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6)
- 2023(5488)
- 2022(4450)
- 2021(3979)
- 2020(3316)
- 2019(7190)
- 2018(6814)
- 2017(12473)
- 2016(7012)
- 2015(7325)
- 2014(6967)
- 2013(6760)
- 2012(6015)
- 2011(5438)
- 2010(5102)
- 2009(4700)
- 2008(4499)
- 2007(3703)
- 2006(3156)
- 2005(2518)
- 学科
- 济(25222)
- 经济(25190)
- 业(19525)
- 管理(19502)
- 企(15078)
- 企业(15078)
- 方法(12977)
- 数学(11888)
- 数学方法(11820)
- 农(7542)
- 财(7217)
- 贸(6730)
- 贸易(6729)
- 易(6581)
- 学(6496)
- 中国(6090)
- 业经(5665)
- 农业(5278)
- 技术(4801)
- 务(4701)
- 财务(4699)
- 财务管理(4694)
- 环境(4523)
- 企业财务(4488)
- 制(4044)
- 产业(3843)
- 银(3776)
- 银行(3729)
- 划(3717)
- 融(3581)
- 机构
- 大学(99990)
- 学院(99518)
- 济(39028)
- 经济(38451)
- 管理(36716)
- 研究(35958)
- 理学(33307)
- 理学院(32890)
- 管理学(32231)
- 管理学院(32083)
- 农(30234)
- 科学(26680)
- 中国(24864)
- 农业(24646)
- 业大(23710)
- 京(20213)
- 所(19967)
- 研究所(18974)
- 农业大学(16801)
- 中心(15808)
- 财(15367)
- 江(13260)
- 财经(13229)
- 业(13005)
- 室(13000)
- 省(12701)
- 院(12590)
- 科学院(12538)
- 实验(12452)
- 经(12280)
- 基金
- 项目(78327)
- 科学(60568)
- 基金(58654)
- 家(55941)
- 国家(55515)
- 研究(46561)
- 科学基金(45916)
- 自然(33349)
- 自然科(32642)
- 自然科学(32625)
- 自然科学基金(32095)
- 基金项目(31827)
- 省(30909)
- 社会(30887)
- 社会科(29379)
- 社会科学(29369)
- 划(27037)
- 资助(22962)
- 教育(20680)
- 计划(18475)
- 重点(18232)
- 创(16914)
- 科技(16811)
- 部(16429)
- 发(16294)
- 科研(16231)
- 业(16056)
- 创新(15919)
- 编号(15613)
- 农(14450)
共检索到127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军 吴秀宁 鲁敏 麻珊珊 赵继新 陈新宏 武军
为明确拔节期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西农979等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7个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溶性蛋白除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均增加。用上述指标所得的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7个小麦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晋麦47>小偃22>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郑麦366>...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冬小麦 拔节期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龙 吴诗光 李淑梅 殷贵鸿 周琳 古红梅
研究了 0~ 2℃的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拔节期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丙二醛 (MDA)、脯氨酸 (Pro)、可溶性糖 (WSS)含量的变化 ,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发现叶、根中各生化指标有一定差异 ,但变化趋势相似。同时用上述指标相对变化百分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了综合分析 ,参试品种的抗冷性被分为强、中、弱 3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常青 施俊凤 郭志利
干旱是导致作物减产的主要逆境因素,植物在遭受水分胁迫时,诱导与此相关的一些基因表达。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建立小麦拔节期水分胁迫的基因表达的cDNA文库,获得2 046条EST序列,DNAStar聚类分析后得到961个重叠群(Contig),经BLASTx同源比较和功能查寻,得到268个Uni-gene,分属12种不同功能,直接或间接对细胞遭受逆境胁迫起保护作用。
关键词:
小麦 拔节期 基因表达 水分胁迫 ES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万春 姚雅琴 于涛 汪李宏 高妍夏 张富仓 岳文俊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磷耦合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形态、生理和细胞结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调亏灌溉的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采用拌肥方式于播种时设低肥N1P1(纯氮0.1g/kg、P2O50.05g/kg)和高肥N2P2(纯氮0.3g/kg、P2O50.15g/kg)2个氮磷肥处理;在拔节期设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正常供水,CK)、55%~70%(轻度亏缺,LS)和40%~55%(重度亏缺,SS)3个水分处理。于水分亏缺处理20d后取样,从形态学、生理代谢和解剖学层面研究拔节期不同水氮磷耦合对冬小麦根系水分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营养条件下,拔节期水分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林 白志元 杨子博 王培 钟丽洁 李学军
【目的】研究冬小麦冬春季抗寒生理,探讨冬季抗冻性与春季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较大的陕229、皖麦38、淮麦20、小偃22、西农979、陕麦139、郑麦366、周麦18等8个小麦品种,在越冬期、拔节期自然低温及药隔期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小麦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WSS)、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Pr)等抗寒生理指标,结合表型分析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在越冬期,冬性小麦陕229和半冬性小麦皖麦38、淮麦20的Pro、WSS含量及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其冬季抗冻性表现最好,弱春性小麦小偃22则表现相反,其余品种的上述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奥深 雍晓宇 韩巧霞 姚永伟 师焕婷 李鸽子 康国章
