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8)
- 2023(9675)
- 2022(7637)
- 2021(7026)
- 2020(6031)
- 2019(13901)
- 2018(14074)
- 2017(26200)
- 2016(14646)
- 2015(16748)
- 2014(16797)
- 2013(15842)
- 2012(14035)
- 2011(12515)
- 2010(13105)
- 2009(11877)
- 2008(11597)
- 2007(10599)
- 2006(9405)
- 2005(8733)
- 学科
- 济(54214)
- 经济(54153)
- 管理(35416)
- 业(32636)
- 企(25770)
- 企业(25770)
- 方法(22849)
- 数学(20113)
- 中国(19924)
- 数学方法(19520)
- 农(16813)
- 理论(13294)
- 制(12961)
- 业经(12688)
- 学(12527)
- 教育(12180)
- 财(10958)
- 农业(10730)
- 地方(9948)
- 教学(9869)
- 体(9573)
- 银(9070)
- 银行(9041)
- 行(8668)
- 融(8614)
- 金融(8607)
- 贸(8172)
- 贸易(8165)
- 易(7905)
- 发(7790)
- 机构
- 大学(197927)
- 学院(197444)
- 济(72781)
- 经济(70770)
- 管理(70458)
- 研究(70412)
- 理学(59777)
- 理学院(59091)
- 管理学(57323)
- 管理学院(56987)
- 中国(50828)
- 京(44109)
- 科学(43595)
- 农(35986)
- 所(35921)
- 财(33941)
- 研究所(32624)
- 江(32398)
- 中心(31122)
- 业大(30889)
- 范(28880)
- 师范(28529)
- 北京(28130)
- 农业(28053)
- 技术(26328)
- 财经(26160)
- 院(26127)
- 州(25446)
- 经(23680)
- 师范大学(22440)
- 基金
- 项目(130970)
- 科学(101480)
- 研究(97220)
- 基金(90821)
- 家(79916)
- 国家(79264)
- 科学基金(66986)
- 社会(57855)
- 社会科(54528)
- 社会科学(54512)
- 省(53950)
- 教育(48562)
- 基金项目(46233)
- 划(45045)
- 自然(43132)
- 自然科(42233)
- 自然科学(42218)
- 编号(41774)
- 自然科学基金(41401)
- 资助(38294)
- 成果(34878)
- 课题(31236)
- 重点(30424)
- 发(27985)
- 部(27831)
- 创(27233)
- 年(25298)
- 创新(25293)
- 大学(24923)
- 项目编号(24780)
共检索到30945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勇纯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重点指导博士生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规划以更好地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全链条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杭祝洪 鲁兴虎 徐希元
作者结合实际,通过系统、广泛的调查,揭示了当前影响我国博士生招生与培养的一些主要问题,多层面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国华
随着经济的转型,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高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方面只有进行通盘考虑,才能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从找准自身定位、做好招生工作的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加大校企联合、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学生就业服务等方面做出一体化的努力。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招生 培养 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改革 构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大中
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和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至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全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长,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2万人,2003年达26.8万人。博士生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00年全国博士生招生数为2.51万人,2003年博士生招生数已经达到4.87万人,全国在学博士生数量达13万多人,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1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是1.2万余人,2004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3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将居世界第一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
法国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甲刚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自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由于我国博士生培养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发展中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加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在招生选拔方面,5种方式并举,选拔过程严密;在导师遴选和指导方面,逐渐走向高校自主训练,实行个人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实行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选修课分类开设,以讲授为主;在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方面,以多种方式进行科研训练,学位论文逐级把关,强调创新。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特征 解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反思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平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从国外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经验中发现.我国高校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价值取向.通过统筹考虑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来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机制 招生 课程 优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梁春花 戴海燕 刘占柱
本文就本科高校大类培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施"专业招生,大专培养"的,对建议大类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对其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类培养 优势 对策研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