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1)
- 2023(6657)
- 2022(5524)
- 2021(5049)
- 2020(4153)
- 2019(9084)
- 2018(8578)
- 2017(16271)
- 2016(9077)
- 2015(9562)
- 2014(9262)
- 2013(8899)
- 2012(8242)
- 2011(7419)
- 2010(7386)
- 2009(6686)
- 2008(6693)
- 2007(5801)
- 2006(5033)
- 2005(4231)
- 学科
- 济(33055)
- 经济(33006)
- 管理(27481)
- 业(23878)
- 企(18651)
- 企业(18651)
- 方法(15386)
- 数学(13618)
- 数学方法(13471)
- 财(11229)
- 农(9741)
- 学(9247)
- 中国(8359)
- 贸(7643)
- 贸易(7643)
- 业经(7530)
- 易(7448)
- 农业(6821)
- 家(6728)
- 环境(6198)
- 国家(6097)
- 技术(6053)
- 制(5937)
- 出(5585)
- 地方(5512)
- 务(5450)
- 财务(5445)
- 财务管理(5427)
- 人事(5301)
- 人事管理(5300)
- 机构
- 大学(133388)
- 学院(131026)
- 济(51758)
- 经济(50903)
- 管理(49541)
- 研究(46663)
- 理学(44276)
- 理学院(43706)
- 管理学(42891)
- 管理学院(42661)
- 中国(32785)
- 科学(32253)
- 农(31026)
- 京(27462)
- 业大(25306)
- 农业(25050)
- 所(24983)
- 财(24113)
- 研究所(23433)
- 中心(20541)
- 财经(19609)
- 江(18319)
- 经(18076)
- 农业大学(17024)
- 范(16608)
- 院(16462)
- 北京(16420)
- 经济学(16393)
- 师范(16288)
- 经济学院(15085)
- 基金
- 项目(97103)
- 科学(76105)
- 基金(73037)
- 家(67568)
- 国家(67044)
- 研究(62852)
- 科学基金(55871)
- 社会(41916)
- 社会科(39806)
- 社会科学(39792)
- 基金项目(39422)
- 自然(38445)
- 自然科(37606)
- 自然科学(37588)
- 自然科学基金(36964)
- 省(36909)
- 划(32611)
- 资助(28413)
- 教育(27925)
- 编号(22507)
- 重点(22368)
- 部(21306)
- 创(20599)
- 计划(20591)
- 发(20219)
- 科研(19505)
- 创新(19378)
- 国家社会(18356)
- 科技(17860)
- 业(17768)
共检索到177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建国 戢时雨 崔成 朱跃中 蒋钦云
拜登就职总统以来,美国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本文基于对拜登政府气候新政动因和特点的分析,提出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谋求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导权,不仅强化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国际能源格局也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本文认为,拜登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中美重新加强在气候及能源领域务实合作,但也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带来更大的外部压力和不确定性。中国应当密切跟踪拜登政府相关政策进展,对外推动中美气候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快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对内坚定能源转型目标,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统筹协调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环
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将应对气候危机作为内政外交的优先议题,对内推行气候新政,对外实施积极的气候外交战略,以此促进美国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发展、维护美国国家气候安全、恢复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层面,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发起“领导人气候峰会”,在联合国及七国集团等多边平台推动气候合作;在区域层面,美国将“印太”地区作为推进区域气候外交的重点,充分利用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美国—东盟合作机制等小多边平台,提升“印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双边层面,美国以欧盟为重点加强同盟友之间的气候能源合作,同中国、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开展气候外交。拜登政府的气候外交战略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之争,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并使大国“绿色竞争”更为激烈。需要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气候外交战略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国内党派分歧、地方政府反对等因素或阻碍美国履行气候变化国际承诺,美国同中国、欧盟等大型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复杂演变也可能会制约其开展气候外交行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晶滢 陈奕平
作为美国工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者,美国工会是重要的政治参与者,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决策和国际经贸谈判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尽管近年来工会的会员率有所下降,但其政治影响力不容忽视。自就任美国总统后,拜登将自己定位为几十年来最支持工会的总统,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工人权益和工会组织权的劳工政策,致力于以工会复苏来重塑中产阶级社会,以劳工权益保护来打造“国际人权联盟”,进而确保其在中美博弈中的优势地位。就目前而言,拜登政府主要将其劳工政策与工会复苏、基础设施建设和中美竞争联系起来,这将对未来的中美经贸谈判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劳工政策 工会 经贸谈判 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吴希贤
