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5)
2023(10162)
2022(8786)
2021(8259)
2020(6937)
2019(16079)
2018(15711)
2017(29711)
2016(16692)
2015(19293)
2014(19307)
2013(18613)
2012(17305)
2011(15421)
2010(15692)
2009(14212)
2008(13984)
2007(12883)
2006(10927)
2005(9352)
作者
(46010)
(38627)
(38269)
(36737)
(24255)
(18535)
(17787)
(15048)
(14509)
(13795)
(12904)
(12882)
(12358)
(12088)
(12066)
(11961)
(11889)
(11344)
(11197)
(11071)
(9684)
(9539)
(9436)
(8936)
(8760)
(8717)
(8606)
(8593)
(7854)
(7801)
学科
(60766)
经济(60709)
管理(43427)
(39097)
(31333)
企业(31333)
方法(27743)
数学(24109)
数学方法(23880)
(19135)
中国(18348)
(16258)
业经(13654)
地方(13452)
理论(12985)
(12602)
(12436)
贸易(12432)
(12390)
农业(12331)
(12068)
教育(11895)
(10129)
(9876)
财务(9843)
财务管理(9817)
技术(9600)
教学(9596)
(9482)
银行(9456)
机构
学院(230423)
大学(222667)
(86775)
经济(84548)
管理(82374)
研究(74150)
理学(70205)
理学院(69386)
管理学(68017)
管理学院(67582)
中国(53871)
(46868)
科学(45311)
(40659)
(39184)
(36860)
(36719)
中心(34987)
业大(34051)
研究所(33268)
财经(32092)
(32052)
技术(31755)
师范(31743)
农业(30850)
(29629)
北京(29099)
(29012)
职业(27608)
(26979)
基金
项目(149428)
研究(116160)
科学(115581)
基金(102081)
(87676)
国家(86859)
科学基金(73714)
社会(68747)
社会科(64745)
社会科学(64725)
(63003)
教育(58263)
基金项目(54187)
编号(52093)
(51877)
自然(46153)
自然科(45025)
自然科学(45008)
自然科学基金(44162)
成果(42211)
资助(41298)
课题(37436)
重点(34811)
(33236)
(32848)
(31907)
(31768)
项目编号(30214)
(29707)
创新(29537)
期刊
(98652)
经济(98652)
研究(66072)
中国(51378)
教育(41863)
(35825)
学报(33963)
(32629)
科学(29898)
管理(27687)
大学(25585)
技术(24977)
农业(24283)
学学(23451)
(18464)
金融(18464)
业经(17952)
职业(16044)
财经(15462)
经济研究(15437)
(13392)
图书(13016)
(13009)
问题(12710)
(11893)
论坛(11893)
(11030)
商业(10629)
技术经济(10571)
技术教育(10266)
共检索到339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  
高考生源的减少,加大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难度和招生成本,影响了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就业以及专业教师岗位的稳定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招生预警机制,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通过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瑶祥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看,能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决定人们对接受教育类型与程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社会分层与流动时,招生与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反之则不相关。高职虽然"好就业",但"好就业"的岗位缺乏"专属性"的职业地位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及空间;已经毕业的高职学生难以通过高职教育从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上层的现实,影响了部分中下阶层家庭对高职教育的选择。解决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问题的路径是提高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中的正向功能,构筑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瑶祥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看,能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决定人们对接受教育类型与程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社会分层与流动时,招生与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反之则不相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刁瑜  
单独招生作为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样化人才选拔机制的试点。本研究分析了高职单独招生中的信息"四不对称"现象对高职单独招生质量的负面影响以及高职单招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为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解决高职单招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基本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红斌  刘云波  
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正逐步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专业设置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影响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文章利用全国层面的高职院校专业类数据,从专业开设广泛度、招生规模和集中度三个方面对不同类型高职院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均较为明显,地市级政府院校相比其他举办主体的院校、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院校相比一般院校专业设置趋同更为明显;计算机类专业开设最为广泛,其招生规模也最大,工科类、应用性更强的专业可能在开设广泛度上并不是很高,但在招生规模上可能会更有优势;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不同类型院校应对方式并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山艳  蓝欣  张龙梅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指导下,结合天津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天津市制定了《2009年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该政策提出,试点院校自主确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进行录取。调查分析表明,这一自主招考政策初步达到了分层选拔的政策目的。但总体来看,该政策在考核内容、宣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静  胡会来  范瑞生  李翔  李想  
本课题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形势要求,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分析了按类招生的重大意义,阐释了按专业招生与按类招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从专业归类的原则、招生计划编制的工作程序、专业分流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业工作的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操作性方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志刚  
受高校录取率持续增长、生源数量减少以及求学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生源危机问题。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增长到2010年的69.5%。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和录取比例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危机。尤其是部分办学条件差,就业前景不好的高职院校,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小冬  丁鸿利  高宏彦  鲁忆  
从2007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始自主单独招生试点。自主单独招生给考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圆了考生的大学梦,但招生的自主性决定了招生权力的产生。本文从预防职务犯罪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单独招生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运行监控机制的建设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智  王艳  孙继红  
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人员在招生宣传过程中需要承担对国家、个人以及自身所在高职院校等诸多职能责任,这些职能责任不仅其显性度是不同的,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职能责任之间还会发生冲突。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伦理道德品性,在宣传过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介绍学校的情况,准确把握国家的招生政策,真心实意地服务于学生,才能较好地承担起自身应尽的职能责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韦庆昱  吴玉剑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选取江苏省22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为研究样本,系统了解高职院校提前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的实施成效及面临的现实困境,着眼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探索构建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招生选拔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晓飞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分类招生制度改革,使高职院校生源呈现多样化特征,学生管理难度增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分析不同生源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状况、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现状、学业及职业发展方向五个方面,并提出"三全"育人机制、"四多"育人体系、"五分"育人措施的学生管理供给侧改革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莹  白丽新  王天乙  
在研究生招生领域实行依法治招,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针对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保密规定落地不实、复试环节监管不力、招生对象审查不严等问题,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依法治招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提出进一步推进招考分离、理顺报考条件的综合改革设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云慧  聂恒凯  姚亮  
文章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招进来、走出去、订单办、联合办"的招生对策,全员参与招生、毕业生参与招生、企业参与招生的先进招生方式,"政校企行"联动的校外办班、订单办班、联合办班的先进教学模式,学历制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等面向不同教育层次的办学模式。这些改革使招生方式更加灵活,不仅缓解了招生压力,还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与考生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主要参与者。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高职教育合理分流、应对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困境、回应考生群体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强烈愿望是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原因。相较于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特点是终结性录取、以民办高职院校为招考主体、报考条件比较宽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