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
- 2023(2015)
- 2022(1843)
- 2021(1884)
- 2020(1672)
- 2019(3626)
- 2018(3689)
- 2017(6494)
- 2016(4005)
- 2015(4836)
- 2014(4829)
- 2013(4586)
- 2012(4671)
- 2011(4141)
- 2010(4373)
- 2009(4229)
- 2008(4345)
- 2007(4222)
- 2006(3709)
- 2005(3406)
- 学科
- 济(13635)
- 经济(13614)
- 管理(9715)
- 业(9336)
- 企(8093)
- 企业(8093)
- 学(5910)
- 方法(5349)
- 农(4298)
- 数学(4127)
- 数学方法(3964)
- 中国(3738)
- 地方(3616)
- 理论(3371)
- 财(3323)
- 制(3148)
- 业经(2962)
- 农业(2638)
- 贸(2492)
- 贸易(2489)
- 易(2412)
- 教学(2377)
- 教育(2355)
- 银(2233)
- 银行(2207)
- 和(2204)
- 融(2176)
- 金融(2173)
- 体(2164)
- 策(2122)
- 机构
- 大学(60228)
- 学院(60054)
- 研究(23307)
- 科学(18536)
- 中国(17387)
- 济(17279)
- 农(17109)
- 管理(17103)
- 经济(16672)
- 理学(14025)
- 农业(14023)
- 所(14022)
- 京(13819)
- 理学院(13755)
- 管理学(13132)
- 管理学院(13045)
- 研究所(12872)
- 业大(12802)
- 中心(10778)
- 省(10356)
- 南(10068)
- 江(9935)
- 技术(9273)
- 农业大学(9168)
- 财(9006)
- 范(8789)
- 室(8712)
- 北京(8630)
- 师范(8589)
- 州(8541)
共检索到97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立安 江涛 张忠明
分别采用RT-PCR和直接荧光免疫方法分析Ran2 mRNA在拟南芥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及Ran2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Ran2基因在拟南芥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Ran2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定位于核膜周边,在后期定位于赤道板上和纺锤体上,末期又回到子细胞核膜周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立安 江涛 张忠明
将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蛋白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为1∶51 200。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和拟南芥可溶性蛋白杂交带均在26 ku处。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Ran2绿色杂交带主要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的核膜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宁正元 王爱荣 林文伟 林德书 张冬梅 刘泓 周洁 王宗华
对拟南芥RSS1蛋白进行了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是一C端含有DNA_J结构域的辅助蛋白,其N端含有受体蛋白复合物AP-2结合区DPF/W和FxDxF区,中间区域含有可信度较低的丝氨酸富集区和谷氨酸富集区.该蛋白可能具有ATP结合活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可调控细胞循环和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利用洋葱表皮瞬时表达系统验证了RSS1-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拟南芥 辅助蛋白 J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官丽莉 陈昱 朱栋 韩怡来 崔琪 李海燕 李校堃 姜潮
【目的】获得转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为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MT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拟南芥MT基因与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的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oP上,构建重组质粒PoPoleosinMT。采用冻融法将质粒PoPoleosinMT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用PCR检测并筛选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采用sDsPAGe法检测oleosinMT融合蛋白的表达,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结晶紫法测定融合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植物油体特异表达载体PoPoleosinMT,融合蛋白oleosinMT在拟南...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拟南芥 油体蛋白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官丽莉 陈昱 朱栋 韩怡来 崔琪 李海燕 李校堃 姜潮
【目的】获得转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为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MT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拟南芥MT基因与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的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OP上,构建重组质粒pOPoleosinMT。采用冻融法将质粒pOPoleosinMT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用PCR检测并筛选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采用SDSPAGE法检测oleosinMT融合蛋白的表达,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结晶紫法测定融合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植物油体特异表达载体pOPoleosinMT,融合蛋白oleosinMT在拟南...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拟南芥 油体蛋白 基因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雪 张秀海 杨清 邹华文 吴忠义 于荣 曹鸣庆 黄丛林
为了研究玉米蛋白激酶ZmSPK1在植物体内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情况,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分别构建了以35S为启动子表达ZmSPK1-GFP融合蛋白和GFP的植物表达载体35S∷ZmSPK1-GFP和35S∷GFP,用花粉浸醮的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筛选稳定表达株系,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ZmSPK1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ZmSPK1-GFP的荧光分布与游离GFP相似,在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均可见。与单独表达GFP相比,融合蛋白ZmSPK1-GFP在核内信号更强,推测ZmSPK1是可溶性蛋白,定位在核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官丽莉 陈昱 朱栋 韩怡来 崔琪 李海燕 李校堃 姜潮
【目的】获得转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为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MT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拟南芥MT基因与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的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OP上,构建重组质粒pOP-oleosin-MT。采用冻融法将质粒pOP-oleosin-MT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用PCR检测并筛选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采用SDS-PAGE法检测oleosin-MT融合蛋白的表达,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结晶紫法测定融合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植物油体特异表达载体pOP-oleosin-MT,融合蛋白ole...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拟南芥 油体蛋白 基因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兆来 孙旭东 杨永平 徐慧妮