在拜登政府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中,数字技术治理是成员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拜登政府基于IPEF推动数字技术治理合作具有遏制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抢占数字技术规则制定主导权、捍卫美国数字技术垄断地位等动因。预判拜登政府将主要采取“多轨并行”的灵活谈判模式及“多方联动”的数字技术治理合作策略,重点围绕技术权力捍卫型规则和技术监管合作型规则与IPEF核心成员开展数字技术治理合作,同时围绕技术鸿沟弥补型规则与IPEF中的东盟国家开展数字技术治理合作。对此,中国应充分加强与东盟等贸易伙伴在数字技术治理领域的合作,探索构建以中国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区域合作网络和数字技术规则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海烨
《数字战略(2020—2024)》标志着美国拉开基于美式价值观的数字合作“大幕”。该战略具有以下三点意图:一是将所谓民主价值观置于国际数字合作的首位,强化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意识形态竞争;二是抢占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市场,增进美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效益;三是塑造符合美国数字规则偏好的全球数字规制体系,提升美国在全球数字规则制定方面的领导力。目前,拜登政府正借助与盟友及伙伴国家共建所谓“数字民主俱乐部”、完善私营部门参与的跨国数字合作机制、塑造与“美式模板”相匹配的全球数字规制体系等三个主要方向推进数字合作行动。然而,拜登政府实施数字合作战略的进展有限,正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双重制约。美国试图“提升新兴数字市场自力更生能力,构建开放、包容和安全的数字生态体系”的两大目标恐难以实现。
关键词:
数字战略 数字合作 拜登政府 数字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献栋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逐渐增强,对朝政策逐渐失去独立性,开始套嵌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在内外协调方面,因国内战略共识的形成,内部协调的必要性逐步下降,但因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存在,外部协调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冷战结束初期的克林顿政府至当下执政的拜登政府,美国对朝政策整体上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上述特征。拜登政府执政后标榜其对朝政策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并追求一种精准而务实的方法,但实际上,其对朝政策已全面回归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且因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体系的构筑以及对朝延伸威慑的强化,具有“战略忍耐”加强版的特征。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本身内含着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会刺激朝鲜,使朝鲜的拥核意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它还需抑制因“朝鲜威胁”的存在而日渐走强的韩国拥核冲动,以使韩国在安全战略上更加依赖美国,这会促使矛盾和张力在美韩之间以及韩国国内左右政治势力之间产生,激化韩国的党争,进而有可能催生出更激进的政客和更激进的政策,并给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带来更为复杂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慧 刘立菲
拜登总统执政以来,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泛政治化特点进一步强化,具体表现为打压重点突出、重视制裁工具联动、加强多边协调合作。未来,出口管制将继续是美国开展对华竞争的重点,在其国内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力下,预计拜登政府将采取更为精细化的打击手段,通过美欧贸易技术理事会(TTC)等多个平台发动盟友,就特定领域和关键技术对中国实施更严苛的围堵。短期来看,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损害我国国家安全、多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长期来看,将激发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投资潜力,锻炼并提升抗风险能力。我国应从加快科技创新攻坚、与美谈判合作、增进与别国互通互信、引领维护多边主义、加大对外宣传、加强博弈及维权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美国出口管制。
关键词:
美国出口管制 拜登政府 中美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强 张明 肖尧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随后的经济危机,继已经签署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之后,拜登政府提出美国就业计划,引起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介绍拜登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及其财政理念的基础之上,说明美国的货币政策如何配合财政扩张,分析美国大规模财政扩张面临的通货膨胀、债务的可持续性与基础设施投资难以落实等重要挑战,以及通过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造成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财政乘数 通货膨胀 溢出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成昊 郑乐锋
