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8)
- 2023(7190)
- 2022(6414)
- 2021(5913)
- 2020(5299)
- 2019(12173)
- 2018(12329)
- 2017(23212)
- 2016(13203)
- 2015(15286)
- 2014(15910)
- 2013(15631)
- 2012(14870)
- 2011(13465)
- 2010(13790)
- 2009(12909)
- 2008(12860)
- 2007(11935)
- 2006(10113)
- 2005(9097)
- 学科
- 济(53428)
- 经济(53366)
- 管理(34226)
- 业(31830)
- 方法(25352)
- 企(24832)
- 企业(24832)
- 数学(22385)
- 数学方法(22157)
- 农(16186)
- 中国(13867)
- 学(13788)
- 财(13652)
- 地方(11783)
- 制(11658)
- 贸(10293)
- 贸易(10293)
- 业经(10277)
- 农业(10247)
- 易(9964)
- 理论(9430)
- 和(8847)
- 体(8791)
- 银(8699)
- 银行(8664)
- 融(8424)
- 金融(8416)
- 行(8265)
- 务(7808)
- 财务(7777)
- 机构
- 学院(193770)
- 大学(193516)
- 济(75064)
- 经济(73215)
- 管理(69246)
- 研究(68015)
- 理学(58801)
- 理学院(58086)
- 管理学(56826)
- 管理学院(56491)
- 中国(50744)
- 科学(45056)
- 京(41513)
- 农(40847)
- 所(36685)
- 财(35229)
- 研究所(33542)
- 业大(32978)
- 农业(32744)
- 中心(31715)
- 江(30421)
- 财经(27439)
- 范(26295)
- 北京(26011)
- 师范(25923)
- 经(24678)
- 州(24227)
- 院(23956)
- 技术(23143)
- 经济学(22973)
- 基金
- 项目(126889)
- 科学(96966)
- 研究(90571)
- 基金(88747)
- 家(78530)
- 国家(77882)
- 科学基金(64373)
- 社会(53900)
- 省(51968)
- 社会科(50787)
- 社会科学(50765)
- 基金项目(47181)
- 划(43363)
- 教育(42712)
- 自然(42262)
- 自然科(41244)
- 自然科学(41228)
- 自然科学基金(40469)
- 编号(38255)
- 资助(36806)
- 成果(32208)
- 重点(29270)
- 部(27611)
- 发(27556)
- 课题(27199)
- 创(25692)
- 计划(24801)
- 科研(24623)
- 创新(24085)
- 大学(23283)
共检索到289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琦 王倩
【目的】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的组分和含量,并鉴定导致xtc1突变体表型的基因。【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与Ler野生型茎部表皮蜡的成分;利用图位克隆确定突变基因位点,通过在拟南芥xtc1突变体中过量表达FATB基因,验证突变位点与FATB基因的关系。【结果】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总量约为Ler野生型的1/3,且各组分含量均明显减少;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顶端物理距离为80kb的2个标记T27G7-3和F22O13-1之间,该区域含有21个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及测序分析表明,xtc1突变体在At1g08510(FATB)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上...
关键词:
表皮蜡 FATB 图位克隆 拟南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亚琳 陈海燕 郝宁 藤原徹 武涛
为了了解Mo的分子功能,对26 000粒拟南芥EMS诱变突变体种子进行了筛选,鉴定出一个对正常Mo敏感的突变体4-10。在正常170 nmol/L Mo条件下,4-10突变体的根部伸长发育受到抑制,而340μmol/L Mo处理能部分恢复突变体根长。在170 nmol/L Mo条件下4-10和Col-0幼苗的根长分别为(1.56±0.13)cm和(11.89±0.71)cm;而在340μmol/L Mo条件下,4-10和Col-0的根长分别为(3.3±0.17)cm和(6.8±0.73)cm。此外,340μmol/L Mo处理能够恢复4-10异常的根形态。Mo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10突变体植株根部Mo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除了对正常Mo敏感外,4-10突变体叶色对NH_4~+也敏感,其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Col-0。为了鉴定4-10突变体候选基因,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候选基因定位到1号染色体一个23 kb区域(26.809~26.832 Mb),进一步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存在1个非同义突变SNP,包含该SNP的基因At1g71100编码核糖-5-磷酸异构酶(RPI),初步证明,RPI基因为4-10突变体的候选基因。利用At RPI基因纯合突变植株和4-10突变体进行的等位性检测结果表明,4-10突变体和等位基因突变体rsw10-1杂交的F1仍然对NH_4~+敏感,从而确定RPI基因为4-10突变体基因。通过表型分析注意到除了过量Mo能恢复4-10突变体根长之外,外源尿苷处理同样可以恢复4-10突变体的根长。结果表明,过量的Mo通过尿苷转运作用促进了补救合成途径进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东 刘超 焦彬彬 代培红 苏秀娟 李月
低温是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限制了作物的地理分布和产量。筛选理想的抗冻靶基因用于分子育种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CBF调节子在植物抗冻反应中扮演主要的角色,CBF2是CBF调节子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抗冻反应中扮演负调控的作用。采用qRT-PCR和常规农艺性状测定法对2种CBF2基因突变体CBF2-1和CBF2-2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鉴定,结果发现在这2种突变体中CBF2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CBF2-1中CBF2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但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CBF2-2中CBF2基因诱导表达的效应完全丧失。抗冻性检测结果显示CBF2基因的表达量越低,其突变体植株的抗冻性越强,同时冷...
