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7)
2023(3587)
2022(3165)
2021(3145)
2020(2574)
2019(5786)
2018(6039)
2017(10123)
2016(6163)
2015(7214)
2014(7701)
2013(7036)
2012(6589)
2011(5871)
2010(6181)
2009(5480)
2008(5640)
2007(5517)
2006(4707)
2005(4154)
作者
(18714)
(15575)
(15141)
(14624)
(9742)
(7611)
(7131)
(6076)
(6040)
(5852)
(5283)
(5190)
(5084)
(5011)
(4832)
(4765)
(4569)
(4454)
(4445)
(4270)
(3953)
(3923)
(3900)
(3832)
(3597)
(3525)
(3419)
(3397)
(3274)
(3263)
学科
(17290)
经济(17271)
管理(16425)
(13423)
(11594)
企业(11594)
方法(6726)
理论(6502)
教学(6022)
(5947)
(5731)
(5708)
中国(5370)
数学(4959)
业经(4855)
数学方法(4737)
地方(4662)
(4412)
教育(4375)
(3958)
财务(3939)
财务管理(3914)
学法(3822)
教学法(3822)
农业(3805)
(3789)
(3590)
银行(3582)
企业财务(3562)
(3310)
机构
学院(83508)
大学(77796)
研究(25569)
管理(25494)
(22357)
经济(21400)
中国(20418)
理学(20391)
理学院(20080)
管理学(19278)
科学(19235)
管理学院(19138)
(17339)
(15624)
(14884)
技术(14466)
(14297)
业大(13483)
(13481)
(13185)
中心(12810)
研究所(12710)
农业(12426)
(12230)
(12204)
(12191)
师范(12010)
职业(11664)
北京(11127)
财经(9592)
基金
项目(49465)
研究(37448)
科学(35663)
基金(30047)
(26388)
国家(26094)
(23553)
科学基金(21289)
教育(19193)
社会(18335)
编号(18270)
(17880)
社会科(17088)
社会科学(17078)
成果(15859)
基金项目(15615)
自然(14339)
自然科(13959)
自然科学(13953)
课题(13669)
自然科学基金(13630)
资助(13099)
(11953)
重点(11594)
项目编号(10900)
(10213)
(9871)
(9710)
计划(9556)
大学(9471)
期刊
(31588)
经济(31588)
中国(22585)
研究(22304)
教育(17599)
学报(15762)
(14845)
(13195)
科学(11805)
大学(11397)
技术(10794)
学学(10511)
管理(10251)
农业(10129)
图书(7389)
(6737)
金融(6737)
职业(6629)
业经(6182)
财会(5653)
(5431)
(5356)
书馆(5329)
图书馆(5329)
(4397)
论坛(4397)
会计(4395)
业大(4381)
技术教育(4347)
职业技术(4347)
共检索到134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疏言   郑月萍   郑志富  
【目的】磷脂酸(PA)是甘油脂生物合成的前体,又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各种逆境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然而目前对植物细胞中PA动态变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本研究试图构建一种能有效监测植物细胞PA变化的荧光探针,并用之测定盐碱胁迫过程中胞内P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Spo20p蛋白中高度专一的PA结合域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经遗传转化获得携带该融合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其表达受组成型启动子UBQ10驱动,产生的融合蛋白成为专一结合PA的荧光探针。随后,运用该荧光探针监测盐碱胁迫下胞内PA含量的变化。【结果】构建获得7个不同的纯合、单插入位点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分析显示:不同株系中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不同浓度外源PA处理试验显示:随着表达量的升高,PA探针可有效监测到2μmol·L-1 PA处理根尖10 min后细胞中PA含量的变化;而当PA探针表达量较低时,对PA监测灵敏度显著下降,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荧光探针对PA监测的灵敏度与其表达量相关联。运用PA荧光探针发现:盐碱胁迫处理根尖5 min即可诱导质膜上或胞内PA的积累,暗示PA在植物早期盐碱胁迫响应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对细胞内PA含量进行有效监测的荧光探针,该探针可用于监测植物盐碱胁迫早期响应过程中胞内PA水平的变化,从而为早期逆境响应研究提供新工具。图7表1参3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桑杰   吕鹏飞   朱雪珍   周利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源于秃杉的秃杉素、台湾脂素H(Taiwanin H)和台湾脂素E(Taiwanin E)等新型除草化合物对拟南芥根尖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新型除草化合物处理拟南芥后,对其根的根冠、分生区、过渡区和伸长区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秃杉素、台湾脂素H和台湾脂素E均能降低根尖细胞氧化还原电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对根分生区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越大。0.1、1、5和10μg·mL~(-1)的秃杉素分别处理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后,根分生区细胞平均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最大差值分别为13.06、18.59、27.74和29.92 mV;1、5和10μg·mL~(-1)台湾脂素H和台湾脂素E分别处理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后,其根分生区细胞平均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最大差值分别为12.21、15.72和22.67 mV以及14.71、24.03和28.69 mV。[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秃杉素、台湾脂素H和台湾脂素E的浓度越大,拟南芥根分生区细胞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差值越大,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这对利用mt-roGFP1荧光探针技术研究除草化合物对根细胞线粒体的作用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建立除草活性化合物快速筛选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栎  胡贞洁  
