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9)
- 2023(13376)
- 2022(11694)
- 2021(10800)
- 2020(9172)
- 2019(20948)
- 2018(20546)
- 2017(39486)
- 2016(21973)
- 2015(24400)
- 2014(24133)
- 2013(23793)
- 2012(21846)
- 2011(19660)
- 2010(19392)
- 2009(17536)
- 2008(16984)
- 2007(14638)
- 2006(12676)
- 2005(10712)
- 学科
- 济(82592)
- 经济(82491)
- 管理(60033)
- 业(56927)
- 企(46456)
- 企业(46456)
- 方法(40730)
- 数学(35467)
- 数学方法(35073)
- 农(22720)
- 财(21386)
- 学(21234)
- 中国(20611)
- 业经(18526)
- 地方(16932)
- 贸(15617)
- 贸易(15613)
- 农业(15565)
- 易(15136)
- 理论(13987)
- 环境(13681)
- 技术(13494)
- 制(13474)
- 和(13262)
- 务(12640)
- 财务(12579)
- 财务管理(12556)
- 企业财务(11910)
- 划(11656)
- 银(11461)
- 机构
- 大学(313568)
- 学院(310437)
- 管理(122090)
- 济(117088)
- 经济(114602)
- 理学(107667)
- 理学院(106400)
- 研究(105145)
- 管理学(104306)
- 管理学院(103777)
- 中国(73993)
- 科学(71088)
- 京(66329)
- 农(60210)
- 所(54375)
- 业大(54277)
- 财(51628)
- 研究所(50656)
- 农业(48059)
- 中心(46430)
- 江(43468)
- 财经(42644)
- 范(41331)
- 北京(41106)
- 师范(40794)
- 经(38939)
- 院(37812)
- 州(35403)
- 经济学(34746)
- 师范大学(33206)
- 基金
- 项目(225495)
- 科学(175391)
- 基金(163164)
- 研究(156947)
- 家(145948)
- 国家(144769)
- 科学基金(122406)
- 社会(97672)
- 社会科(92500)
- 社会科学(92474)
- 省(88751)
- 基金项目(87940)
- 自然(83041)
- 自然科(81104)
- 自然科学(81076)
- 自然科学基金(79611)
- 划(75869)
- 教育(71926)
- 资助(66697)
- 编号(62557)
- 重点(50928)
- 成果(49657)
- 部(48665)
- 发(47421)
- 创(46941)
- 科研(44023)
- 计划(43881)
- 创新(43836)
- 课题(43106)
- 大学(41045)
- 期刊
- 济(120097)
- 经济(120097)
- 研究(85196)
- 学报(60711)
- 农(53491)
- 中国(52866)
- 科学(52240)
- 大学(44040)
- 学学(41853)
- 管理(41180)
- 农业(37269)
- 财(36615)
- 教育(32374)
- 技术(23914)
- 融(21194)
- 金融(21194)
- 业经(20253)
- 财经(19855)
- 经济研究(19685)
- 业(18961)
- 科技(16962)
- 业大(16875)
- 经(16823)
- 版(16530)
- 图书(16406)
- 问题(15961)
- 理论(14595)
- 技术经济(14269)
- 资源(14126)
- 农业大学(13612)
共检索到427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许伍 徐秀美 李幼常
以拉萨为案例,对古城区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整体较高,居民对古城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但由于依赖类型、居住时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家"的归属感不同,原住居民的地方依恋水平要高于非原住居民;从地方因素来看,宗教信仰、环境状况、活动参与和社交关系是影响居民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环境状况,而非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宗教信仰,这为提升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影响因素 拉萨古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许伍 徐秀美 李幼常
以拉萨为案例,对古城区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整体较高,居民对古城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但由于依赖类型、居住时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家"的归属感不同,原住居民的地方依恋水平要高于非原住居民;从地方因素来看,宗教信仰、环境状况、活动参与和社交关系是影响居民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环境状况,而非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宗教信仰,这为提升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影响因素 拉萨古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梦 成锦
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建构以居民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为自变量,社区总体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旅游经济依赖程度为调节变量,旅游支持为因变量的整合模型。以贵州省黔东南苗寨、侗寨为案例地,共收集到254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社区总体满意度对旅游支持影响显著;社区总体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地方认同对旅游支持的影响随居民-旅游经济依赖程度加强而增强,社区总体满意度对旅游支持的影响随着村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增强。通过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及边界条件探讨,论证了居民地方依恋对旅游支持影响机理,对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地方依恋 旅游支持 依恋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文跃 龚晶晶 童巧珍 张腾飞 李文明
风景名胜区将是我国未来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管理也将成为国家公园管理中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庐山风景名胜区提出了将山上居民下迁安置的居民搬迁计划,这是庐山社区管理的重大举措。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庐山居民进行访谈,以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庐山的居民搬迁问题,分析了庐山居民的地方依恋特征,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对其搬迁愿意的影响,并以居民地方依恋为视角构建了庐山社区管治模式。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居民表现出对庐山的留恋之情,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依恋,主要表现在对宜居环境、旅游经济的依赖和对现有生活方式和旅游文化的认同等方面。居民地方依恋是庐山居民迁居的阻力因素,但通过环保意识的加强,地方依恋可以成为居民迁居的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云云 王灵恩 成升魁
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异地消费,尤其是食物消费相比消费者惯常环境下的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本文针对旅游者的食物消费行为,以高原旅游城市拉萨市游客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在家和平时在外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对同一消费主体进行不同场景下食物消费的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旅游者食物消费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在外对粮食的消费减少,而对肉类、水果和酒水饮料的消费增加;在外和旅游期间食物浪费约为家庭食物浪费的1.7倍,旅游食物浪费比平时在外消费(非旅游)更为严重;旅游者旅游期间的食物消费支出明显高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不同群体间旅游和家庭食物消费变化差异显著,有宗教信仰的消费者在肉类和酒水饮料上消费变化更大;年龄、婚姻状况、旅游天数、就餐地点、就餐形式是影响旅游者食物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可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并为合理引导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文跃 张捷 罗浩 卢松 杨效忠
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两个维度构成;(2)地方依赖(ξ)对地方认同(η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11=0·87,t=13·13);(3)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21=0·57,t=9·85;β21=0·66,t=10·20);(4)地方依赖(ξ)主要是通过地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文跃
旅游开发背景下我国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本文以江西婺源古村落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定量研究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是形成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的重要因素,而居民的情感因素在古村落保护中有着比功能因素更大的影响作用;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是居民迁居的阻力因素,而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是迁居的推力因素,而且情感依恋的推力作用大于地方依赖的阻力作用。不管是对于增强居民的古村落保护意识,还是提高居民对迁居政策的支持度,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可为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管...
