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45)
- 2023(20297)
- 2022(17505)
- 2021(16524)
- 2020(13856)
- 2019(31632)
- 2018(31353)
- 2017(58887)
- 2016(33036)
- 2015(37365)
- 2014(37392)
- 2013(35678)
- 2012(32914)
- 2011(29734)
- 2010(29981)
- 2009(27359)
- 2008(26206)
- 2007(23319)
- 2006(20525)
- 2005(17924)
- 学科
- 济(118747)
- 经济(118602)
- 管理(90347)
- 业(82449)
- 企(68126)
- 企业(68126)
- 方法(55672)
- 数学(48528)
- 数学方法(47800)
- 中国(37295)
- 农(33634)
- 财(32950)
- 学(28351)
- 教育(26819)
- 业经(26510)
- 制(24383)
- 理论(24366)
- 地方(23544)
- 贸(22667)
- 贸易(22660)
- 农业(21995)
- 易(21992)
- 务(20179)
- 财务(20089)
- 财务管理(20042)
- 技术(19447)
- 银(19237)
- 银行(19171)
- 企业财务(18944)
- 和(18625)
- 机构
- 大学(454869)
- 学院(448831)
- 济(170912)
- 管理(169371)
- 经济(166796)
- 研究(155029)
- 理学(146270)
- 理学院(144556)
- 管理学(141537)
- 管理学院(140722)
- 中国(111076)
- 京(98141)
- 科学(96093)
- 财(80657)
- 所(77931)
- 农(75082)
- 研究所(70915)
- 中心(70416)
- 江(68618)
- 业大(67738)
- 范(67513)
- 师范(66840)
- 财经(63936)
- 北京(62407)
- 农业(58912)
- 经(58252)
- 院(56924)
- 州(54619)
- 师范大学(53981)
- 技术(52437)
- 基金
- 项目(305688)
- 科学(240209)
- 研究(226786)
- 基金(218065)
- 家(190336)
- 国家(188671)
- 科学基金(161032)
- 社会(139023)
- 社会科(131398)
- 社会科学(131364)
- 省(120956)
- 基金项目(113791)
- 教育(110886)
- 自然(105090)
- 划(103524)
- 自然科(102648)
- 自然科学(102618)
- 自然科学基金(100755)
- 编号(94593)
- 资助(91055)
- 成果(79755)
- 重点(69812)
- 部(68298)
- 课题(68146)
- 发(65331)
- 创(63379)
- 创新(58865)
- 教育部(58788)
- 科研(58637)
- 大学(58457)
- 期刊
- 济(185906)
- 经济(185906)
- 研究(140086)
- 中国(97196)
- 教育(81707)
- 学报(74056)
- 农(67309)
- 科学(65274)
- 管理(62102)
- 财(61442)
- 大学(57486)
- 学学(52020)
- 农业(46411)
- 技术(42284)
- 融(38224)
- 金融(38224)
- 业经(30992)
- 财经(30779)
- 经济研究(30151)
- 经(26399)
- 图书(25243)
- 业(23924)
- 问题(23252)
- 版(21346)
- 职业(20939)
- 科技(20753)
- 理论(19988)
- 统计(19920)
- 技术经济(19613)
- 贸(19364)
共检索到674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连志鑫 杨帆
为增加弱势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制定了"国家专项"、"少数民族"和"高校专项"等招生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弱势学生进行入学机会上的特殊补偿。本研究通过对某部委直属院校2014级全体新生入学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多种招生倾斜政策整体上有效,其中政府主导的招生倾斜政策在宏观群体机会补偿方面表现更有效,高校主导的招生政策在微观个体选拔方面更为有效;另外,"国家专项"和"少数民族"中城镇户籍学生并不"弱势",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静 杨颉
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近年来我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改善重点高校学生结构的重要举措。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其在"课程设置""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五个维度上与非专项计划生之间的适应差距最大,且总体学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比例偏高、过渡适应期较长;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学业投入程度、院校环境支持以及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专项计划生的总体学业适应水平。建议高校开展入校前学业准备与指导项目,扭转专项计划生错位的大学认知观念;营造支持性的校园学习环境,弥补专项计划生薄弱的学业基础;拓宽师生互动机会与渠道,提升专项计划生的学业投入程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熊庆年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一,重点大学在实施倾斜政策时似乎无意中使用了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两个"择优录取"的标准,高考分数有所放松的学生高中排名优秀。第二,高中排名对于大学表现有着更好的预测力,预测力更大而且随年级上升而增强。高考分数相当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地区性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而高中排名的内涵更独立于资源优势因此更为公平。第三,在继续实施招生倾斜政策时,为保证招生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考分数并不可行,而且仅关注提高高考分数对于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言也相对低效。适当放松高考分数而注重高中排名不仅是倾斜政策实施的现实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志峰 朴相信
为体现大学教育的本质、遏制私人教育过热、维护社会教育机会均衡,近年来韩国政府对大学招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随时"和"定时"招生考试的二元化体制,并引入了"入学面试官制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努力保障农村和低收入阶层等弱势阶层的受教育权。韩国在改革高考制度、提高人才选拔效率、保障教育机会均衡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的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秋翔 崔盛
我国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存在显著差距,且由数量上的不公平向质量上的不公平逐渐转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倾斜性招生为农村学生提供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但是,在这仅有农村学生竞争的倾斜性招生计划内部,仍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包括各省参与和录取结果的结构性差异,不同高校录取结果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分省录取率的区域差距。应该通过调整名额分配机制,规范高校选拔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报考规则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学生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机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袁秀孙