为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对冻害胁迫条件下拔节期小麦生理特性、转录水平及生长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百农207为材料,采用0.1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浇施拔节期小麦,研究冻害胁迫下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抗逆相关基因表达量、幼穗受冻率、籽粒产量、千粒质量及干物质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冻害胁迫前,对照组与处理组的SPAD值、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无显著差异,而Pro含量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冻害胁迫后,与对照相比,外施EBR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提高了SPAD值和Pro含量。冻害胁迫48 h,处理组小麦植株叶片抗逆相关基因SOD、POD、CAT、P5CS和WCS120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冻害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植株幼穗受冻率显著降低,比对照降低了20.93百分点,而籽粒产量、千粒质量和干物质质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9.38,2.37,54.40 g。综上,小麦拔节期外施EBR可以通过降低叶片MDA含量,提高Pro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逆相关基因SOD、POD、CAT、P5CS和WCS120的表达量,从而提高小麦的抗冻性,减轻低温冻害对冬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远 罗远培 李韵珠
拔节期恢复供水可使苗期受旱程度不同的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面积、以及干物重等方面都超过相应干旱对照,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同时,各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分配到冠部的干物质比例均增加,R/S下降。中度水分胁迫后充分供水的处理,可以在产量和生物量等方面接近或超出一直充分供水的对照,并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供水方式。根据6种供水条件下产量、耗水量和WUE的变化结果,可分为5个类型;高产高耗水型、高产节水型、较高产节水型、中产高节水型、低产节水型。
关键词:
拔节期 复水 激发效应 补偿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新颖 邬爽 张洪生 林琪 穆平
为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变化特点,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鲁麦21、良星99、烟农21、烟农24、济麦22)的旗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在开花后干旱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SOD、CAT和POD活性均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而且这种降低和升高的幅度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旱地品种青麦6号和烟农21在干旱胁迫下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上升幅度快,青麦6号和鲁麦21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且下降幅度缓慢,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且随着生育进程积累速...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花后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蕾蕾 纪洪亭 刘兵 马吉锋 肖浏骏 汤亮 曹卫星 朱艳
【目的】研究自然温度日变化模式下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温度敏感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扬麦16和徐麦30为材料,于拔节期和孕穗期在全自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4个低温水平和3个低温持续时间的处理,于低温处理期间及低温处理结束后7 d内每天测定小麦第一张全展叶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结果】低温处理期间,扬麦16和徐麦30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拔节期低温处理期间,叶片Pn、Gs、Tr、Fv/Fm、ФPSII和qP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孕穗期低温处理期间,则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低温处理结束后,除孕穗期T4(Tmin/Tmax/Tavg,-6℃/4℃/-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叶片Pn、Gs、Tr、Fv/Fm、ФPSII、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温胁迫下,相对Pn与相对Fv/Fm、ФPSII、q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NPQ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相对Pn与相对ФPSII、qP的相关性要高于相对Fv/Fm和相对NPQ。【结论】低温主要通过降低叶片ФPSII和qP,引起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进而降低小麦干物质积累,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美玲 蒋文月 葛雨洋 朱新开 李春燕 朱敏 郭文善 丁锦峰
为给小麦耐渍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5和宁麦13为材料,在拔节期设置了短期轻度渍水(SL,3 d土表下10 cm水层)、短期重度渍水(SS,3 d土表上2 cm水层)、长期轻度渍水(LL,12 d土表下10 cm水层)、长期重度渍水(LS,12 d土表上2 cm水层)处理以及对照处理(CK,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研究了不同程度渍水对不同土层根系干质量和活力、地上部生长、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扬麦25较宁麦13具有显著高的籽粒产量、千粒质量、根系干质量、0~40 cm土层根系活力和根冠比。相比CK,SL和SS减少籽粒产量13.44%~22.45%,LL和LS减产显著增加至28.76%~37.26%,其中SL与SS间、LL与LS间籽粒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短期渍水仅轻度减少根冠生长量,且0~20 cm土层根系维持高活力,20~60 cm土层根系活力亦可恢复。长期渍水显著减少根系干质量,导致根冠生长失衡,且根系活力降低,难以恢复;上三叶易早衰,以倒三叶最明显。结果显示,渍水发生后尽快降低水位有助于土壤表层根系维持生长生理活性,降低叶片早衰风险,保障籽粒灌浆光合物质需要。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胁迫程度 根系 籽粒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备战 冯晓 温暖 郑涛 杨武德
