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5)
- 2023(6720)
- 2022(5787)
- 2021(5083)
- 2020(4283)
- 2019(9691)
- 2018(9415)
- 2017(17951)
- 2016(9414)
- 2015(10567)
- 2014(10863)
- 2013(10915)
- 2012(10334)
- 2011(9677)
- 2010(9972)
- 2009(9648)
- 2008(9020)
- 2007(8268)
- 2006(7817)
- 2005(7260)
- 学科
- 济(66964)
- 经济(66934)
- 管理(31167)
- 业(21588)
- 方法(20634)
- 地方(19760)
- 数学(18043)
- 数学方法(17857)
- 企(17704)
- 企业(17704)
- 环境(17397)
- 学(13604)
- 地方经济(13195)
- 中国(12310)
- 农(11483)
- 业经(11333)
- 划(10037)
- 资源(9210)
- 财(9198)
- 和(8734)
- 生态(8607)
- 发(8580)
- 经济学(8457)
- 农业(8107)
- 制(7309)
- 融(6717)
- 金融(6717)
- 规划(6623)
- 理论(6418)
- 环境规划(6373)
- 机构
- 学院(149393)
- 大学(148733)
- 济(70319)
- 经济(68892)
- 研究(56250)
- 管理(55761)
- 理学(47031)
- 理学院(46462)
- 管理学(45582)
- 管理学院(45334)
- 中国(42433)
- 科学(34928)
- 京(33163)
- 财(29059)
- 所(28801)
- 研究所(26159)
- 中心(25473)
- 江(23339)
- 农(23061)
- 财经(23048)
- 经济学(22160)
- 业大(21660)
- 北京(21540)
- 经(20670)
- 院(20546)
- 经济学院(19508)
- 范(19462)
- 师范(19256)
- 州(18818)
- 科学院(17738)
- 基金
- 项目(97670)
- 科学(76412)
- 基金(70080)
- 研究(68952)
- 家(61221)
- 国家(60774)
- 科学基金(51912)
- 社会(45832)
- 社会科(43532)
- 社会科学(43513)
- 省(38591)
- 基金项目(37139)
- 自然(32901)
- 划(32077)
- 自然科(31922)
- 自然科学(31913)
- 自然科学基金(31281)
- 教育(29570)
- 资助(29284)
- 编号(25756)
- 发(22976)
- 重点(22296)
- 部(20566)
- 成果(20141)
- 国家社会(19247)
- 创(18983)
- 课题(18931)
- 发展(18669)
- 展(18380)
- 科研(18224)
共检索到235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恒 孟范平
采用能值核算方法对2010年招远市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与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该城市经济发展消耗了过多的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包括本地丰富的金矿和外部煤炭资源,同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其EYR(14.17)、EIR(0.923)、ELR(56.89)、ECC(2.81 hm2)较高,而EEC(10200人)很低,表明其人口、环境、资源压力巨大。ESI仅为0.25,表明招远市属于高资源消耗型的生态经济系统。今后招远市发展应注重黄金矿产资源适度开发;以循环经济促进尾砂资源化;加强海底矿藏、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替代性资源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伟庆 郝翠 李洪远 鞠美庭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98—2007年能值流量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并对天津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在与其他地区比较的基础上,定量描述了天津市生态经济格局和发展状态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2007年总能值用量中有89%是不可更新资源,实际人口为其承载人口的1.56倍,超过了402万;近10年中,天津市能值自给率从0.70下降到0.45,能值产出率从3.69下降到2.37,环境负荷率从1998年的4.33上升到2007年的14.45,可持续发展指数从1998年的0.85下降到2007年的0.16。系统高度依赖于反馈能值的投入,区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天津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对提高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卞正富
研究目的:评价1990—2006年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及可持续性能状况。研究方法:能值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1)提出基于能值的"粮经比",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基于能值的"粮经比"已由72∶28调整为48∶52;(2)不断增长的工业辅助能投入(电力、燃料、机械、农药、化肥)未能提高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却在持续增加系统的环境负载率;(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内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能值产出结构趋于平衡、合理,系统的自稳定性逐渐增强;(4)系统的可持续性能很弱,且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产出率和可持续性能不高,应实现由"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三角模型作为一种直观的平台能够很好地图解区域可持续综合发展状况及长期趋势。由于具有直观性和简明性,三角模型易于被不同层次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理解和应用。根据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结合生态学表现,利用三角模型工具分析评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和长期趋势。本文选择我国最大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作为典型案例。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下辖5个区和4个县,2006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1219万hm2,总人口269.3万。结果表明,大庆市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状况不容乐观,"八五"、"九五"时期处于不可持续和弱可持续性状态,"十五"中后期才缓慢进入一般可持续性状态;"八五"时期大庆市...