以水杨酸处理后的拟南芥(Col-0)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拟南芥在水杨酸处理后的转录组变化,发现了12个受水杨酸下调的新基因。以Col-0幼苗的cDNA为模板克隆其中一个基因NG314,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NG314的cDNA序列总长为1 097bp,基因组DNA包含1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G314的表达量随着水杨酸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病原菌侵染也能抑制NG314的表达。NG314可能是一个长链非编码RNA或新的miRNA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的抗病反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杜刚  李婉青  余响林  闫志国  
Knoevenagel反应是一种经典的缩合反应,常用于增加分子的共轭以构建具有给体-受体(D-A)结构的化合物,而此类偶极分子往往对环境的粘度变化有响应。基于此考虑,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方案,合成了一个对粘度敏感的荧光探针PySQ,筛选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并测试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探针对粘度的高灵敏响应性能。该实验包含有机物的合成、提纯和性能测试,将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紧密结合,且所得探针在生物成像领域颇具潜力,因此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红英  丁笑生  
以拟南芥幼苗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到DREB2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中CaMV 35 S启动子与poly(A)终止子之间。酶切鉴定及测序列结果都表明,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DREB2A。另外,获得了携带DREB2A基因的根瘤农杆菌菌株,为以后转基因植物工作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艺霖  赵丽伟  李昆志  
【目的】构建拟南芥转录因子Dof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蛋白抗体。【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转录因子Dof1基因,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Dof1,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纯化重组蛋白,以分离到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检测植物中Do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拟南芥转录因子Dof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Dof1,在28℃、1mmol/L IPTG诱导6h的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2ku的重组蛋白,其分泌到细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凡  周敏  丁君辉  彭晓赟  徐文忠  萧浪涛  王若仲  
采用生物信息学、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等方法,对拟南芥植酸酶(ATMINPP)的功能结构及其与植酸的分子对接模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TMINPP由487个氨基酸组成,其二级结构由18个α螺旋、6个β折叠、伸展片段和无规则卷曲等4个主要部分构成;保守半胱氨酸在螺旋结构之间形成4个二硫键;ATMINPP蛋白有2个结构域(α/β–结构域和α–结构域),活性位点位于2个结构域的中间;对接时,带负电的植酸结合在ATMINPP带正电的亲水性口袋内;保守序列RHGARYP中的His 66对植酸氢键所结合的磷酸基团进行亲核攻击,形成中间复合物,中间复合物水解得到磷酸和磷酸肌醇衍生物,His 343为解离基团氧原子提供质子,使得磷酸基团解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群  陈慧勤  赵淑清  赵占军  
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 μg/ mL SA喷雾处理生长28 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 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 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 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 h达到高峰,而在24-96 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 性相吻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苑轲  黄坚钦  王克涛  夏国华  张启香  徐川梅  
【目的】利用山核桃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山核桃开发一些寡核苷酸类型的染色体物理标记,并建立起山核桃寡核苷酸探针开发方法,以期为其他山核桃品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山核桃、湖南山核桃、云南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贵州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及喙核桃为材料,利用Tandem Repeat Finder软件分析山核桃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按照Period size> 4,Copy number> 100,且Period size*Copy number> 3 000的筛选条件对重复序列进行筛选,根据筛选结果合成了约60条寡核苷酸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这些探针进行筛选。【结果】1)sht-2、sht-3、sht-4、sht-5、sht-5S及sht-45S均可在山核桃染色体上产生相应的荧光信号,且sht-2、sht-3、sht-4及sht-5在山核桃染色体上的分布模式相同,有2对强弱不同的信号存在,sht-45S在山核桃染色体上有1对信号存在,sht-5S仅在山核桃单条染色体上有1个信号位点分布,这些探针均位于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2)sht-5的2对信号位点中,其中较强的1对位点与sht-45S的信号位点在山核桃染色体上分布位置完全重叠。3)45SrDNA与sht-45S在山核桃染色体上分布位置完全重叠,5SrDNA与sht-5S在山核桃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也完全重叠。4)sht-5在湖南山核桃、云南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及贵州山核桃染色体上均有信号分布,且与山核桃分布模式相似,但sht-5在喙核桃及薄壳山核桃染色体上没有信号。