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8)
2023(7804)
2022(6719)
2021(6122)
2020(5076)
2019(11374)
2018(11251)
2017(21569)
2016(11877)
2015(13180)
2014(13168)
2013(12678)
2012(11631)
2011(10588)
2010(10854)
2009(10096)
2008(10088)
2007(9274)
2006(8234)
2005(7676)
作者
(33572)
(27973)
(27907)
(26535)
(17883)
(13343)
(12697)
(10710)
(10532)
(10191)
(9597)
(9352)
(9094)
(8955)
(8879)
(8552)
(8366)
(8349)
(8150)
(7943)
(6991)
(6794)
(6754)
(6384)
(6332)
(6276)
(6188)
(6185)
(5566)
(5499)
学科
(44337)
经济(44261)
管理(43270)
(38237)
(33525)
企业(33525)
方法(17259)
(16352)
(14658)
数学(14406)
数学方法(14255)
(12492)
中国(11808)
业经(11755)
(10086)
(9340)
(8857)
财务(8831)
财务管理(8801)
体制(8494)
企业财务(8355)
(8293)
银行(8269)
(8267)
技术(8190)
环境(8181)
农业(8005)
地方(7999)
(7978)
贸易(7974)
机构
大学(171307)
学院(171134)
(71013)
经济(69515)
管理(66841)
研究(57690)
理学(57568)
理学院(56887)
管理学(56176)
管理学院(55816)
中国(43218)
(36969)
(35752)
科学(33045)
(28497)
财经(28304)
(26660)
(26436)
中心(25857)
(25600)
研究所(25499)
业大(23492)
北京(22118)
经济学(21773)
(21423)
师范(21223)
财经大学(20917)
(20875)
农业(20503)
(20272)
基金
项目(112438)
科学(90143)
研究(83552)
基金(83513)
(72375)
国家(71792)
科学基金(62098)
社会(54935)
社会科(52245)
社会科学(52228)
基金项目(44047)
(43024)
自然(39106)
教育(38717)
自然科(38211)
自然科学(38203)
自然科学基金(37605)
(36734)
编号(33348)
资助(33097)
成果(28149)
(27043)
(25949)
重点(25649)
(23982)
(23830)
课题(23492)
国家社会(23083)
教育部(22729)
创新(22455)
期刊
(81939)
经济(81939)
研究(51345)
中国(36607)
(30469)
管理(26618)
学报(24752)
科学(24577)
(24397)
大学(19674)
学学(18570)
教育(18253)
农业(15998)
(15661)
金融(15661)
财经(14610)
技术(13665)
业经(12782)
(12525)
经济研究(12457)
问题(10496)
(8611)
科技(8296)
现代(8201)
(8098)
(8007)
技术经济(7699)
理论(7561)
(7503)
论坛(7503)
共检索到259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环  
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将应对气候危机作为内政外交的优先议题,对内推行气候新政,对外实施积极的气候外交战略,以此促进美国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发展、维护美国国家气候安全、恢复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层面,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发起“领导人气候峰会”,在联合国及七国集团等多边平台推动气候合作;在区域层面,美国将“印太”地区作为推进区域气候外交的重点,充分利用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美国—东盟合作机制等小多边平台,提升“印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双边层面,美国以欧盟为重点加强同盟友之间的气候能源合作,同中国、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开展气候外交。拜登政府的气候外交战略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之争,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并使大国“绿色竞争”更为激烈。需要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气候外交战略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国内党派分歧、地方政府反对等因素或阻碍美国履行气候变化国际承诺,美国同中国、欧盟等大型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复杂演变也可能会制约其开展气候外交行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卓晔   宋亦明  
国际制度具有功能性和非中性,既有助于应对全球性问题又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议程,因而美国拜登政府尤为重视对国际制度的运用并将其作为护持美国霸权的重要工具。为此拜登政府选择性回归部分重要的国际制度、强化对既有国际制度的干预和领导、新建国际制度、加强和整合已有国际制度。这些举措在战略目标上锚定重振“自由国际主义”和应对地缘政治对手;在手段上凸显了排他性、内政指向性以及多领域扩展性的特征;在战略偏好上以“立”而非“破”的方式将国际制度视为美国的战略正资产,并突出了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然而,拜登政府重塑国际制度也会因为制度设计缺陷、美国国力总体相对衰落、国际官僚反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而受到制约,其有效性和持续性依然存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新  罗艳  
当前,海外基建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领域。拜登政府的竞争策略包括创设替代方案,强化基建竞争;修复盟友关系,构建基建联盟;调动私人资本,优化基建融资等。但这些策略的推行也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外制约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实施方案不明晰,资金来源与使用规划不明确,“高质量”国际基建标准难以统一,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不利于计划实施;外在因素主要是盟国意愿和能力有限,发展中国家参与兴趣不足。美国在拜登任内将继续推行对华海外基建竞争,相关举措将在多个方面有所深化或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雯霞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建国  戢时雨  崔成  朱跃中  蒋钦云  
拜登就职总统以来,美国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本文基于对拜登政府气候新政动因和特点的分析,提出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谋求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导权,不仅强化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国际能源格局也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本文认为,拜登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中美重新加强在气候及能源领域务实合作,但也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带来更大的外部压力和不确定性。中国应当密切跟踪拜登政府相关政策进展,对外推动中美气候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快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对内坚定能源转型目标,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统筹协调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海烨  