为了进一步挖掘拟南芥LBD逆境胁迫响应基因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探究拟南芥逆境胁迫响应机理,将前期筛选到的LBD15基因构建到pGBKT7酵母表达载体上,筛选与LBD15互作的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拟南芥全长均一化的酵母文库,在本次筛库试验中,146个样有107个测出序列,通过NCBI Blast分析,其中有96个获得了基因号,占总数的87.9%。根据基因号进行分类,得到了48个蛋白,在筛选到的48个蛋白中有59%的蛋白都是有重复的。然后把基因号通过网站TAIR(www.arabidopsis.org/index.jsp)查找其蛋白序列,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网站(http://cello.life.nctu.edu.tw/)分析其亚细胞定位,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利用Blast2GO进行Gene Ontology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共参与了14个生物过程,包括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刺激响应、生物过程的调控、单组织和多组织过程及发育进程调控等。对得到的可能互作蛋白随机挑选了5个进行了互作蛋白的分离和回复验证,结果发现,AP19蛋白及其他一些蛋白的菌落能够在营养缺陷型的平板上正常生长,进一步证实了其为互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成功筛选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LBD15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爱荣 陈新 张冬梅 陈惠红 鲁国东 王宗华
ROP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小G蛋白,在植物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拟南芥共编码11种ROP蛋白,为明确ROP蛋白在拟南芥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将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DC3000接种于各AtROP的激活和失活突变体后,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表明,AtROP2和AtROP11抑制病原菌的增殖,而AtROP10则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其他At-ROP对Pst.DC3000的增殖没有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晨辉 宦忠艳 唐隆晨 陆振 林琪 严兴洪
为探究坛紫菜雌配子体单性生殖过程的细胞二倍化机制。本研究基于坛紫菜雌性配子体的转录组信息,克隆和分析了坛紫菜的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PhMAD2)基因(Ph-mad2),同时对其在坛紫菜单性生殖发生过程中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坛紫菜Ph-mad2基因的cDNA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为672 bp,编码2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8 ku。从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可知,坛紫菜PhMAD2蛋白中所具有的典型的HORMA结构域和保守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均与团藻和莱茵衣藻MAD2蛋白相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坛紫菜与藻状菌纲的异丝水霉和寄生水霉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营养细胞相比,在坛紫菜单性生殖过程中发生细胞二倍化的生殖细胞和单性孢子时期,Ph-mad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是,在随后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单性孢子萌发体细胞和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单性孢子体细胞中则表达上调。这一结果暗示Ph-mad2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阻碍了坛紫菜单性生殖初期单倍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它们发生了染色体加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坛紫菜单性生殖过程的染色体自然加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衣娜 刘伟 谢亚均 粟有志 李冠
【目的】利用拟南芥异源表达MtROP基因并研究其功能,为蒺藜苜蓿中MtROP蛋白的功能研究,及进一步探索MtROP蛋白在蒺藜苜蓿和微生物共生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蒺藜苜蓿(Medicagotructula)中与拟南芥AtROP5高度同源的ROP蛋白基因MtROP5,用MtROP5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并严格筛选转化植株,观察T2代转化植株角果、侧枝分叉、簇毛等器官的表型,并结合启动子-GUS、GFP、RT-PCR等试验手段,研究MtROP5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对各种激素的应答反应,通过拟南芥异源表达MtROP5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相比,过表达CA-M...
关键词:
蒺藜苜蓿 MtROP5 角果 侧器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鲜歌 贺军民
【目的】了解异三聚体G蛋白在紫外线B(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植物细胞转导UV-B辐射信号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野生型、G蛋白α亚基基因缺失突变体及其超表达株系和组成活化型株系为材料,并结合药理学试验,通过气孔开度分析确定G蛋白在0.5 W.m-2UV-B辐射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结果】细菌毒素试验表明,G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能显著抑制UV-B诱导的气孔关闭,而其活化剂霍乱毒素(CTX)能模拟UV-B的作用诱导可见光下叶片气孔关闭。遗传学试验显示,UV-B不能诱导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GPA1功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晁旭 巩振辉 逯明辉 马超 李大伟 赵军 孟长军
【目的】研究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从野生型拟南芥总RNA中,扩增获得了849 bp的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cDNA片段,经过测序,结果与公布的序列完全相同。将该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cDNA重组,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CHF3上,经PCR与酶切检测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正确。按照Clough等的方法转化拟南芥,经Kanamycin筛选和PCR检测,得到转基因植株;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幼苗的根部。【结果】在正常条件下,融合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在正常条件下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敏 邢继红 王莉 葛伟娜 郭棣 张岚
【目的】研究拟南芥开花抑制因子TFL1与2个GRFs家族成员GRF4和GRF7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进一步解析TFL1抑制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拟南芥cDNA作为模板,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TFL1、GRF4和GRF7,分别连接入门载体pCR8,经菌落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分别获得这3个基因的入门载体TFL1-pCR8、GRF4-pCR8和GRF7-pCR8。利用LR重组的方法将上述3个入门载体分别与目标载体pGADT7和pGBKT7重组获得酵母双杂交试验载体TFL1-BD、GRF4-AD和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栗雨勤 王雪征 张文英 李爱国 孟祥海
对普通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基因型HS 86 11细胞胚胎学连续切片观察 :在胚囊形成过程中 ,从造孢细胞出现至八核幼小胚囊期 ,行有性生殖。可观察到有性生殖典型特征 ;八核幼小胚囊形成至成熟胚囊期 ,卵器发生一次核内有丝分裂 ,分裂后的两个子核进行融合 ;卵细胞在开花前两天 ,提前发育 ,行单性生殖 ;去雄后的小花内 ,卵细胞自主发育到二核幼胚阶段 ,与静止时期的极核细胞或极核自主融合后产生的次生大细胞及完整的反足细胞 ,同时存在 ;开花后 ,卵细胞始终保持领先发育 ,形成提前分化的幼胚与落后的游离胚乳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