关键词:
古村落 居民 地方依恋 迁居意愿 婺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连水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呈现出阶梯型上升的态势。2006年以来差距程度虽有所下降,但差距仍然过大。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是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府政策、全球化、城镇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就各影响因素之的贡献度来看,物质资本因素对于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具有34.5%的贡献,人力资本、政府政策和全球化因素的贡献度均超过10%,而城镇化和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贡献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
地区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贡献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轩 陈喜 高满 李光轩
根据丰、枯水期采集的拉萨河河水、地下水、降水以及冰川水样品,提取采样点子流域面积、地形、岩性以及冰川面积占比等流域特征因子。采用Piper图、Gibbs图分析河流水化学受岩石风化的控制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河流水化学主成分及其与子流域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河水为HCO_3-Ca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蒸发盐岩溶解影响次之,丰水期河水水化学还受降水、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河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呈现为,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海拔降低,水岩作用增强,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增强,蒸发盐岩溶解作用减弱。而枯水期的冰川影响区,由于采样点控制面积大且枯水期地下水补给较强,蒸发盐岩影响作用随碳酸盐岩溶解增强而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山区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及区域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君潞 吕剑
现有文献分别从引入需求方传导机制,引入不完全市场竞争框架,完善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升值的传导机制,以及引入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四方面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但对两部门的划分、生产率的选择以及计量检验方法的运用,仍存有争论,包括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内的绝大多数检验结果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支持的证据,不过也有一些检验对其提出了质疑。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和变动趋势中,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拓展,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梅 程绍文 刘晓蕾 王琦 李照红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4年平遥古城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测度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运用回归方程分析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2011—2014年网络关注度呈直线增长趋势;年内变化上呈鲜明的"双高峰"模式,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节假日上表现为节前关注度上升,其中"五一"在节日前一天达到顶峰,而"十一"在节日第2、3天达到顶峰;周内表现为"周末低谷,工作日高峰"的特征。(2)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上具有不断集中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及其周边省区。(3)气候舒适度和节假日、重要节庆等是影响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联系强度,客源地人均GDP和两地间的距离是影响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包军军 白凯
自我认同关乎个体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实践,而旅游作为现代社会成员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精神性内涵与之息息相关。藉于此,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以认同过程理论为框架,在确定"藏漂"自我认同建构过程和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在其中发挥的异质性作用和特征:危机期——动摇与消解,表现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建构期——支持与塑造,表现为条件性与结果性的统一;再构期——消蚀与唤醒,呈现出破坏性与维持性的统一。文章还认为"藏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需求,旅游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兼有积极与消极作用。探析旅游精神维度与自我认同的联结机制,亦是强调旅游社会文化效应、洞悉旅游精神内涵、延伸旅游研究触角及理解相关社会行为的有益尝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群明 夏赞才 罗文斌 刘媛媛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向秋霜
居民对景观文化价值补偿的认知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内容。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居民景观文化价值补偿认知结构方程模型,以湖南省西部的芙蓉镇和边城镇两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为案例地,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的景观价值感知中存在地方依赖和认同,它们是文化补偿认知的重要驱动因素;②居民文化补偿意识的形成需要文化补偿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支撑;③不同年龄、职业、月收入和居住地子群体居民文化补偿认知存在差异,但月收入和居住地群组中存在文化补偿认知差异不显著的子群。研究结论丰富了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也有利于文化补偿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实践。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屠鹃
自然灾害风险感知水平是影响风险防范意识和行为的直接原因,研究个体对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地震风险感知与地震保险需求"微观调查数据作为样本,从多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楚雄州农村居民对于地震风险的感知水平,同时研究了个人的灾害经历、风险暴露程度、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和其他特有因素对于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经历对于风险感知具有正负两种效应;风险暴露程度与风险感知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诸如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对个体的风险感知产生明显的影响;特有因素中,政府对于地震的宣传和发放的地震应急包会降低个人的风险感知水平。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