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8)
2023(5392)
2022(4578)
2021(4404)
2020(3692)
2019(7986)
2018(7889)
2017(13167)
2016(7669)
2015(8705)
2014(8091)
2013(7279)
2012(6596)
2011(5919)
2010(6259)
2009(5575)
2008(5413)
2007(5105)
2006(4420)
2005(3798)
作者
(18999)
(15974)
(15823)
(14908)
(10187)
(7610)
(7055)
(6155)
(6069)
(5748)
(5325)
(5308)
(5241)
(5074)
(4887)
(4764)
(4763)
(4725)
(4568)
(4552)
(4090)
(3944)
(3924)
(3741)
(3638)
(3512)
(3502)
(3468)
(3292)
(3226)
学科
管理(24230)
(23917)
(21931)
企业(21931)
(17041)
经济(17027)
技术(14260)
教育(11728)
技术管理(11233)
中国(9182)
理论(8692)
教学(7964)
研究(6390)
(6013)
业经(5973)
方法(5625)
(5534)
学法(5007)
教学法(5007)
(4784)
(4557)
学理(4186)
学理论(4186)
(4085)
(4081)
银行(4062)
(4044)
数学(3930)
研究生(3901)
(3896)
机构
大学(96612)
学院(92411)
管理(34579)
研究(32115)
(31419)
经济(30348)
理学(29425)
理学院(29023)
管理学(28395)
管理学院(28192)
(20712)
中国(20066)
科学(18040)
(16573)
(16230)
师范(16116)
教育(15612)
(14573)
(14348)
中心(13799)
北京(13472)
技术(13444)
研究所(13089)
(12829)
师范大学(12626)
业大(12395)
(12344)
(12313)
职业(11179)
财经(10972)
基金
项目(61750)
研究(51450)
科学(49496)
基金(40554)
(34214)
国家(33809)
社会(30566)
科学基金(29832)
社会科(28794)
社会科学(28786)
教育(28217)
(28104)
(23004)
编号(22021)
基金项目(21437)
(20254)
成果(19017)
课题(18041)
自然(17694)
创新(17595)
自然科(17380)
自然科学(17375)
自然科学基金(17087)
(15064)
资助(14716)
重点(14578)
大学(14474)
规划(14067)
项目编号(13587)
(13481)
期刊
(38086)
经济(38086)
教育(35203)
研究(34649)
中国(33501)
管理(16176)
学报(12822)
科学(11870)
大学(11525)
技术(11347)
(11317)
(11042)
学学(8838)
职业(8816)
科技(8259)
农业(7821)
(7280)
高等(7030)
图书(6782)
(6674)
金融(6674)
(6612)
论坛(6612)
业经(6092)
高等教育(5820)
经济研究(5424)
财经(5382)
(5337)
书馆(5089)
图书馆(5089)
共检索到153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涵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招生则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传统的"一元式"高考招生录取体制下,大学招生面对的是"分数",而不是"学生",这导致大学无法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选拔,也就无法关注招生和培养的关系。2003年底,自主招生制度开始试点推行,给予了大学一定的招生自主权,这使得大学开始关注招生与选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开始关注招生与培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清华大学多年自主招生的探索和实践为例,介绍其"因材施招、寓教于招"的自主招生理念,并以此探讨招生和培养之间互促并进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星华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在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安舟  王晓阳  
本文对加州大学、清华大学招生政策中有关质量与平等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深入比较。从两校招生政策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演变、现实政策重心所反映出的差异 ,使我们看到不同国情条件下对大学招生问题的不同态度与处理方式 ,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崇桥  
设计说明:设计既使用清华最古老的建筑展来现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通过在校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照片展现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64开竖排版,方便受众在参加相关展会时翻阅和携带。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银平  
清华大学2014年保送生和自主招生"新百年领军计划"在校内测试。单独二胎、高考改革、假日调整进入考题。(据《新京报》)将社会化内容和能力纳入高考等重大考试范畴,用意非常明显:学生仅仅"闭门读书"是不够的,还应该放眼未来和社会;仅仅注重知识积淀是不够的,还应该密切关注社会风云变幻;仅仅注重课堂积累是不够的,还应该走出教室,走向大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谭颖芳  张悦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在对国内几所重点大学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和总结了几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经验,并结合温州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文理大类招生培养,并认为此方法符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趋势,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回顾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模式。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持续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雄鹰  
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制度的设计,是为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的一次尝试。试点十余年后,提高自主招生质量成为根本的改革诉求。本研究从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和经由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质量两个视角研究自主招生质量。研究发现,自主招生试题初具特色,但试题质量较低;自主招生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初步凸显出发展的特异性,但其培养模式限制了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进而影响招生质量。应通过提高试题质量和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模式两种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杭祝洪  鲁兴虎  徐希元  
作者结合实际,通过系统、广泛的调查,揭示了当前影响我国博士生招生与培养的一些主要问题,多层面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礼军  余惠琼  
本文在介绍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生源、师资、教育条件等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在研究生扩招的形式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柯炳生  
自主招生的核心环节有两个:自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就笔试而言,最关键的是无法说清楚一个道理:凭什么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比高考题更科学、更可靠、更能测验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什么不能把自主招生试题变成高考题?或者,如果认定自主招生的出题者更高明,那为何不请他们进行高考命题?自主招生笔试,除了多了一些偏题、怪题和难题之外,与高考真的不同吗?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提高了自主招生笔试环节的效率和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使得自主招生的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斌  
自2003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到2010年已有80所进入"211"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试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能否打破目前我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能否更好体现教育公平?本文试通过对几所相关高校的实践分析,反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旭蓉  高雪梅  胡玉才  
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推动着教育改革创新,尤其是新形式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将成为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建设过程中,分类分层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符合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推进其实现一流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