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6)
2023(5611)
2022(4705)
2021(4539)
2020(3811)
2019(9411)
2018(9360)
2017(18003)
2016(10013)
2015(11257)
2014(11382)
2013(11127)
2012(9888)
2011(9004)
2010(9214)
2009(8545)
2008(8198)
2007(7235)
2006(6345)
2005(5569)
作者
(30823)
(25621)
(25565)
(24255)
(16147)
(12600)
(11447)
(10286)
(9652)
(9168)
(8772)
(8742)
(8266)
(8135)
(7992)
(7943)
(7795)
(7642)
(7319)
(7267)
(6479)
(6388)
(6339)
(5840)
(5813)
(5764)
(5746)
(5642)
(5386)
(5196)
学科
(45304)
经济(45280)
(25671)
管理(25237)
方法(24524)
数学(22530)
数学方法(21998)
(20311)
企业(20311)
(11766)
地方(10331)
中国(9148)
业经(8885)
(8510)
农业(8018)
理论(7315)
(7214)
贸易(7206)
(6974)
(6968)
环境(6417)
(6209)
技术(6065)
(5675)
(5615)
地方经济(5400)
(4950)
教学(4874)
(4814)
(4331)
机构
学院(143269)
大学(141309)
管理(56164)
(55799)
经济(54642)
理学(49133)
研究(48635)
理学院(48588)
管理学(47295)
管理学院(47074)
中国(35150)
科学(33570)
(30508)
(29757)
业大(26003)
(25897)
研究所(24099)
农业(23744)
中心(22050)
(21999)
(21007)
北京(18827)
(18284)
师范(18052)
财经(18014)
(17555)
(16944)
技术(16831)
(16332)
经济学(16322)
基金
项目(103126)
科学(79826)
基金(73176)
研究(69916)
(66682)
国家(66232)
科学基金(55542)
社会(42769)
(42005)
社会科(40649)
社会科学(40635)
自然(38315)
基金项目(38182)
自然科(37476)
自然科学(37467)
自然科学基金(36736)
(35742)
教育(32879)
资助(31727)
编号(27900)
重点(23962)
(22568)
(21747)
计划(21297)
(21280)
成果(21166)
创新(19990)
课题(19950)
科研(19933)
科技(19142)
期刊
(56398)
经济(56398)
研究(36074)
中国(27541)
(26500)
学报(26295)
科学(23672)
管理(20364)
大学(19115)
农业(18643)
学学(18277)
(16097)
技术(15570)
教育(15290)
(11742)
统计(10537)
(9591)
业经(9487)
经济研究(9218)
决策(8765)
技术经济(8707)
(8496)
金融(8496)
资源(8376)
财经(8217)
科技(7862)
业大(7438)
(7414)
问题(7282)
(7143)
共检索到200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望力  南志标  
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区,通过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轮作系统的干物质产量、土壤肥力和经济收入。研究采用的5个轮作处理分别为休闲–冬青稞(Hordeum vulgare)–休闲(F–H–F),油菜(Brassica napus)–冬青稞–油菜(R–H–R),箭筈豌豆–冬青稞–箭筈豌豆(V–H–V),箭筈豌豆–冬青稞–油菜(V–H–R)和油菜–箭筈豌豆–油菜(R–V–R)。结果表明V–H–R和R–H–R产量最高,分别达27.24和26.89 t·hm~(–2)。各轮作系统间总粗蛋白质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 0.05)。各轮作系统经济产值,以V–H–V和V–H–R最高,分别达44 284和41 444 CNY·hm~(–2)。因此,春箭筈豌豆为缓解青藏高原畜牧业饲草料短缺时的优良饲草,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满有  杨彦军  王斌  曹立娟  沈笑天  兰剑  
[目的]探究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该区域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模式。[方法]以‘梦龙’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燕麦与箭筈豌豆进行同行混播、间行混播、交叉混播和条撒混播,并设置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对照,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播种量分别为120.00和75.00 kg/hm~2,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播种量分别为75.00和45.00kg/hm~2,在燕麦灌浆期和箭筈豌豆花末期测定不同混播模式下饲草的主要性状指标(株高、叶茎比、鲜干比、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播种模式下饲草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相比,4种混播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饲草产量,其中交叉混播模式干草产量最高,达9 412.18 kg/hm~2,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41.27%和64.45%;与燕麦单播相比,混播模式显著改善了饲草品质,其中交叉混播模式饲草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达129.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得分较高。[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性状较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莉  张志新  黄桠锋  牛学礼  南志标  
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氮、磷、钾肥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认识了解施肥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对高寒地区栽培草地建立与可持续性发展十分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春箭筈豌豆对氮、磷、钾肥单施和配施响应的相关研究。分析得知,单施或配施氮、磷、钾肥可以降低箭筈豌豆呼吸作用(24.5%~69.5%),提高植株N、P、K养分含量(1.7%~69.7%),同时促进根瘤生长增加其生物固氮量,从而提高其产量构成因素(4.7%~110.3%)。