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3)
- 2023(7940)
- 2022(6661)
- 2021(5880)
- 2020(4823)
- 2019(11304)
- 2018(11064)
- 2017(22231)
- 2016(11508)
- 2015(12904)
- 2014(12961)
- 2013(12920)
- 2012(11761)
- 2011(10899)
- 2010(11400)
- 2009(10653)
- 2008(9982)
- 2007(8800)
- 2006(8041)
- 2005(7313)
- 学科
- 济(80630)
- 经济(80579)
- 管理(31988)
- 方法(30244)
- 数学(28064)
- 数学方法(27568)
- 业(27130)
- 企(20955)
- 企业(20955)
- 地方(19792)
- 中国(17797)
- 地方经济(13136)
- 农(12954)
- 业经(12415)
- 学(12060)
- 财(10643)
- 环境(10087)
- 农业(9196)
- 贸(9069)
- 贸易(9063)
- 理论(8749)
- 易(8649)
- 制(8590)
- 发(8297)
- 经济学(8180)
- 融(8076)
- 金融(8076)
- 产业(7680)
- 和(7555)
- 银(7307)
- 机构
- 学院(175301)
- 大学(173600)
- 济(87898)
- 经济(86266)
- 管理(67833)
- 研究(60666)
- 理学(58843)
- 理学院(58186)
- 管理学(56983)
- 管理学院(56663)
- 中国(44946)
- 财(36008)
- 京(35790)
- 科学(34319)
- 所(29467)
- 经济学(29365)
- 财经(29255)
- 研究所(26604)
- 经(26598)
- 中心(26503)
- 经济学院(26194)
- 江(25221)
- 北京(22441)
- 农(22104)
- 业大(21897)
- 院(21881)
- 财经大学(21682)
- 范(21247)
- 师范(21097)
- 州(19914)
- 基金
- 项目(115162)
- 科学(92743)
- 基金(86381)
- 研究(81887)
- 家(74517)
- 国家(74026)
- 科学基金(65316)
- 社会(56757)
- 社会科(54202)
- 社会科学(54188)
- 基金项目(44856)
- 省(44009)
- 自然(41402)
- 自然科(40560)
- 自然科学(40555)
- 自然科学基金(39793)
- 教育(37317)
- 资助(36656)
- 划(36394)
- 编号(30844)
- 重点(25744)
- 发(25656)
- 部(25408)
- 国家社会(24562)
- 成果(23402)
- 创(23180)
- 教育部(22479)
- 人文(22104)
- 创新(21873)
- 课题(21600)
共检索到260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通过构造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函数,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反应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并将拥挤效应进入生产函数影响经济的增长,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可得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了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根据分析总结了三个结论:①长期,无论城市的拥挤效应是否影响生产函数,实物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均收敛于稳态,城市规模均收敛于最优城市规模,稳态时,城市聚集产生的正效应等于拥挤产生的负效应;②短期,外生冲击(基础设施的改善,绿化面积的增加,交通条件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拥挤效应 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段瑞君
本文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主要受到聚集经济的影响,市场拥挤效应不显著,由于聚集经济的存在,城市规模具有自我膨胀的趋势。不同等级城市规模的研究也印证了以上的结论,并且,城市规模越大,聚集经济效应就越大,城市自我膨胀的趋势也就越显著。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市场拥挤效应 城市规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静 陆迁
确定最优投资规模是陕西省水利投资决策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区域性准公共物品在最优供给中存在"拥挤效应",同时也有学者已从理论上证实,"拥挤效应"会影响准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规模。而确定准公共物品最优投资规模的传统方法——道格拉斯函数法,却忽略了其"拥挤效应"属性,因而产生一定局限。那么,陕西省水利设施作为一种具体的区域性准公共物品,其在最优供给中是否也存在"拥挤效应"?拥挤程度如何?如何实证的估计具有拥挤性的水利设施最优投资规模?基于上述思路,本文首先借鉴国外学者对"拥挤效应"的测度方法,建立水利设施拥挤效应测度模型,以验证陕西省水利设施的"拥挤效应"及拥挤程度;其次,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辉
运用生产要素匹配关系及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人均资本与产出关系,分析了城市中存在的拥挤—基础设施建设—再度拥挤—再度投资基础建设这种循环现象的根源。城市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产出的增长取决于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及其匹配关系,当城市人均资本不足时,即表现为拥挤;当劳动力不足时,则表现为城市的空旷。如果城市资本数量与劳动力数量都萎缩,则表现为城市的衰退。拥挤的循环导致城市的规模螺旋式扩张,只有城市人口达到土地、资源与技术水平限制的极限时,这种循环才会停止。也就是说,在极限达到之前,拥挤的循环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关键词:
拥挤 循环 城市规模 人均资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朱卫平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进一步的面板回归表明2003年及以前规模效应占主导,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逐渐凸显,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拥挤时期,鼓励先发地区向欠发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必要性;二是就城镇化建设而言,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缺乏要素激励的转移可能只会产生拥挤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成晓 张东敏
本文以中国1993-2013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比较了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对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两种拥挤性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性及最优财政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与长期经济增长率负相关,相关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正相关,规模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负相关;相关拥挤性减弱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应,对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规模拥挤性对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比较强烈,对最优宏观税负和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没有影响;最优宏观税负随着相关拥挤性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财政支出规模随着...
关键词:
拥挤性 税收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一、引言一个世纪以前,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Wagner, 1890;Bird,1971;Peacock and Wiseman, 1961;Musgrave,1969;Rostow,1971)。不过,深入、系统研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近二十几年的事。其主要原因是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经济学家才广泛运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Ramsey, 1928;Cass,1965;Koopmans,1965)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娄洪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 ,系统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资本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揭示了公共投资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一个模型是包含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的动态模型。所得结果是 ,无论是纯公共性还是拥挤性的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 ,都能够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第二个模型是包含由公共投资形成的内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的动态模型。此模型假定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由政府通过征税而进行公共投资形成 ,所得结果是 ,如果基础设施资本为纯公共性质 ,就能产生恒定的内生增长 ;如果基础设施资本为拥挤性质 ,则虽然不能产生恒定的内生增长 ,但能减缓增长率的递减 ,从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模型的结论表明 ,公共投资政策的研究重...
关键词:
增长 公共基础设施 投资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波 妥燕方
以2004—2019年我国368个城市为样本,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视角研究了政府主导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将导致城市规模呈集中式分布,政府主导强化了城市规模增长的“马太效应”。经济增长压力将促使内陆与外围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房价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将受到经济增长压力的显著影响,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过度集中与同质化就业结构调整是人口加速集中分布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压力两极化人口空间布局效应。基于此,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等角度提出从城市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增长压力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兴辉 宋丽红 车娟娟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山东省1985-2009年城市分维数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计量研究。发现该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高位次城市垄断功能不突出,中小城市发展较好,而且通过检验还发现该省城市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城市规模结构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到0.9041。显然,城市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适度城市规模才能最大化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存在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规模最优匹配特征。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