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8)
- 2023(14277)
- 2022(12698)
- 2021(12126)
- 2020(10545)
- 2019(24393)
- 2018(24846)
- 2017(47189)
- 2016(26251)
- 2015(29672)
- 2014(30200)
- 2013(29675)
- 2012(27595)
- 2011(24975)
- 2010(25556)
- 2009(23909)
- 2008(23730)
- 2007(21197)
- 2006(19159)
- 2005(17451)
- 学科
- 济(99621)
- 经济(99484)
- 管理(73669)
- 业(66841)
- 企(56311)
- 企业(56311)
- 方法(43265)
- 数学(36781)
- 数学方法(36236)
- 中国(30582)
- 农(27321)
- 财(26783)
- 制(25792)
- 学(24215)
- 业经(21917)
- 地方(19774)
- 理论(19361)
- 银(18763)
- 银行(18706)
- 贸(18544)
- 贸易(18529)
- 易(17957)
- 行(17899)
- 体(17576)
- 农业(17078)
- 融(16834)
- 金融(16826)
- 教育(16445)
- 和(16329)
- 务(15213)
- 机构
- 大学(373675)
- 学院(369353)
- 济(140994)
- 管理(139887)
- 经济(137367)
- 研究(128067)
- 理学(118902)
- 理学院(117459)
- 管理学(115143)
- 管理学院(114462)
- 中国(97563)
- 京(82429)
- 科学(79535)
- 财(71228)
- 所(66304)
- 农(61561)
- 研究所(59579)
- 江(58270)
- 中心(57932)
- 财经(54802)
- 业大(54503)
- 北京(53311)
- 范(51768)
- 师范(51255)
- 经(49490)
- 农业(48030)
- 州(46937)
- 院(46404)
- 技术(41766)
- 师范大学(41198)
- 基金
- 项目(237553)
- 科学(184012)
- 研究(175951)
- 基金(168425)
- 家(146646)
- 国家(145355)
- 科学基金(122695)
- 社会(106416)
- 社会科(100371)
- 社会科学(100344)
- 省(92897)
- 基金项目(88583)
- 教育(82846)
- 自然(79765)
- 划(78727)
- 自然科(77850)
- 自然科学(77826)
- 自然科学基金(76384)
- 编号(73805)
- 资助(70670)
- 成果(63335)
- 重点(53175)
- 部(52485)
- 课题(52372)
- 发(49771)
- 创(48358)
- 项目编号(45441)
- 科研(45082)
- 创新(45005)
- 教育部(44680)
- 期刊
- 济(167048)
- 经济(167048)
- 研究(117716)
- 中国(82223)
- 学报(61641)
- 农(56155)
- 管理(54530)
- 科学(54465)
- 教育(54204)
- 财(54107)
- 大学(46557)
- 学学(42863)
- 农业(37889)
- 融(36420)
- 金融(36420)
- 技术(33712)
- 财经(27053)
- 业经(26581)
- 经济研究(25612)
- 经(23085)
- 图书(22995)
- 问题(21539)
- 理论(19294)
- 业(19062)
- 版(17821)
- 实践(17653)
- 践(17653)
- 贸(17590)
- 技术经济(17277)
- 科技(17011)
共检索到57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礼业 李政
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源自于现行单轨制高考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作为职教高考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招考关系,其理应得到深入讨论与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梳理我国高职院校招考关系的演进脉络,发现职业教育招考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协调职业院校和政府之间,围绕自主发展权和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事权所形成的关系,本质是对教育资源分配权的博弈。近年来中央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催生了招考分离的土壤。从招考一体到招考分离,有利于提升考试工作的专业性与效率性、促进跨专业创新人才与特色人才的培养、维护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质量。然而,实施招考分离仍存在高职院校招生的“关系”之忧、高职院校的招生能力之忧、中职的教学工作之忧以及学生的备考成本与负担之忧等疑虑。未来职教高考的招考关系改革,应处理好中央、地方和学校在招考分离制度中的权责关系,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和项目认证制度,把提升学生对职业院校的选择自由度作为招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确保高职院校招考制度改革在正确而合理的方向上进行。
关键词:
职教高考 高考改革 招考制度 利益相关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莹
回顾了招考分离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招考分离的法律依据与现实意义,剖析了招考分离的路径选择,指出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是实行国家层面的招考分离,即全国统一的考务部门负责考试,招生单位负责招生,招生单位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基本分数线,再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对考生进行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优中选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晓革 桑锦龙 杨君
我国高考综合改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从分批推进的实践来看,也面临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存在,“选择性”政策设计的育人初衷面临现实挑战,“唯分数论”积弊仍然存在,以及考试评价作用未充分发挥等。这些问题涉及教学、考试、招生录取等多个环节,彼此影响,内在作用机制复杂。深化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从核心素养导向、人才选拔推动、学生发展为本、考试评价促进,以及信息技术赋能等方面,促进教学、考试、招生一体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李越 史静寰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关键词:
高校 高考 自主招生 统一考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立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景安磊
探索考试和招生相对分离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破解考试招生制度难题的关键环节。厘清招生和考试两个不同的概念,明晰招考分离的政策内涵是探索招考分离的必要前提。探索招考分离涉及政府、高校、考试机构、中学、考生和社会等多方主体,需要考虑主体分离、职能分离、责任分离、手段分离以及改革联动。
关键词:
招生 考试 相对分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
高考 招生 恢复高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淼
根据招考客体诚信缺失现状,对招考客体失信行为类型进行了归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招考客体失信行为原因,提出了建立研究生入学考试招考客体诚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入学考试 招考客体 诚信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桂红
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主要有原生制度和次生制度两种形式。改革开放后,为维护原生制度的合理性,政府不断调整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全国统考、推荐免试等次生制度。尽管如此,原生制度本身及次生制度所引发的问题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论争。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必须厘清原生制度是否必须继续坚持,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能否在开放环境下进行,政府应如何对待次生制度改革等问题。坚持以"考试"为核心的原生制度,尽可能在开放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改革次生制度,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桂红 张应强
自1913年"申请推荐"免试确立以来,研究生招考方式已历经百年,为适应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甄选人才的功能,其一直处在改革之中,并在申请推荐免试、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全国统考与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三者之间迂回。在政府主导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的路径、内容、进程下,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从模仿走向了自我探索。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招考方式改革 流变 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桂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历经了"免试"与招生单位自行考试或全国统一考试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考试入学"前提下,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选择了"倾斜式试点模式"和"增量式改革模式"等渐进变迁路径。尽管存有不足,但文化传统、时代主题及路径依赖决定了渐进变迁仍是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的未来路径选择。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招考方式 渐进变迁 激进变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卫
我国高职教育的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已经进行了七年的试点。文章以一所国家示范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改革为蓝本,从命题依据、内容选择、考试管理、结果分析和问题思考等方面来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桂红 张应强
通过梳理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之流变,指出历次改革所呈现的特征。在总结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论争的基础上,提出扩大招生单位及导师招考自主权、加强新闻舆论和法律监督、健全淘汰机制可能是博士生招考方式未来改革之方向。
关键词:
博士生 招考方式改革 特征 论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玉林 陈良 袁潇
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丰富完善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多元、层次多样,其考试招生制度呈现出畅通成长渠道、适应培养需求、分类分层考招、考招办法多元、自主权限扩大、生源对象广泛、考招机制分离等改革新趋向。
关键词:
职教体系 高职教育 考招改革 新趋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虞立红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是广集众人智慧的系统性改革,是我国谨慎推出的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高校应进行选才的跟踪分析,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和完善方案,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行。适应新改革,高校也应进行主动服务,使考生做出的选择更契合未来发展的期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