此外,还可以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等含量(0.9%~51.5%),最终对春箭筈豌豆生产性能与品质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阐明各肥料元素提高春箭筈豌豆产量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优化不同肥料搭配的施肥管理技术,进一步改善春箭筈豌豆产量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春林   南金生   秦海英   安江红   徐振朋   韩冰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 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试验分别以燕麦‘蒙饲燕1号’(Avena nuda ‘Mengsiyan 1’)、‘蒙饲燕2号’(Avena sativa ‘Mengsiyan 2’)、‘青引1号’(Avena sativa ‘Qing yin 1’ )+箭筈豌豆为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和鲜、干重;以燕麦150 kg·hm~(-2)、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婷婷  王晓瑜  聂斌  张伟珍  段廷玉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小扁豆刺盘孢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entis)是影响箭筈豌豆生长的新病害。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根瘤形成、病程相关酶以及其他抗病相关物质方面,探究了炭疽病对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侵染植物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与对照相比,两种水解酶活性分别提高33.09%、10.74%,木质素和茉莉酸浓度分别提高26.77%、70.34%。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接种病原菌使过氧化物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提高36.69%。此外,与对照处理相比病害可导致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26.90%~40.00%(P <0.05)。因此,炭疽病造成箭筈豌豆抗病相关系统严重受损,从而直接影响到箭筈豌豆的产量及品质,应高度关注该病害的发生,加快防控技术研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陶晓丽  马利超  聂斌  王彦荣  刘志鹏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自花授粉的二倍体一年生豆科牧草,可为我国高海拔地区的反刍动物提供优质蛋白粗饲料。以"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为研究对象,采用DNase I法纯化叶绿体,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2000进行测序,并对"兰箭3号"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箭3号"叶绿体基因组仅包括一个单拷贝的反向重复序列,其叶绿体全基因组大小为121 883bp,共编码了109个基因,包括4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29个转运RNA(tRNA)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吴晓丽  李明  刘淼  熊涛  
为研究稻田不同免耕轮作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基于2004年在成都平原建立的耕作定位试验,以当地传统麦稻周年旋耕+无秸秆还田(CW-CR)模式为对照,设置麦稻周年免耕+秸秆还田(ZW-ZR)和油稻周年免耕+秸秆还田(ZO-ZR)2种免耕轮作处理,2014年后分层取样测试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主要酶活性。结果表明:和CW-CR相比,连续免耕配合秸秆还田促进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的提高,土壤表层(0~7.5 cm)增幅分别为41.3%~52.2%和33.6%~33.7%,差异达显著水平。免耕模式不同土层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模式,降幅19.8%~25.7%。连续免耕促进直径>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大幅增加,但对不同土层容重、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小。周年免耕条件下,麦稻模式较油稻模式更利于表层土壤>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其他多数指标无显著差异。0~7.5 cm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排序为ZO-ZR>ZW-ZR>CW-CR。连续免耕可以提高小麦和油菜产量,但水稻产量不及对照模式,ZW-ZR和ZO-ZR模式平均降幅8.7%和4.6%。本研究条件下,免耕可改善稻田土壤质量,ZO-ZR模式优于ZW-ZR模式,但土壤质量的改善与水稻生产力的提高不同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宇  刘鲁盟  唐俊  李赛  王明明  任春环  程箫  张子军  黄桠锋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一年生豆科野豌豆属草料兼用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等优良特性,可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其甲烷排放。近年来,箭筈豌豆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已被广泛种植。本文主要阐述了箭筈豌豆的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及品种、刈割期、栽培措施等影响因素,探究了箭筈豌豆作为反刍动物饲草的应用效果,发现箭筈豌豆在我国种植与应用具有巨大潜力,在未来可作为优质饲草进行推广和利用。本文为进一步提升箭筈豌豆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促进草地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多锋  张瑞博  李道明  金慧  高超  张睿  王明泽  高嫱  周春薇  张举梅  
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是抗旱品种选育的基础。鉴定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评价指标和方法,筛选抗旱种质资源,为抗旱箭筈豌豆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本研究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对5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箭筈豌豆的株高、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根冠比以及根瘤数。相关分析表明,地上部干鲜重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地下部干鲜重和根冠比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6.3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箭筈豌豆资源可分为高抗旱型、抗旱型、中抗型、敏感型和极度敏感型5个类别。地上部生物量和株高与箭筈豌豆抗旱性的关联度较高,它们可作为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VS35、VS34、VS30和VS21的抗旱能力强,可作为抗旱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而VS16、VS28、VS27和VS46的抗旱能力较差,但可作为箭筈豌豆抗旱机理、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的基础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蕾  王凌  肖广敏  茹淑华  孙世友  郜静  李玭  赵欧亚  张国印  