关键词:
拟南芥 CBF2 抗冻 负调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翊 付建新 亓帅 戴思兰
LFY(LEAFY)及其同源基因是控制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缩短林木幼龄期和改良花卉花期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深入研究LFY氨基酸序列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lfy2和lfy5为材料分析了这2个突变体表型变异及突变位点的特点。表型观察表明:虽然lfy2和lfy5属于不同的生态型,但是表型变异类似;lfy突变体花期比野生型推迟14d,茎生叶和次生枝的数目增多,花器官缺失并且被同源异型化。序列分析发现:lfy2的LFY氨基酸序列中只发生了P236L位点变异,lfy5的LFY氨基酸序列中发生变异的位点为F42L、V209A和P236L,其中F42L和...
关键词:
拟南芥 花期 LFY 突变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楠 袁光孝 刘小敏 高宏波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k60是从甲基磺酸乙脂诱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为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叶绿素含量降低。遗传分析发现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CH5-6.0到CH5-6.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231 kb区间内。本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该突变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且为研究拟南芥黄化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
拟南芥 黄化突变体 k60 基因作图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勇 曹一平 张福锁
采用发芽和幼苗试验探索了筛选拟南芥抗某些抑制性物质的适宜浓度,其中2,4-D,6-BA,NaCl,AI3+,Cu2+,CrO4或2,4-DNP分别是10μmol.L-1,5μmol.L-1,2O0μmol.L-1,500μmol.L-1,20μmol.L-1,500μmol.L-1和18μmol.L-1。在该浓度下对经化学诱变处理获得的M2种子进行了发芽法筛选,得到了在高浓度抑制物存在时表现不同的可能突变株。
关键词:
拟南芥 诱导突变 植物营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鑫 孙宁 魏凤菊
CDPKs是植物细胞内一类重要的钙感受器,拟南芥CPK10属于CDPK家族成员。为研究CPK10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CPK30是否共同参与逆境响应。首先构建了CPK10×CPK30双突变体,然后进行多种逆境下的生理表现检测,并利用RT-PCR方法分析2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拟干旱、盐、ABA处理拟南芥幼苗后,双突变体与野生型无差异;成苗期双突变体与单突变体对干旱敏感程度类似。转录水平检测到,在干旱胁迫时双突变体中RD29A的表达与野生型及单突变体趋势相反,呈下降趋势;响应ABA的OsT1在双突变体中受干旱诱导后0.5 h明显表达上调。成功获得了CPK10×CPK30双突变体,由生理表型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栋 田曼青 沈仁芳
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起源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信号分子,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各种生理过程。为了解独脚金内酯及其信号途径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max1和信号突变体max2为材料,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发现:max1突变体与max2突变体在光合荧光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max1叶绿素质量分数较野生型并没有显著降低,但叶绿素a/b发生了变化,max1突变体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Y(NO)显著高于野生型,但F_v/F_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海峰 王敏杰 赵树堂 唐芳 卢孟柱
木材形成是木本植物特有的生物学过程,拟南芥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也能形成类似"木材"的维管组织,因而可以借助拟南芥丰富的基因资源研究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前期建立的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再生实验体系,通过拟南芥表达谱芯片分析再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获得149个差异表达基因。选择其中转录因子等调控基因及功能未知基因共89个基因的总计151个拟南芥突变体,经次生诱导培养发现,20个突变体的发芽率或成活率降低,10个突变体表型变化明显,出现维管系统次生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等,推测这些基因参与调控拟南芥的次生生长。将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研究体系相结合,利用拟南芥次生生长诱导体系研究木材发育相关基...