关键词:
经济系统 可持续性 三角模型 大庆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晓荣 王利琳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选择和创建能值指标评价体系,从自然和经济生态观角度对浙江莫干山风景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系统的基本生态流。结果表明,莫干山风景区2008年能值应用总量为9.90×1018J,输入能值9.14×1018J,输出能值7.58×1017J,经济收入和反馈分别为6.15×1018J和3.75×1018J,净经济效益率为53.22%,生态产出率29.27,环境负载率为12.01,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值指标为0.84。研究证明,莫干山风景区开发历史较长,基础能值积累较多,长期保持适度的经济反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环境负载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玉芳 王明田 董孝斌
文章运用H.T.Odum的能值理论和方法,系统化、定量化分析评估了目前玛纳斯县农林牧草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了玛纳斯县近10年来的农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县1997~2006年间,农牧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呈不稳定趋势,环境负载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说明其农牧业生产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目前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玛纳斯县农牧业系统的畜产品产出能值有较大的提高,人工草地种植面积虽逐年扩大,但存在严重的草畜不平衡矛盾,建议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水定草,以草定畜为中心的战略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能值 玛纳斯县 生态经济 可持续性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德伟 陈治谏 倪华勇 蒋莉 廖晓勇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98~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利用强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曲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波动在3.35~1.97之间,曲线的走势与能值/货币比率、人口承载力基本一致。表明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仍处于依靠本地资源的欠发达不稳定阶段;②四川省1998~2003年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投入率呈现相异的发展走势,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活动的竞争力逐渐降低,而环境资源负载程度、能值使用强度逐渐增强,经济活动加剧;③1998~2003年四川省人...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性 四川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开放地带,经济地位特殊而重要。而三角洲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资源开发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三角洲永恒的主题。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的建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能值用量较大,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通过可持续性能值指标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兴丽
运用能值理论,将河北省能值基础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及产品、货币流和废物流四大部分。通过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5个层面对该省2005~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人口增长过快,发展较为粗放,外部资源利用不足,开发程度不够,且在开发过程中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既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影响生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能力;(2)加大进口力度,转变进口结构,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3)加快产...
关键词:
河北省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可持续性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刘瑞
直接物质投入(DMI)和本地过程排放(DPO)是物质流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核算中国30个省(市)1992年和2014年的人均DMI和人均DPO指标,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对比1992年和2014年,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黄河中游和西北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最快;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内蒙古、山西、青海、宁夏等西北和黄河中游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最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东部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最小,这一分布情况主要由各省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中国各经济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环境问题,但改变中国资源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的关键在西北和黄河中游以及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孙启宏 李艳萍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刘瑞
直接物质投入(DMI)和本地过程排放(DPO)是物质流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核算中国30个省(市)1992年和2014年的人均DMI和人均DPO指标,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对比1992年和2014年,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黄河中游和西北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最快;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书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小栟 李汉平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有川 马璇
村民是乡村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掌握村庄人口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是制定差异化乡村空间发展政策和判定村庄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以招远市为例,采用集聚程度、集聚方向和邻近度分析方法研究市域内不同人口增长类型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村庄人口变化的整体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人口变化类型村庄空间分布的具体影响因素,为制定差异化乡村发展政策、判定村庄发展前景和配置乡村建设资源提供依据,从而科学地指导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
关键词:
村庄人口变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招远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