 吴凌婧 刘二明
为了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拮抗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的内生细菌,从湖南长沙、永州、郴州烟草青枯病发病区的健康烟株采集茎秆,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150个内生菌株。抑菌结果表明,21个内生菌株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2316菌株有拮抗效果,占总菌株数的14.0%。拮抗菌株中,F1菌株24 h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株2316抑菌圈直径达6.5 mm,其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白绢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等5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F1菌株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关键词:
烟草 青枯雷尔氏菌 内生细菌 分离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