拜登执政初期,美国对俄政策出现新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方面,拜登政府以价值观为引领继续对俄保持强硬;另一方面,美国一度寻求构建“稳定且可预期”的双边关系,积极推动美俄战略稳定对话。然而,乌克兰危机迫使拜登政府不得不二次调整对俄政策,联合盟友通过全面制裁和政治孤立实现“弱俄“以“遏俄”的战略目标。传统建制派回归及两党执政理念差异,对俄战略“三观”的延续与调整以及中国、欧洲等第三方因素是拜登政府对俄政策演进的主要动因。乌克兰危机长期延宕导致美国战略界逐步出现对俄政策反思,国内民众也更不愿承受对俄强硬的代价,美国对俄政策存在一定回调空间。但由于美俄面临地缘政治和战略认知冲突、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国国内政治束缚,美国对俄政策演进有其限度,美俄关系难以本质逆转。同时,乌克兰危机引发美俄欧新一轮剧烈互动与博弈,深刻塑造大国关系格局,中国应在变局中抢抓机遇,为自身发展塑造良好的外部战略环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圣达
美国对非科技援助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应对全球技术竞争的海外手段。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加强在数字技术、前沿医疗科学和新型农业技术、空间和网络技术等领域对非洲的科技援助。拜登政府在美国对非援助计划中更加突出科技主题,强调技术指导和科技创新;强调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加大科研合作的资金投入;强调科技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争取非洲国家对美国科技规范的认同;强调发挥美国联盟体系的作用,拉拢盟友共同参与对非洲科技援助,搭建技术联盟和多边合作机制。拜登政府利用非洲自身发展对美国科技援助的需求,力图建立在非洲地区的科技垄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维护自身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顶端的优势地位,力求增强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争取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占得先机。然而,拜登政府对非科技援助附带一定的政治条件,并非真正为了非洲国家的发展,而是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利益为出发点,实际效果甚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扬
特朗普政府将天然气新政的重心聚焦在"去规制化"、提高天然气产量、促进天然气技术创新、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出口贸易等领域。当前,国际天然气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朗普政府天然气新政助推了这一进程,它将在国际天然气领域引发新一轮能源大国地缘政治角力,进一步激化国际天然气市场供需不平衡并引发国际天然气贸易结构与贸易规则的深度调整,还将带来广泛的"外溢效应"。特朗普政府天然气新政和国际天然气格局的深刻调整为中国完善天然气战略布局创造了战略契机。中国应持续推动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提高天然气进口议价能力;不断完善天然气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天然气战略能力;加快海外拓展步伐,支持天然气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天然气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韩召颖 刘锦
“芯片之争”是当前美国对华科技围堵的焦点。美国拉拢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对内重塑美国民主体制、强化芯片供应链弹性,对外重振同盟体系、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意欲借重塑“民主”认同之名,实现维持技术“霸权”之实。此举在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之间存在脱节,是拜登政府推行“民主技术联盟”的典型代表。美国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成员间的利益博弈以及芯片供应链结构制约等因素导致“芯片四方联盟”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但该联盟仍会给成员的技术安全和现有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分工带来冲击,并可能对中国的芯片供应安全与技术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此,中国在积极释放合作信号、争取更多国家支持的同时,需要弥补先发优势的不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潇 苏楠 陈志 王治喃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任内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以应对中国挑战为目标,使用“综合威慑法”得以从战略上“竞赢”美国的地缘经济和政治竞争对手——中国,出口管制是美国政府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撒手锏。本文采用2021—2022年拜登政府的官方文件等开源资料,运用社会网络和文本聚类的分析方法,系统解析拜登总统任内对华出口管制的焦点主题。研究表明:“科技”“军事”“供应链”“新疆”是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的关注重点,且热度交替演进。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出口管制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出口管制与其他制裁工具间的联动,进一步强化联合其他国家构筑“去中化”的高技术联盟。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出口管制 技术联盟 高技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祺 罗圣荣
拜登政府上台后,大力推动“印太战略”小多边机制落地,加强对华围堵。本文基于小多边主义理论视角,发现拜登政府利用“印太战略”在基础设施、供应链和技术领域打造排他性的小多边倡议,在军事协调、军事技术转让和军事情报共享层面创设竞争性的小多边机制,在价值观层面构建功能性的全球民主国家联盟,意图整合“印太”盟友和伙伴,编织以美国为中心的对华遏制“集团”网络。机制化是集团化的手段,集团化是机制化的目的。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集团化既有扩大“印太”地区“朋友圈”的战略考量,也有掌握引领关键领域标准和规则的制度诉求,更有围堵和遏制中国崛起的权力诉求。尽管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集团化面临着美国与“印太”盟友和伙伴政策诉求差异、战略平衡困境和成本支付能力不足等因素掣肘,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化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加中国安全风险,损害中国国家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