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
2023(84)
2022(66)
2021(85)
2020(56)
2019(134)
2018(132)
2017(250)
2016(115)
2015(136)
2014(144)
2013(128)
2012(138)
2011(125)
2010(107)
2009(124)
2008(80)
2007(78)
2006(60)
2005(51)
作者
(313)
(247)
(230)
(227)
(133)
(124)
(121)
(120)
(99)
(94)
(92)
(86)
(83)
(80)
(77)
(76)
(74)
(73)
(70)
(70)
(62)
(61)
(59)
(59)
(59)
(53)
(51)
(51)
(51)
(50)
学科
(1162)
经济(1162)
管理(680)
地产(648)
(648)
房地(648)
房地产(648)
城市(403)
经济管理(399)
城市经济(397)
(373)
金融(373)
(368)
银行(368)
(365)
(336)
(287)
企业(287)
中国(271)
中国金融(241)
(200)
方法(176)
(174)
财务(174)
财务管理(174)
企业财务(171)
数学(169)
数学方法(169)
(142)
制度(91)
机构
大学(1683)
学院(1672)
(839)
经济(824)
管理(696)
中国(560)
理学(553)
理学院(550)
管理学(546)
管理学院(544)
(517)
研究(500)
财经(425)
(396)
(345)
金融(339)
经济学(332)
财经大学(330)
经济学院(313)
中心(292)
(287)
(284)
人民(277)
银行(274)
中国人(263)
国人(263)
中国人民(261)
(261)
金融学(226)
金融学院(222)
基金
项目(1083)
科学(890)
基金(885)
研究(816)
(734)
国家(729)
科学基金(682)
社会(583)
社会科(571)
社会科学(571)
基金项目(491)
自然(416)
自然科(413)
自然科学(413)
自然科学基金(404)
(361)
资助(356)
教育(322)
(295)
编号(291)
(277)
国家社会(267)
(258)
(250)
(250)
人文(248)
成果(243)
(242)
教育部(237)
重点(236)
期刊
(820)
经济(820)
研究(562)
(561)
金融(561)
(413)
管理(240)
财经(228)
(195)
中国(183)
理论(165)
学报(160)
科学(153)
实践(148)
(148)
大学(142)
学学(142)
经济研究(142)
问题(106)
改革(97)
(97)
(96)
现代(93)
价格(88)
(87)
财经大学(85)
财会(83)
商业(72)
中国金融(68)
业经(66)
共检索到2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兰华  徐信艳  陈俊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我国科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要纾解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而投贷联动的"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是缓解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手段,美国硅谷银行开创的投贷联动和英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就是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科创企业的成功典范。但我国商业银行在试点运作科创中小微企业投贷联动业务中,却面临风险补偿机制、业务退出机制与配套服务机制等不完善的挑战,就此,为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科创中小微企业投贷联动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兰华  徐信艳  陈俊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我国科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要纾解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而投贷联动的"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是缓解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手段,美国硅谷银行开创的投贷联动和英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就是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科创企业的成功典范。但我国商业银行在试点运作科创中小微企业投贷联动业务中,却面临风险补偿机制、业务退出机制与配套服务机制等不完善的挑战,就此,为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科创中小微企业投贷联动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安强身  刘佳利  
经济金融化趋势下的住房金融化放大了中国房价波动,房价与居民收入变动间的反馈循环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冲击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与房价之间、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住房金融化推动了房价上涨进而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不平等与住房金融化之间呈U型关系,住房金融化水平随收入差距扩大先降后升,当收入不平等程度超过拐点,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通过房价变动拉大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扩大也加深了住房金融化,两者间呈现典型反馈循环效应。因此,政府应充分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调控,推进房地产去金融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顾澄龙  周应恒  严斌剑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5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房价的影响,进而系统地分析了公积金制度的住房福利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会显著促进房价上涨,当前如果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话,将会使房价下降13.5%。考虑到这样一个预期外的效应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入这一制度的城镇居民购房的贡献度仍有25%,而对于未加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城镇居民,这一制度会使他们在购房时付出13.5%的额外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建辉  
本文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影响居民消费的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实证表明金融集聚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结论表明,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房价(房价收入比)和金融集聚的交互影响显著抑制居民消费增长。金融集聚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三重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当房价(房价收入比)低于第一个门槛时,金融集聚显著刺激居民消费,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一个门槛低于第二个门槛时,金融集聚不显著抑制居民消费,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二个门槛低于第三个门槛时,金融集聚显著抑制居民消费,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三个门槛时,金融集聚抑制居民消费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美茹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始终是困扰我国理论界和决策层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供求关系及地租理论的讨论,本文指出地价只能是房价的结果而非原因。通过基于VAR框架的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再一次表明了这一点,而过于宽松的金融环境则是造成近年来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继续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做好规范土地管理等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张晓朴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美国此次金融危机表明,人口老龄化、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泡沫"齐碰头"通常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在这一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信贷因素嵌入传统的"人口-资产泡沫模型",构建了分析上述三因素"齐碰头"影响金融稳定的"人口-信贷-房价模型"(DCP模型)。该模型表明,人口数量增加、抚养率下降会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增加房地产居住性需求,推动房地产"基础价格"的上涨;信贷扩张则会在此基础上加大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导致房地产"泡沫价格"不断膨胀,最终冲击金融体系的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李巍军  
通过构建因子增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集,全面考察房价冲击下因子如何动态演变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时风险潜伏累积,短期内金融稳定性表面显示被加强;房价下跌时风险暴露迅速,对资金链断裂危及最重。"房价下跌→融资成本增加、资金价格波动→不良贷款膨胀→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效。进一步细化房价为新房和二手房后发现,前者价格下降相对后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更加强烈和持久。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邢有为  
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3年~2013年的数据,基于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发展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在总体上推动了房价上涨;金融发展与房价上涨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它对于房价上涨的弹性系数从0.14降至0.08。根据研究结果,从金融发展角度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力求对房价过快上涨问题建言献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慧  王擎  徐舒  
企业金融化现象被认为是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匹配2009—2017年中国206个地级市房价数据与非房地产、非金融类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有效识别了房价上涨与企业金融化间的因果关系,并且表明了该影响对高现金持有和低融资成本企业更为显著。在影响机制上,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创造逐利性投资机会助推了企业金融化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房价的持续上涨容易引发企业金融投资过度膨胀。我们应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同时积极关注企业金融化行为,引导企业"脱虚向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慧芳  
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的视角,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相关金融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我国信贷规模对房地产价格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并且存在即时性。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对房价也会产生影响,但却是渐进式的;从短期来看,金融加速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房价的效应不明显,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信贷有单向传导效应,表明房价对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冲击影响存在循环连锁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骆永民  刘艳华  
现有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银行信贷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但作为拥有众多金融机构的大国,信贷业务的发生与否不应存在"地域歧视"。故而这种区域异质性应来源于信贷业务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业务本身的交易成本,而这两者又直接受到人力资本和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使用中国大陆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金融集聚、人力资本和房价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动态联系;中部地区除人力资本冲击能显著提高房价和金融集聚外,其余的互动关系不显著或者为负;西部地区除房价冲击对人力资本和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其余的互动关系显著为正。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龙隆  
"十二五"的意义在于开启共和国的第三个30年。"十二五"的重点是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是关键路线。中国的城市化有四大特征:时空压缩、空间扭曲、户籍制+土地国有、内部人化。房价和住房问题是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问题,只能有中国式的解。打压房价不能解决住房问题,住房保障的关键不是数量保障,而是公平保障。取消一切形式、对一切人的货币化实物分房,应该是中国新住房制度的基础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