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80)
- 2023(20194)
- 2022(16875)
- 2021(15577)
- 2020(13166)
- 2019(29687)
- 2018(29501)
- 2017(56954)
- 2016(31008)
- 2015(34555)
- 2014(34217)
- 2013(33852)
- 2012(30525)
- 2011(27262)
- 2010(26966)
- 2009(25099)
- 2008(24583)
- 2007(21990)
- 2006(19327)
- 2005(16786)
- 学科
- 济(125163)
- 经济(125005)
- 业(109133)
- 管理(95761)
- 企(90314)
- 企业(90314)
- 方法(56936)
- 农(50019)
- 数学(46997)
- 数学方法(46413)
- 业经(36671)
- 财(36011)
- 农业(33224)
- 中国(33204)
- 学(24944)
- 务(24766)
- 财务(24685)
- 财务管理(24647)
- 制(24328)
- 地方(23647)
- 企业财务(23368)
- 贸(22542)
- 贸易(22533)
- 技术(22389)
- 易(21921)
- 理论(21474)
- 和(20733)
- 策(19527)
- 划(19264)
- 环境(18526)
- 机构
- 学院(440739)
- 大学(436974)
- 管理(176055)
- 济(175859)
- 经济(172293)
- 理学(152893)
- 理学院(151269)
- 管理学(148542)
- 管理学院(147760)
- 研究(143735)
- 中国(108878)
- 京(92126)
- 科学(91370)
- 农(88891)
- 财(78595)
- 业大(73304)
- 所(72674)
- 农业(69087)
- 中心(66445)
- 研究所(66389)
- 江(65347)
- 财经(63650)
- 经(58135)
- 北京(56958)
- 范(55081)
- 师范(54441)
- 经济学(52224)
- 州(52185)
- 院(51422)
- 经济学院(47375)
- 基金
- 项目(305117)
- 科学(239633)
- 基金(222004)
- 研究(218374)
- 家(195365)
- 国家(193640)
- 科学基金(166495)
- 社会(138809)
- 社会科(131319)
- 社会科学(131282)
- 省(120400)
- 基金项目(118108)
- 自然(109973)
- 自然科(107486)
- 自然科学(107456)
- 自然科学基金(105536)
- 划(100667)
- 教育(99313)
- 资助(90333)
- 编号(88434)
- 成果(69633)
- 重点(67986)
- 部(66252)
- 发(65251)
- 创(64597)
- 创新(59957)
- 课题(59911)
- 科研(58631)
- 国家社会(57259)
- 教育部(56349)
- 期刊
- 济(194342)
- 经济(194342)
- 研究(122324)
- 农(86024)
- 中国(81319)
- 学报(75167)
- 科学(68169)
- 管理(65568)
- 财(61422)
- 农业(58113)
- 大学(57120)
- 学学(54553)
- 教育(41526)
- 技术(38294)
- 融(37749)
- 金融(37749)
- 业经(37489)
- 财经(30797)
- 业(30486)
- 经济研究(29193)
- 问题(26549)
- 经(26430)
- 版(23295)
- 技术经济(22162)
- 科技(22027)
- 业大(20518)
- 现代(20212)
- 商业(20105)
- 图书(19329)
- 理论(19265)
共检索到63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文静 郑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城镇化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之一,土地权益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使用国家卫健委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拥有农村宅基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证实:(1)拥有宅基地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不在流入地落户;(2)宅基地面积对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落户意愿的影响不一,对于没有产权住房的、无个人社保卡的或是户籍地所处级别更低的农业转移人口而言,拥有更大的宅基地面积其更愿意市民化,这一影响在有产权住房、有个人社保卡或户籍地所处级别更高的农业转移人口中不显著;(3)农业转移人口购买产权住房或拥有个人社保卡的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拥有产权住房和个人社保卡强化了拥有宅基地对市民化意愿的负向影响,这部分人更看重宅基地的财产和资产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未来我国应明确农业转移人口的农村土地政策,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并注意保持政策前后的连贯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韦彩玲 蓝飞行 宫常欢
作为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经济主体,农户和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综合权衡的结果。基于在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以及"祖宅意识"降低了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在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还有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不确定远期利益得失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对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价值理性,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彰显宅基地退出带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引导农户合理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多举并行"的工具理性,不但要在补偿标准上尽量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更要以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和程度以及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俞振宁 邱纪东 夏楚瑜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关键词:
农户认知 宅基地退出 退出意愿 元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杜越天 冯忠垒 王梅
研究目的:以湖北省武汉市、仙桃市和恩施市的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361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确权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以期为客观评价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确权前、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有明显变化。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愿意进行流转的农户比例分别从确权前的54.2%、58.74%和41.38%提高到确权后的91.6%、67.83%和59.77%。(2)农户的经济收益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南西
问题刘大爷原是某行政村的村民,依法申请取得了一块宅基地并建造了房屋,后进城工作取得城镇户籍,但是农村的房屋一直闲置.退休后刘大爷想回村里住,请问刘大爷是否可以继续拥有原宅基地使用权?解答一、宅基地使用权一般只有农民集体成员才能取得《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主体和限制条件。根据《物权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密长林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鄂施璇 王兆林
研究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成渝地区宅基地改革试点区调查数据,揭示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带动就业机会等利益的感知,是激发其行为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3)主观规范→感知利益→农户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感知利益→农户行为、行为态度→感知利益→农户行为三条传导路径驱动下,政策宣传、邻里示范、制度法规、收益分配均能更好地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促使其感知利益而进行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研究结论:应健全宅基地发展权转移制度法规,构建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发挥邻里示范作用,增强农户与政府间的信息对称,进而提升农户对感知利益的有效权衡,促使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为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及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同山
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有较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为考察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笔者在农民宅基地退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农民与宅基地分离的程度,把宅基地退出细分为资产化(潜在退出)和直接处置(完全退出)两大类,进而运用mvprobit模型计量分析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对宅基地有较强的资产化和直接处置意愿;他们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主要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有关信息接触、与邻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意愿 资产化 直接处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裕 刘俊俊 李缌缌
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对缓解大学生城市购房压力,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444名农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较高,对宅基地置换保障性住房的期望面积较合理;就业状况、参保状态、家庭年总收入、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程度、宅基地距市(县区)中心的距离、宅基地退出的补偿额度、所换住房所在区域位置是影响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宅基地换房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裕 刘俊俊 李缌缌
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对缓解大学生城市购房压力,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444名农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较高,对宅基地置换保障性住房的期望面积较合理;就业状况、参保状态、家庭年总收入、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程度、宅基地距市(县区)中心的距离、宅基地退出的补偿额度、所换住房所在区域位置是影响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宅基地换房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静 朱琳
[目的]宅基地流转是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推动高效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生计资产量化入手,探讨不同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进程。[方法]通过农户生计量化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整体宅基地的流转意愿较高,达到69.84%,但资产缺乏型农户的流转意愿非常低,仅有37.93%;(2)非农迁移意愿、宅基地功能和家庭生计资产总值对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年龄、专业技能、住房的满意度、宅基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非农就业状况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出现差异。[结论]该文提出建立贫困农户的技能培训机制,制定多样化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整体福利水平不下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宅基地功能 宅基地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