为研究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对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及机理,2018—2020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番茄-甜瓜、豆角-甜瓜、番茄-豆角3种轮作模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变化特征,并探讨驱动硝态氮淋失差异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番茄-甜瓜轮作,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显著降低硝态氮淋失,其中,番茄-豆角轮作2 a总硝态氮淋失量比番茄-甜瓜显著下降39.74%,豆角-甜瓜轮作硝态氮淋失量比番茄-甜瓜降低6.32%。3种轮作模式中,番茄-豆角环境效益最佳,为推荐种植模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受0~100 cm土壤储水量、硝态氮累积量和温度影响最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100 cm有机碳储量和全氮累积量显著正相关,与0~60 cm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与传统番茄-甜瓜轮作相比,推荐种植模式(番茄-豆角)主要通过显著降低0~100 cm土壤储水量、硝态氮和全氮累积量并提高土壤pH值,从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缓解氮淋失敏感季节有机氮矿化等作用引起的背景氮淋失从而改变氮循环过程等途径降低硝态氮淋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中督  李凤博  冯金飞  周锡跃  徐春春  纪龙  方福平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下游粮食主产区一种主要的种植制度,系统分析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构成对于实现该地区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法定量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大小及组成,并进一步分析碳足迹影响因素。[结果](1)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单位产量、单位生物量、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50kgCO_2-eq/kg、0.22kgCO_2-eq/kg和0.22kgCO_2-eq/CNY。CH_4和N_2O排放、柴油、肥料为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的65%、53%、11%~22%和15%~20%。(2)在调研的稻麦田中发现农资投入中氮肥的施用量和柴油消耗量都与碳足迹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稻麦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降低了7.4%和20.9%。(3)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可能受到农场规模、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管理实践的影响。[结论]发展稻麦轮作系统节肥、节水及免耕技术,构建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林  陈中督  遆晋松  隋鹏  陈阜  
为探索解决长期冬小麦-夏玉米(麦-玉)单一轮作两熟模式导致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的问题,基于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分析当前气侯环境下华北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耕层有机碳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4年各轮作模式碳汇速率整体表现为麦-玉>麦-豆>麦-玉-春玉米>麦-玉-大豆>春-玉米连作;长期模拟发现,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一年一熟制轮作模式,麦玉轮作模式碳汇速率最高,有利于有机碳的长期积累,春玉米连作有机碳储量短期内有所增加,长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万里  段宗颜  陈拾华  杜彩艳  鲁耀  
对云南省五大粮食主要产区1139份农田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云南几种主要轮作模式的周年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单季投入肥料种类平衡,得出几种轮作模式中除了烤烟-小麦轮作模式的养分比较合理外,其它轮作模式的养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缺状况,主要亏缺的养分为钾和磷,其中钾亏损比较突出,这主要由于单季作物的养分投入不协调造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奔  陆忠杰  唐丽  王昭懿  杨丰  王松  董瑞  
为了探究不同耐冷性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对冷驯化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以‘兰箭1号’(冷敏感型)和‘兰箭3号’(冷耐受型)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的方法,对1周龄箭筈豌豆幼苗依次进行不同时间的4℃冷胁迫及10℃冷驯化,探讨了冷驯化对箭筈豌豆幼苗叶绿素荧光、抗氧化特性及冷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处理后,箭筈豌豆幼苗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值有所降低;‘兰箭1号’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LCHA5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S含量、AHP1、LCHA5、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冷处理组(P <0.05)高于‘兰箭1号’;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也高于‘兰箭1号’。‘兰箭3号’在冷驯化环节表现出较好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冷响应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揭示了冷驯化对箭筈豌豆的生理机制特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