5)sht-5S及sht-45S在湖南山核桃、云南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贵州山核桃及薄壳山核桃染色体上均有信号分布,但在喙核桃染色体上没有信号分布。6)sht-45S在湖南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及贵州山核桃染色体上的分布模式相似,均只有1对位点存在,sht-45S在薄壳山核桃染色体上有2对位点存在,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7)sht-5S在云南山核桃、贵州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及薄壳山核桃4个山核桃种染色体上的分布模式相似,均只有1对信号位点存在,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近着丝粒区域,在湖南山核桃染色体上有2种不同的分布模式,第一种分布模式具有1个单独的信号位点,第二种分布模式中,具有2个强弱不同的荧光信号,均位于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结论】1)sht-2/3/4/5、sht-5S及sht-45S可作为分析山核桃、湖南山核桃、云南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及贵州山核桃染色体的物理标记。2)sht-5S及sht-45S可代替质粒45SrDNA和5SrDNA,用来对山核桃、湖南山核桃、云南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及贵州山核桃染色体进行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睿  雷雨婷  任春梅  
以拟南芥Col–0(CK)和酪氨酸降解最后一步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尿黑酸处理幼苗,研究尿黑酸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尿黑酸能诱导拟南芥幼苗花青素的积累,而且在sscd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效果更显著;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尿黑酸处理能促进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包括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下游基因DFR、LDOX、UF3GT和上游基因PAL、CHI、CHS)的表达,且在sscd1突变体中,这些基因表达上调的幅度更大。以上结果表明,尿黑酸处理能激活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从而促进花青素的积累;酪氨酸降解最后一步缺陷能促进尿黑酸诱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良英  李栒  罗宽  
为进一步阐明茉莉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 ,为作物抗性和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提供新思路 ,以COI 1为诱饵 ,利用酵母双杂交分析体系筛选拟南芥 c DNA文库 ,得到 30 0多个阳性克隆 ,经 PCR,Rsa 酶切 PCR产物以后归为 12群 ,从代表菌落提取 p B42 AD c DNA重组质粒进行了测序 ,完成了序列分析 ,得到 ASK1,COAP2 ,COAP3,COAP4等 12个基因 ,其中 ASK1,COAP2 ,COAP3等基因与 Skp1等重要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思思  张新宇  曲宏宇  周思彤  闫可雨  孙晶晶  袁嘉敏  张航  
实验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IE型荧光探针四苯基-1,3-丁二烯对Fe~(3+)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仪器分析实验中的荧光光谱法进行了探究与改进,属于设计性实验。该实验具有条件简单温和、荧光现象明显、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层次,采用阶梯式、模块化方式设置了实验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过程化学习,强化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使科研、教学、趣味三者相互融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栋  田曼青  沈仁芳  
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起源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信号分子,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各种生理过程。为了解独脚金内酯及其信号途径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max1和信号突变体max2为材料,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发现:max1突变体与max2突变体在光合荧光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max1叶绿素质量分数较野生型并没有显著降低,但叶绿素a/b发生了变化,max1突变体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Y(NO)显著高于野生型,但F_v/F_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立安  江涛  张忠明  
将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蛋白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为1∶51 200。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和拟南芥可溶性蛋白杂交带均在26 ku处。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Ran2绿色杂交带主要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的核膜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杨  贺俐  赵书环  张木清  
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分离了rd29A基因上游420 bp的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rd29A启动子有100%的同源性,包括DRE、ABRE等顺式作用元件.用rd29A启动子构建了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导入法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过抗性筛选获得再生植株,在PEG胁迫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s65t(GFP)基因在愈伤组织和叶片中表达,通过PCR鉴定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同时本文还构建了由rd29A调控的DREB2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rd29A-dreb-hy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