《数字战略(2020—2024)》标志着美国拉开基于美式价值观的数字合作“大幕”。该战略具有以下三点意图:一是将所谓民主价值观置于国际数字合作的首位,强化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意识形态竞争;二是抢占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市场,增进美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效益;三是塑造符合美国数字规则偏好的全球数字规制体系,提升美国在全球数字规则制定方面的领导力。目前,拜登政府正借助与盟友及伙伴国家共建所谓“数字民主俱乐部”、完善私营部门参与的跨国数字合作机制、塑造与“美式模板”相匹配的全球数字规制体系等三个主要方向推进数字合作行动。然而,拜登政府实施数字合作战略的进展有限,正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双重制约。美国试图“提升新兴数字市场自力更生能力,构建开放、包容和安全的数字生态体系”的两大目标恐难以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国利  
略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徐国利政府职能转变,就其主体而言,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这一转变早在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已提出。然而时至今日,职能转变仍然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是转变的制约因素太多,如果不了解这些因素,则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潘万历  
近年来,日本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进入了战略性推进的新时期。日本对非基建投资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高度聚集性,投资重心逐步由社会基础设施向经济基础设施转变,主要集中在运输储存和能源等领域。日本开拓非洲基础设施市场,既有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经济动因,也有借此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非洲外交、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战略意图。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日本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塑造了“高质量基础设施”这一价值主张。日本对非基建投资在机制建设、品牌形象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资金不足、外部竞争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传统观念的束缚、体制的影响、法规的制约、理论研究的滞后等是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着手,寻求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对策,以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缓慢、成效较低的现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立  
日本政府在2o世纪之末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日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就是指日元在国际上充当计价货币、结算货币、流通货币和储备资产及外汇交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上升,把日元由低度化的国际货币提升为高度化的国际货币。而从日本目前的基本经济状况、金融业不良债权、金融市场现状、经济增长模式、汇率变动、日本同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关系,以及现行国际经济金融、政治秩序演变等方面分析,制约日元国际化的不利因素还很多,日本政府推动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将是困难重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振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具根本性影响的主要是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政府信息网络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体制建设等三个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奇  周亭  
21世纪以来,日本立足于既有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创新、构建国际多边科技合作网络、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政策工具,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科技外交战略体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日本政府注重发挥科技外交“以科技促进外交”和“以外交促进科技”的功能,由此开启了科技与外交融合发展的制度化道路。本文聚焦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主要历程,具体分析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现实动因、历史演化以及路径选择。借鉴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的实践经验,未来中国可以通过统筹优化科技外交的顶层设计、建构多元行为体合作实践网络、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全球治理、搭建国际科技领袖的合作网络等方式,全方位发挥科技外交的巨大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祺  罗圣荣  
拜登政府上台后,大力推动“印太战略”小多边机制落地,加强对华围堵。本文基于小多边主义理论视角,发现拜登政府利用“印太战略”在基础设施、供应链和技术领域打造排他性的小多边倡议,在军事协调、军事技术转让和军事情报共享层面创设竞争性的小多边机制,在价值观层面构建功能性的全球民主国家联盟,意图整合“印太”盟友和伙伴,编织以美国为中心的对华遏制“集团”网络。机制化是集团化的手段,集团化是机制化的目的。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集团化既有扩大“印太”地区“朋友圈”的战略考量,也有掌握引领关键领域标准和规则的制度诉求,更有围堵和遏制中国崛起的权力诉求。尽管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集团化面临着美国与“印太”盟友和伙伴政策诉求差异、战略平衡困境和成本支付能力不足等因素掣肘,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化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加中国安全风险,损害中国国家形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曾庆福  
风险投资是支持创业者创造中小企业和创新者转化高技术成果的发动机。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政策实施将极大助益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六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风险投资的进程,它们分属于二个不同的层面即基本要素层:资金、技术、人才;组织要素层:制度、环境和通道(退出)。本文针对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战略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竞超  
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组阁以来,日本成为全球印太战略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日本相继提出四国同盟、"亚洲民主安全菱形"等构想,其印太战略在2015年后渐趋成型。就具体实施路径而言,日本通过与美澳印密切海上安全合作、开展印度洋外交、强化海洋态势监测等举措,意图在印太形成东海、南海、台海与印度洋"三海一洋"的联动体系,形成对华战略钳制。然而,由于日本与美澳印等国在印太经济合作、对华立场上存在明显分歧,其印太战略前景难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