关注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体现,也是现代图书馆精神之所在。人人生而享有获得教育和信息的权利。国内公共图书馆的现状难以为公众提供应有的服务,更不用说向弱势群体倾斜。只有国内各类型图书馆资源共享,才能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公众的信息需要。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弱势群体 信息保障 信息救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萍 张良
当前,高质量大学的入学机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102所"211"高校2012年的招生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口大省的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较少,直辖市的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较多;高质量大学在招生中对所在地考生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为实现高质量大学入学机会的大体均等,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各省的人口因素、生源数量和自身办学条件等,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录取率,对高校所在省份逐年减少招生计划,增加农村贫困地区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
关键词:
高质量大学 入学机会 招生偏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志尧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对外开放还处在初级阶段,尤其是沿边和内地的开放刚刚起步,正处在布点阶段,与国际接轨还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覃红霞 刘海峰
美国弱势群体的入学政策因涉及种族与性别平等、残疾人保护等敏感因素,一直是美国社会争议最大、历时较长、牵涉甚广的教育议题。联邦最高法院介入大学关于种族、性别、残疾人招生的判例,不仅引导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逐渐从简单化走向整体性、全面性的复杂评价,而且为大学弱势群体招生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法律上的阐释,对今天中国大学招生政策的调整,反思大学招生自主权,实现依法招生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入学政策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莉萍 卜尚聪
基于某重点大学本科生抽样调查数据和行政管理数据,本文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从提高人才选拔效果与拓展多元化录取渠道两个角度,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招生的高考成绩显著低于统招生,且那些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越多的学生,其高考成绩显著越低。但是自招生大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则显著优于统招生,且综合评价自招生的必修课、选修课和全部课程成绩均显著优于统招生,学科特长自招生的必修课成绩显著优于统招生,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越多的学生学业成绩越优异。非降分录取自招生与降分录取自招生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比统招生的成绩更好。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自主招生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文明 顾伟国 郭玉华 王丽达
本报告为“1991年建设银行科研课题计划”优秀课题成果。报告运用大量资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若象前10年那样投资继续向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倾斜,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有可能消除基础产业“瓶颈”。技术进步包括基础产业部门本身的技术进步和使用基础产业产品部门的技术进步。报告在分析目前影响投资向技术进步倾斜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如何向技术进步倾斜的对策及其他相关政策措施。发表时略有删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瑞军
教育公平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权利、机会等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其中分配标准是关键。不同的分配标准,决定了不同人群的现实处境。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招生政策,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标准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标准,到教育“革命”时期政治标准被突出强调,“文革”后学术标准被重新确立,进而到当前经济实力成为影响机会分配的重要因素的变革历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高校招生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白雪
向农村倾斜的专项招生政策意为贫困农村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多上优质大学的机会,以畅通他们纵向流动的渠道,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但该政策在是否公平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分析表明:从理论上看,该政策有其公平、合理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需要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大学来促进其升迁性社会流动;通过优惠政策升入名牌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的改革既需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农村经济和教育,也需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本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锡冠
一、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科技进步的投资政策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T·Hill博士介绍,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推动全国科技进步的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1.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直接拨出经费,专门用于支持各部门的研究和发展(R&D)工作;2.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科技进步,企业用于研究和发展工作的经费实行抵免所得税,并允许企业对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普遍存在于各国,但在我国的受关注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异问题与独特的分地区招生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一流大学升学机会地区差异问题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高考制度对机会均等状况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探讨分地区招生制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名牌大学 升学机会 地区差 招生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