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1)
2023(4939)
2022(3953)
2021(3546)
2019(6236)
2018(6299)
2017(11575)
2016(6008)
2015(6525)
2014(6701)
2013(6508)
2012(6203)
2011(6003)
2010(6386)
2009(6166)
2008(5935)
2007(5179)
2006(5297)
2005(5043)
2004(4592)
作者
(17133)
(14565)
(14540)
(14175)
(9379)
(6694)
(6625)
(5581)
(5482)
(5271)
(5115)
(4953)
(4869)
(4729)
(4701)
(4492)
(4201)
(4191)
(4083)
(3980)
(3672)
(3514)
(3471)
(3441)
(3376)
(3363)
(3111)
(2952)
(2898)
(2892)
学科
(52018)
经济(51982)
地方(15245)
管理(15131)
地方经济(11778)
方法(11402)
中国(10626)
数学(10133)
(10121)
数学方法(10089)
(9315)
业经(9209)
(8450)
企业(8450)
(8160)
(7748)
(7418)
(6669)
金融(6669)
经济学(6396)
(6389)
(5968)
银行(5968)
体制(5950)
(5871)
(5824)
环境(5517)
农业(4938)
产业(4918)
(4877)
机构
大学(92969)
学院(92736)
(53260)
经济(52399)
研究(39764)
管理(31058)
中国(29819)
理学(25416)
理学院(25107)
管理学(24839)
管理学院(24635)
(24260)
(19903)
科学(19734)
(19300)
经济学(18250)
财经(17922)
研究所(17516)
(16143)
中心(16121)
经济学院(15875)
(15120)
(13927)
财经大学(12988)
北京(12965)
(12900)
师范(12837)
社会(12569)
科学院(11840)
(11368)
基金
项目(51624)
研究(41418)
科学(40840)
基金(37175)
(31413)
国家(31135)
社会(29010)
社会科(27511)
社会科学(27504)
科学基金(26283)
(19307)
教育(18517)
基金项目(18219)
编号(15891)
(15591)
资助(14919)
成果(14120)
(13278)
自然(13118)
国家社会(12995)
(12766)
自然科(12736)
自然科学(12732)
经济(12667)
自然科学基金(12495)
课题(12129)
重点(12087)
发展(11807)
(11695)
(11649)
期刊
(72346)
经济(72346)
研究(39495)
中国(21783)
(18390)
管理(14441)
经济研究(13036)
(11739)
金融(11739)
教育(11223)
(10849)
科学(10577)
财经(10547)
学报(10084)
(9383)
技术(9230)
问题(8936)
业经(8717)
大学(8565)
学学(7975)
农业(6582)
技术经济(6446)
改革(6392)
(6392)
(6323)
世界(6285)
经济问题(5874)
国际(5769)
统计(5727)
经济管理(5456)
共检索到165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从风险评估来分析现行经济体制,发现其中蕴涵着正在扩散的公共风险。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与社会主义价值要求相吻合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真正建成。本文提出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视角及改革的主线、核心、先导、支撑,并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延伸与完整性角度,阐述了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亟需依靠进一步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由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及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城镇化本身难以担当中国经济全面改革的单一突破口,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更为重要。下一轮中国经济全面改革应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以土地征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退民进"改革等四项内容为重点。改革中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时限要求,由权威班子进行组织领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竹兰  
关于国有制经济改革逻辑的反思方竹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难复杂的工程是国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想卓有成效地取得国有制经济改革的成功,在理论上确立正确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客观现实的改革逻辑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纵观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平  
中国根据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化,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为重大战略部署。以内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进一步深化内循环,其现实逻辑是逆全球化的外部冲击和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为此,经济改革要对内部循环进行"疏堵",核心在于做好需求端之"消费"文章和供给端之"创新"文章。建议通过城乡融合、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等深化需求侧改革,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制度设计、营造创新氛围等疏通供给侧在关键领域存在的核心技术缺失等"堵点"问题,明确深化内循环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促进经济更好地"双循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斌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严重。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所坦承的,表现在方方面面①。但是如何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改革要不要"顶层设计"?对此仍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不必"顶层设计"。退一步说,如果不事先进行涉及诸多领域、诸多政府部门制度调整的"顶层设计",能否真正推进改革?作者认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子飞  
梳理40年来渔业经济发展成效,剖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渔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释放市场化改革、加强政府管理,中国渔业实现了供给增加、结构更符合资源禀赋、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增加、要素生产率和水产品竞争力提升。目前,已经由短缺经过充足到了结构性过剩,生态功能已超越经济功能。未来,中国渔业经济政策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双手并用",发挥市场在渔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和改革渔业资源产权、入渔权和扩大开放、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同时发挥政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投资、税收优惠、科研投入、品牌培育等具有外部性方面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回顾40年,改革开放每一次的重大进展都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开道和推进的。根据40年经济改革的逻辑,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所推动的改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突破,明确了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进入新时代。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并且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突破,推动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公有制的改革。第四,要素报酬理论的突破,推动了基本分配结构的改革。第五,经济运行理论的突破,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伴有相关理论的突破,是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银兴  
回顾40年,改革开放每一次的重大进展都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开道和推进的。根据40年经济改革的逻辑,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所推动的改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突破,明确了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进入新时代。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并且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突破,推动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公有制的改革。第四,要素报酬理论的突破,推动了基本分配结构的改革。第五,经济运行理论的突破,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伴有相关理论的突破,是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皓方  张守夫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体制,包括规范化的市场主体、具有开放竞争规则的市场机制以及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高效流通的区域统一市场。以这三者为主体内容,构成了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构逻辑,即保证市场运行基础的微观逻辑,科学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观逻辑,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逻辑。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经验和基础条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未来还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以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各区域市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范围,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张少军  
公共组织的设计和改革像私人组织一样,也要面临成本效率的约束。本文首先指出公共组织的成本效率来源于x-效率和非x-效率,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然后,本文为公共组织成本效率的度量提拱了一个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地方政府为样本做了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为公共组织的设计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原则,以期实现最优公共组织规模,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改革  [作者] 桑瑜  
"三变"改革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以贵州六盘水的改革试验为样本,从学理层面对"三变"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讨论,重点阐释三个问题:第一,"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是什么;第二,"三变"改革的着力点何在;第三,"三变"改革如何从机制上实现利益制衡。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要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要让农民拥有资产性收入;要让农民拥有资产性收入,关键在于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要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关键在于建立"公司+农户"的利益制衡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桂苏  
市场经济规律与特区改革逻辑刘桂苏LawofMarketEconomyandLogicofSpecialRegionReform¥(LiuGuishu)MainFoints:a)Self-adjustmentofthelawofvalueandshif...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桂苏  
市场经济规律与特区改革逻辑刘桂苏在海南特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近6年中,有一些数据和事件引人深思:建省办经济特区前的1987年,海南行政区的财政收入仅为2.95亿元,而1993年海南省的财政收入达29亿元,相当于1987年的10倍;6年间财政收入的平均增...
[期刊] 改革  [作者] 桑瑜  
"三变"改革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以贵州六盘水的改革试验为样本,从学理层面对"三变"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讨论,重点阐释三个问题:第一,"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是什么;第二,"三变"改革的着力点何在;第三,"三变"改革如何从机制上实现利益制衡。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要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要让农民拥有资产性收入;要让农民拥有资产性收入,关键在于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要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关键在于建立"公司+农户"的利益制衡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