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4)
- 2023(10967)
- 2022(9741)
- 2021(9295)
- 2020(7809)
- 2019(17983)
- 2018(17951)
- 2017(34131)
- 2016(19308)
- 2015(22129)
- 2014(22293)
- 2013(21524)
- 2012(19425)
- 2011(17477)
- 2010(17473)
- 2009(15710)
- 2008(15126)
- 2007(13313)
- 2006(11429)
- 2005(9815)
- 学科
- 济(73454)
- 经济(73378)
- 管理(53271)
- 业(46167)
- 企(38843)
- 企业(38843)
- 方法(34307)
- 数学(29848)
- 数学方法(29495)
- 中国(18791)
- 地方(18223)
- 农(17816)
- 学(16683)
- 财(15979)
- 业经(15487)
- 教育(14405)
- 理论(13616)
- 和(12322)
- 制(12246)
- 农业(12078)
- 贸(11974)
- 贸易(11969)
- 环境(11717)
- 易(11513)
- 技术(11032)
- 地方经济(10550)
- 务(10118)
- 财务(10061)
- 财务管理(10044)
- 划(9914)
- 机构
- 大学(269349)
- 学院(264853)
- 管理(104364)
- 济(95916)
- 经济(93405)
- 理学(91318)
- 理学院(90188)
- 管理学(88366)
- 管理学院(87905)
- 研究(85643)
- 中国(60320)
- 京(57450)
- 科学(56049)
- 所(42948)
- 财(42564)
- 业大(40361)
- 农(40107)
- 研究所(39424)
- 范(39224)
- 师范(38919)
- 中心(38238)
- 江(38186)
- 北京(36363)
- 财经(34896)
- 州(31948)
- 院(31732)
- 经(31692)
- 农业(31358)
- 师范大学(31156)
- 技术(28668)
- 基金
- 项目(187166)
- 科学(146352)
- 研究(139411)
- 基金(132639)
- 家(114719)
- 国家(113710)
- 科学基金(97600)
- 社会(84660)
- 社会科(79960)
- 社会科学(79939)
- 省(74904)
- 基金项目(71568)
- 教育(66111)
- 自然(64066)
- 划(62862)
- 自然科(62507)
- 自然科学(62491)
- 自然科学基金(61338)
- 编号(58571)
- 资助(54281)
- 成果(48601)
- 重点(41846)
- 课题(41289)
- 部(40655)
- 发(39634)
- 创(38941)
- 大学(36358)
- 项目编号(36230)
- 创新(35970)
- 科研(35801)
- 期刊
- 济(104254)
- 经济(104254)
- 研究(76570)
- 中国(53659)
- 教育(42936)
- 学报(42730)
- 科学(38820)
- 管理(36512)
- 农(35154)
- 大学(32478)
- 财(30316)
- 学学(29468)
- 农业(25316)
- 技术(22735)
- 图书(18129)
- 融(17584)
- 金融(17584)
- 业经(17020)
- 财经(16178)
- 经济研究(15514)
- 经(13644)
- 科技(13545)
- 理论(13204)
- 问题(12974)
- 业(12695)
- 资源(12424)
- 实践(12414)
- 践(12414)
- 书馆(12028)
- 图书馆(12028)
共检索到376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覃红霞
关于招考领域的高校与考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本文从高考过程中招生自主权、高考志愿表以及高校招生章程的法律性质出发,认为高校的招生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学生也不是纯商业化的消费主体,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并非民事法律关系,考生的表意行为——志愿申请与高校的招生章程从形式上看存在达成契约自由的空间,但招生过程中所渗透的招生权力决定了高考领域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关键词:
高校招生权 行政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孟强 文辅相 黎宇宁
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我国和国外学术界 关于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的研究作了综述。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法律关系 综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平
学校与学生之间曾经出现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制完善而发展变化。在我国目前阶段,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独立的、全新的、体现教育本质的教育法律关系,而学校和学生均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教育法律、法规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学校应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
学校 学生 法律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孟强 佘斌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都是具有多重角色的综合体,要理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二者各以什么角色去形成法律关系。概言之,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组织成为民事主体,与大学生之间因教育教学活动缔结成民事法律关系;以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名义成为行政主体,与大学生之间缔结成行政法律关系;因作为校生共同体的利益和秩序的代言人成为集体法人,与大学生之间缔结成特别权力关系。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 法律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奇 洪成文
代理父母地位说曾经一度是美国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基础。据此,高等院校处于代理学生父母的位置上,拥有对学生行为广泛的管教和处罚权力。随着这一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消亡,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代理父母地位说的盛与衰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颇有启迪意义,文中所提及到的学生权利的伸张、高等学校在调整学校与学生关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司法机构在解决高校与学生纠纷过程中的若干判例都会引发我国高教界同行更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国春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质言之就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其核心是学生权利范围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国外关于这一特定法律关系的理论主要有宪法、特别权利关系说、契约说和部分社会说。在我国教育司法制度中 ,在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至今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国外的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管理 学生权利 法律关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姜晓 任家乐
对学术界提出的高校与学生存在监护关系论、准行政关系论、合同关系论、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双重关系论等五种法律关系的分析,明确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是民事合同的法律关系,而且这种合同关系是一种具有公益性、强制缔约性、国家倾斜保护性的框架合同,从而有助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依法开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 法律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少雄
伴随流动人口的增加,高校港澳台学生招生与教育管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1120份广东在校港澳台学子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部分大陆高校存在招生宣传不到位和教学管理需微调等问题。鉴于此,以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通过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教育管理观念为港澳台学生提供良好的高校求学环境。
关键词:
港澳台 大学生 招生工作 教育管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盛和
建筑企业将建设工程转包或分包给没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包工头","包工头"招用他人从事建筑工作的,"包工头"与受雇者之间成立的是非法用工或无效的劳动合同关系,而非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包工头"应当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对受雇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希伟
通过对2006至2009年"985工程"高校招生的省际投放比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多数"985工程"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数已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化"特征。"985工程"高校招生区域公平问题的解决涉及"去地方化"标准、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投资体制等诸多难题,只能在渐进中进行。
关键词:
“985工程”高校 招生 区域公平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邓衍明
档案法律关系,是档案法制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档案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要了解档案法律关系,必须先弄清法律关系的含义。所谓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或确定人们行为规范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任何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都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也负有一定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关连的。一方的权利,往往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同时又是另一方的权利。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法律关系参加者合法权利的实现和法定义务的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王国社 李坤刚
案情简介■2012年12月,王某、李某分别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某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向其支付应订未订书面劳动合同两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辩称:2008年7月,某家电配送中心与本公司签订《家电配送协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