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0)
2023(12045)
2022(9923)
2021(8873)
2020(6909)
2019(15577)
2018(15023)
2017(26888)
2016(14522)
2015(15922)
2014(15811)
2013(15216)
2012(14307)
2011(13116)
2010(13402)
2009(12110)
2008(11827)
2007(10890)
2006(9872)
2005(9035)
作者
(41141)
(34594)
(34254)
(32391)
(22010)
(16351)
(15385)
(13246)
(13048)
(12418)
(11794)
(11545)
(11179)
(11036)
(10613)
(10527)
(10207)
(10081)
(9985)
(9875)
(8727)
(8633)
(8351)
(7981)
(7931)
(7722)
(7639)
(7618)
(6980)
(6933)
学科
(60209)
经济(60159)
(48109)
管理(44455)
(38103)
企业(38103)
中国(22692)
技术(22483)
(20761)
地方(19689)
业经(17585)
方法(16328)
农业(15122)
技术管理(14190)
数学(12797)
数学方法(12627)
理论(12215)
(11671)
(11568)
教育(11280)
(11242)
银行(11220)
(11042)
金融(11041)
(10956)
(10904)
地方经济(10840)
(10720)
贸易(10706)
(10665)
机构
学院(205418)
大学(198032)
(81480)
经济(79592)
管理(75722)
研究(73038)
理学(63794)
理学院(63045)
管理学(62086)
管理学院(61682)
中国(53886)
科学(43485)
(43122)
(36357)
(35885)
(34228)
中心(33041)
(32732)
研究所(32651)
(31028)
师范(30749)
业大(28003)
北京(28003)
技术(27762)
(27700)
财经(27474)
(27029)
农业(24870)
(24806)
师范大学(24077)
基金
项目(133009)
研究(106223)
科学(105365)
基金(90429)
(77831)
国家(76993)
科学基金(66113)
社会(65894)
社会科(62342)
社会科学(62333)
(57462)
教育(50515)
基金项目(47440)
(46721)
编号(44879)
自然(38673)
自然科(37774)
自然科学(37769)
自然科学基金(37100)
成果(36513)
(35796)
(34479)
资助(34226)
课题(33929)
创新(31110)
重点(30978)
发展(29306)
(28769)
(28449)
(28066)
期刊
(101997)
经济(101997)
研究(65487)
中国(55449)
教育(40330)
(32702)
管理(32562)
科学(27960)
学报(27585)
(26742)
技术(24628)
农业(22891)
大学(21830)
(20542)
金融(20542)
学学(20053)
业经(19612)
经济研究(15872)
科技(14008)
职业(13473)
财经(13280)
(12661)
(12651)
论坛(12651)
问题(12333)
技术经济(12133)
(11636)
商业(10115)
图书(10064)
(9671)
共检索到331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翠翠   张皓月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兼具创新人才的普遍特征与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发展特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标准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主体协同机制不畅通等多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人才长效评价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发挥多主体协同培养优势等策略,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及技术创新活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拔尖创新人才是连接教育和新质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需求侧”的人才需求引导、“供给侧”的人才资源供给和“主体侧”的人才创新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顶层设计,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保障;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供给;激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支撑;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竞争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培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时代使命。技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确保人才梯队结构对接产业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嵌合生产需求,人才发展层次融入技能类型。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面临着培养质量和结构失衡、职业教育资源滞后、校企间共育机制失活等现实困境。基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我国要打破“学历至上”导向,助力技能型社会经济发展;构筑“类型特色”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人才进阶;弘扬“工匠精神”价值,营造技能型社会良好氛围,推动技能强国步入新征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阳  周小乐  
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文章梳理了我国理工科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历程,分析了理工科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理工科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科研环境;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突出高校办学主体地位;树立"精、新、少"的课程设计理念,实施柔性化教学培养计划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和平  
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正在被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年来,清华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晓丽   朱倩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路径,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型企业既有企业属性又有教育属性,能够打通产教融合育人“最后一公里”。以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目前虽形成了企业内生人才培养、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四种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但仍存在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待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体系待完善等问题。因此,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发挥企业大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优化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阎光才  
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是指那些在学术上尤其是基础理论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就的学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规模、结构和质量,往往更能够体现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以及科技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其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文杰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岗位能力要求,技术技能创新面临系统协调性、任务高端性、技术集成性、实践过程复杂性等因素的挑战。为满足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技术技能创新对广大劳动者研究开发、技术组合、灵活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等创新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需改变精英化创新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地位弱化、知识组织学科化、实践教学程式化等倾向,进一步拓宽技术技能创新的群众基础,强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遵循知识的行动逻辑,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从而推动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涌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江峰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钢  徐平利  
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研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成为热点问题。从历史演进和发展的视角,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起源、发展、丰富和超越的演进过程,对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银云   胡新岗   丁越勉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高职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在类群特征上应具有健全的“复合性”职业人格、全面的“共识性”职业素养和典型的“职业性”类型特征。高职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现实选择。在培养策略上,应科学制订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合理组建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特色班,实施人才培养的因材教育;高水平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高标准建强产教研创融合型技术平台,夯实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条件;高质量建立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