【目的】建立基于SPOT-5遥感信息的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遥感监测模型,为利用SPOT-5影像进行大面积小麦生产力预测和氮素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与同期SPOT-5光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筛选出适宜的光谱参数,建立并评价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遥感监测模型。【结果】绿光、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对地上部生物量反应最敏感,绿光波段反射率则对地上部氮积累量反应最敏感。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变量建立地上部生物量指数函数遥感监测模型表现最优,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朱新开 王妍 王君婵 童璐 郭文善
【目的】强化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机制,为田间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方法】以2007—2009年试验实测数据为基础,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试验样点拔节期冬小麦主要长势参数与品质、产量以及卫星遥感变量间的相关性,分别建立及评价了TM影像遥感变量监测冬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SPAD值和叶片氮含量(LNC)的模型。【结果】冬小麦拔节期,选用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B5)、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DSW5和绿波段的反射率(B2)等遥感变量分别反演冬小麦的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是可行的;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遥感监测模型的精度较高,以此为基础,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月兰 于振文 张永丽 石玉 王东
【目的】研究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层深度测墒补灌对北方小麦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济麦22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测墒补灌土层深度(0—20 cm、0—40 cm、0—60 cm和0—140 cm,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75%,以生育期不灌水为对照),用透射电镜观察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乙醇提取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金芝 李淑靖 李国强 黄明 付国占 李友军 蒋向 冯晔
为探究拔节期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旱地沟播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沟播种植小麦的基础上,于拔节期设置不灌溉不追氮肥(NIND)、全沟灌溉不追氮肥(EFIND)、隔沟灌溉不追氮肥(AFIND)、全沟灌溉追施氮肥(EFITD)、隔沟灌溉追施氮肥(AFITD)5个处理,分析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品质指标和地上部氮素积累转运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溉与否、灌溉方式和追施氮肥均可显著调控旱地沟播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且作用效果有叠加效应。与NIND相比,EFIND、AFIND、EFITD、AFITD的产量分别显著提高46.57%,67.72%,83.71%,95.88%;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显著提高,从而使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25.94%,41.00%,65.86%,82.64%。与NIND相比,EFIND、AFIND和EFITD显著降低小麦品质,而AFITD的品质不降低甚至显著提高。隔沟灌溉较全沟灌溉,开花期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从而使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不追施氮肥时产量显著提高,但除沉降值外各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追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和各品质指标均显著改善。追施氮肥与不追氮肥相比,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增加,从而使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籽粒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进而使籽粒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品质多表现为显著改善,且隔沟灌溉的提质效应较全沟灌溉大。拔节期隔沟灌溉与追施氮肥结合不仅可显著提高开花期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而且可显著提高花前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从而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最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品质,是适宜旱地沟播小麦的灌溉施肥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文俊 张富仓 李志军 李万春 薛冯定 索岩松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营养条件下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的水肥高效利用和最优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小偃2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返青期轻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重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40%~55%),其它生育期不胁迫和全生育期不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70%~85%)3个水分处理,以及N1P1(纯氮0.1g/kg,P2O50.05g/kg)、N2P2(纯氮0.2g/kg,P2O50.1g/kg)和N3P3(纯氮0.3g/kg,P2O50.15g/kg)3个氮磷肥水平,研究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以及不同氮磷水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