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3)
2023(4399)
2022(3527)
2021(3510)
2020(2683)
2019(6579)
2018(6856)
2017(11263)
2016(6935)
2015(7665)
2014(7914)
2013(7036)
2012(6431)
2011(5782)
2010(6374)
2009(5716)
2008(5880)
2007(5031)
2006(4704)
2005(4498)
作者
(17670)
(14686)
(14601)
(14221)
(9541)
(7190)
(6693)
(5868)
(5788)
(5427)
(5112)
(5029)
(4870)
(4856)
(4781)
(4620)
(4433)
(4359)
(4271)
(4200)
(4109)
(3721)
(3719)
(3453)
(3433)
(3360)
(3353)
(3320)
(3182)
(3037)
学科
(19131)
经济(19088)
管理(13118)
(11195)
教育(10255)
中国(10061)
理论(9888)
(9798)
企业(9798)
(9172)
教学(8558)
(6497)
方法(6106)
(6009)
业经(5829)
学法(5812)
教学法(5812)
研究(5636)
(5404)
(5312)
体制(5074)
学理(5018)
学理论(5018)
(4646)
制度(4644)
(4621)
金融(4621)
(4606)
银行(4592)
(4516)
机构
大学(87075)
学院(85890)
研究(33800)
(30927)
经济(29816)
管理(26320)
中国(23352)
理学(21363)
理学院(21061)
管理学(20574)
管理学院(20394)
(19919)
科学(18403)
(17559)
(16826)
(15892)
(15634)
师范(15496)
研究所(14932)
教育(14673)
中心(14000)
北京(13426)
(13238)
技术(13171)
职业(12605)
(12514)
(12421)
师范大学(12391)
财经(12391)
(11231)
基金
项目(50416)
研究(43779)
科学(38049)
基金(31525)
(26670)
国家(26311)
教育(25180)
社会(23973)
社会科(22298)
社会科学(22293)
科学基金(21643)
(21638)
编号(20619)
成果(18755)
(17908)
课题(16851)
基金项目(15530)
(14546)
资助(13008)
重点(12510)
(11994)
自然(11712)
项目编号(11647)
规划(11622)
(11531)
自然科(11377)
自然科学(11370)
大学(11270)
(11177)
自然科学基金(11153)
期刊
(42049)
经济(42049)
研究(34491)
教育(32752)
中国(31732)
(14157)
学报(12302)
(12157)
管理(11683)
技术(10996)
科学(10441)
职业(10334)
大学(10238)
学学(8710)
(8457)
金融(8457)
农业(7941)
(7920)
财经(6899)
技术教育(6661)
职业技术(6661)
职业技术教育(6661)
(6119)
经济研究(6022)
业经(5338)
(5236)
论坛(5236)
图书(4926)
问题(4724)
高等(4677)
共检索到151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谢志远  应朝帅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温州师范学院实施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从源头抓起,紧跟人才市场需求,制订科学的招生计划,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设置,实行科学培养,同时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建东  
基于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经验,建议将现有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一年甄别、三年转段,改为两年甄别,甄别后学籍即转为高职学籍,甄别与转段同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由高职院校和一所或多所中职学校签订学分认可协议,双方或多方商定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实行高职自主招生的形式,应届或历届中职毕业生向一所或多所高职院校递交申请,高职院校对申请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及相关成绩证明等组织评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振威  
我国的教育硕士招生与培养工作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学生专业背景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实践性培养资源短缺的状况急需改善;毕业生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解决的对策是:加大专业硕士招生改革的力度,将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由考试制改为申请考核制;教育资源的培育和培养过程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研究型实践能力的提升;实施更为灵活而严格的学制和学分管理办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明亮  胡殿宇  苏东民  
高职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在概述高校大类招生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理念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分流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调整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和加强人才培养成效的统计反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谭颖芳  张悦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玉兰  
认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政策的惠普范围以及配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政策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层面:加大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构建政策受惠群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毕业生的流向管制;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民族特惠"与"区域普惠"相结合,逐步扩大"模块区域性优惠政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来茂德  严建华  沈满洪  陈凯旋  
在阐述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四个核心理念——科研主导、导师主责、激励相容和协同创新等的基础上,介绍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各方面的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勇纯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重点指导博士生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规划以更好地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全链条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涛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示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试点省份、试点院校以及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创新高职院校生源选拔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合理分流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全面落实"阳光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高职院校通过单独招生来吸引优秀生源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中也暴露出文化考试自主命题工作难度较大、生源类型单一、考生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与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够等问题,而且由于时间紧、招生量较小,也带来了招生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审核单独招生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生源类型以及提早启动单独招生工作,将是今后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卫  
我国高职教育的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已经进行了七年的试点。文章以一所国家示范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改革为蓝本,从命题依据、内容选择、考试管理、结果分析和问题思考等方面来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剑虹  
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日益增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招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考生质量参差不齐、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院校招生成本过高、社会认可度低、人才培养方案陈旧单一等。应从完善招生政策、建立单独招考联盟机制、拓宽自主招生宣传途径、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调整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自主招生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新颜  刘伟  庞英  
山东省自2012年组织春季高考起,各高校在春季高考本科招生、培养方面出现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地区间存在不合理性、专业划分不合理、考核指标不明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相关普通高校的教学运行及学生未来就业,并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长德  高向东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考试与培养目标之间效度不高;二是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被严重低估;三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不充分。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多种渠道招生,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行全程实践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等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涵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招生则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传统的"一元式"高考招生录取体制下,大学招生面对的是"分数",而不是"学生",这导致大学无法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选拔,也就无法关注招生和培养的关系。2003年底,自主招生制度开始试点推行,给予了大学一定的招生自主权,这使得大学开始关注招生与选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开始关注招生与培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清华大学多年自主招生的探索和实践为例,介绍其"因材施招、寓教于招"的自主招生理念,并以此探讨招生和培养之间互促并进的关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竹  吴东立  齐春雷  
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一种发展趋势,能够有效规避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机制,有利于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智力资源,有效拓展大学生个性成长空间;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专业分流导致专业冷热分化加剧,对冷门专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冲击;一些课程安排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大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弱势冷门专业出现不良的学风问题,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新建的班级凝聚力不足,大学生的班级团体归属感缺失。因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