关键词:
木材发育 拟南芥 突变体 次生生长 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利兵 张琨 彭志红 任春梅
以拟南芥野生型和psc1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蔗糖(30、60、90、120、150 mmol/L)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表明:蔗糖浓度高于60 mmol/L时,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比野生型明显降低,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DFR的表达量减少。在无蔗糖和有蔗糖(90 mmol/L)条件下,添加表油菜素内酯进一步分析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结果显示,表油菜素内酯能显著增加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含量以及DFR基因的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阚东阳 柯学 Walid Ghidan 肖素勤 肖卿 胡向阳 孔祥祥 黄兴奇 程在全
【目的】拟南芥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工具材料,在图位克隆进行基因定位时面对数千个分子标记常常让新的研究者无从下手。【方法】本文通过从先前筛选的44个分子标记,进一步筛选出了24个平均分布于拟南芥五条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结果】这24个标记在PCR检测中易于扩增、实验条件相差小、电泳条带区分度好,是进行图位克隆的理想分子标记。【结论】利用这些标记,建立了拟南芥初定位快速图位克隆系统,大大提高了初定位的效率,并实现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S28的快速染色体初定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红英 杨海峰 赵树堂 唐芳 戚晓利 陈军 卢孟柱
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拟南芥维管发育有一定量的次生生长,可模拟林木木材的形成过程。前期研究中,筛选到 1 个突变体,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植株矮化且茎中下部有脊状结构附着,并伴随有发育迟缓、营养生长时期延长和莲座叶叶片边缘呈锯齿状等性状,将其命名为尾翼茎突变体( tfos) 。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尾翼组织具有明显维管结构,推测为茎内部细胞不正常分化导致该表型; 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将其定位到 1 号染色体上,与 SSLP 标记F11A17-48074 紧密连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育伟 彭正松 杨在君 魏淑红 廖明莉 赵欢 杨会 杨宇凤 王清海
为探讨Ta AP1-3基因在小麦三雌蕊性状形成中的作用,从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M28和CM28TP中克隆得到3个同源基因Ta AP1-3a、Ta AP1-3b和Ta AP1-3c。通过碱基序列、氨基酸序列、聚类及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TaAP1-3a、Ta AP1-3b和Ta AP1-3c基因c DNA序列分别为1 210,1 208,1 199 bp,ORF分别为825,816,855 bp,分别编码274,271,284个氨基酸残基。Ta AP1-3a、Ta AP1-3b和Ta AP1-3c与中国春Ta AP1-3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6.02%,93.1%,93.56%,氨基酸序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邦宁 龙武华 刘喜 刘世家 田云录 陈亮明 江玲 王益华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矮秆突变体htr进行表型分析与基因克隆,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矮秆基因资源。[方法]对矮秆突变体htr茎秆进行细胞学观察,并将htr与‘N22’和‘9311’杂交构建F2群体,提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HTR。[结果]htr是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其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等性状均降低,但其叶片变宽,叶色深绿,茎秆增粗。成熟期对htr倒二节间进行切片观察发现:相比‘9311’,htr在茎秆的纵轴方向细胞未能正常伸长,横向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变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htr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单
关键词:
水稻 矮秆 基因克隆 转录因子 AP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玲 陈晓琼 杜康兮 韩保林 冉秀华 张红宇 徐培洲 吴先军
【目的】利用EMS对水稻(Oryza sativa L.)保持系品种宜香1B进行诱变,筛选出3份长护颖突变体。通过基因定位和克隆,探明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分子机理,并在不同器官进行表达分析,了解该基因表达特点。【方法】以3份水稻长护颖突变体Oslg-1、Oslg-2和Oslg-3为材料,进行表型分析、等位性鉴定、基因定位、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q RT-PCR定量表达分析。【结果】Oslg-1突变体小穗在幼穗发育早期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在成熟期其护颖的远轴表皮细胞凸起且粗糙,形成的结节轴向对齐排列,且毛状物较多,形成垂直相间的横纵沟,与外稃表皮细胞结构相似。遗传分析表明,该类突变表型受1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