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4)
- 2023(9343)
- 2022(8374)
- 2021(7994)
- 2020(6690)
- 2019(15533)
- 2018(15616)
- 2017(30012)
- 2016(16552)
- 2015(18575)
- 2014(18541)
- 2013(18364)
- 2012(16615)
- 2011(14931)
- 2010(14753)
- 2009(13200)
- 2008(12633)
- 2007(10646)
- 2006(9191)
- 2005(7754)
- 学科
- 济(62214)
- 经济(62148)
- 管理(46823)
- 业(42683)
- 企(35460)
- 企业(35460)
- 方法(30409)
- 数学(26251)
- 数学方法(25951)
- 农(17283)
- 学(16928)
- 中国(14713)
- 地方(14247)
- 财(14206)
- 环境(14132)
- 业经(13935)
- 和(11921)
- 农业(11727)
- 理论(10884)
- 划(10204)
- 贸(10195)
- 贸易(10191)
- 技术(10139)
- 易(9870)
- 务(9295)
- 制(9244)
- 财务(9238)
- 财务管理(9224)
- 教育(8852)
- 企业财务(8734)
- 机构
- 大学(229578)
- 学院(229098)
- 管理(94026)
- 济(83644)
- 理学(82411)
- 经济(81666)
- 理学院(81483)
- 管理学(80030)
- 管理学院(79653)
- 研究(75858)
- 中国(53668)
- 科学(51758)
- 京(49444)
- 农(39231)
- 所(38484)
- 业大(38286)
- 财(36012)
- 研究所(35823)
- 中心(33858)
- 北京(31373)
- 范(31119)
- 江(31093)
- 师范(30835)
- 农业(30758)
- 财经(29757)
- 院(27907)
- 经(27044)
- 州(26527)
- 师范大学(24994)
- 技术(24589)
- 基金
- 项目(168163)
- 科学(130890)
- 研究(120766)
- 基金(120508)
- 家(106010)
- 国家(105147)
- 科学基金(89743)
- 社会(73046)
- 社会科(69067)
- 社会科学(69046)
- 省(66671)
- 基金项目(65770)
- 自然(60865)
- 自然科(59295)
- 自然科学(59280)
- 自然科学基金(58166)
- 划(56401)
- 教育(54148)
- 编号(49640)
- 资助(49167)
- 成果(38877)
- 重点(37707)
- 发(35848)
- 部(35796)
- 创(34671)
- 课题(33639)
- 科研(32363)
- 创新(32271)
- 计划(31641)
- 大学(30611)
共检索到31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小林 赵垦田 马和平 禄树晖 罗健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邦桂 李永霞 杨小林 马和平
土壤水分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选择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7个典型立地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走势大致相同,呈单峰状分布,土壤最低含水量与最高含水量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其变化范围在2.43%~30.03%之间;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滩地高水位>阴坡上部>阴坡下部>河滩地低水位>阳坡上部>阶地>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时间格局总体上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9月)、土壤水分消耗期(10月至翌年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2—5月)3...
关键词:
拉萨 半干旱河谷 土壤水分 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垦田 杨小林 马和平 张新军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海珍 李文华 马爱进 何永涛
以拉萨河谷地区达孜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青稞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农产品、固定CO2、释放O2、涵养水分、维持营养循环等服务功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达孜县青稞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7249.77×104元,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依次为:农产品价值16973.38×104元(45.57%)、释放O2价值10649.81×104元(28.59%)、固定CO2价值7875.03×104元(21.14%)、营养循环价值1478.23×104元(3.97%)、涵养水分价值273.32×104元(0.73%)。由此可知熏达孜县青稞农田生态系统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
关键词:
拉萨河谷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建民 张香台 俞兆权
根据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研究,建立的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并计算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在最适地下水位生长最好,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应保持在2~4m之间。计算结果与干旱区石羊河实测及调查资料比较,当地下水埋深胡杨2.51m、柽柳2.29m、芦苇1.36m、罗布麻2.51m、甘草2.93m、骆驼刺2.84m时,相应盖度最高,模型与实测结果相符,对干旱区非地带性生态恢复和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为了给西藏高原地区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八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拉萨河谷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大致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单穗穗粒数与小穗数则应成为冬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为了给西藏拉萨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和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株高>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则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高原地区春青稞与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一致,都应控制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与较高秆(抗倒)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与穗粒数可能应成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健宇 张光雨 王江伟 黄绍琳 王志述 付刚 沈振西 余成群
为探究西藏地区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优质高产的种植方式,本研究在拉萨河谷区设置N0(0 kg·hm~(-2))、N300(300 kg·hm~(-2))、N600(600 kg·hm~(-2))和N900(900 kg·hm~(-2))施肥处理,分别于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采集试验样品,分析不同施肥梯度和收获期对白草产量、饲用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草干草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乳熟期(P<0.05)。白草粗蛋白含量随收获期推迟而逐渐降低,粗灰分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施肥对不同收获期的白草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白草土壤全氮含量在抽穗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全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以及收获期的推迟而趋于下降。在抽穗期收割N900处理的白草生产性能最佳,其次是同期收割N600处理的白草,但后者较前者拥有更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巧玲 杨云松 李大鹏
从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出发,将生态地下水位分为临界生态水位、适宜生态水位和最佳生态水位。结合生态地下水位,将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划分为临界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和最佳生态需水量,并以潜水蒸发模型估算了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区间为4.3840×108~14.10130×108m3,最佳生态需水量为10.338×108m3,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下的缺水量为2.8822×108m3。要维持2000年的绿洲规模,狼心山站下泄水量应不小于5.6992×108m3。该研究对干旱区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培礼 张宪洲 钟志明 钟华平
针对拉萨河谷的自然气候条件 ,选择了 9种三叶草品种进行集中品比试验 ,观察各种牧草的越冬率、生育期、高生长速率和产草量等生产形状。结果表明 ,拉萨河谷下游河谷区适合引种栽培三叶草 ,三叶草能够顺利越冬 ,能够取得与其它地区相似气候条件下的相当产量。在参试品种中 ,Zgrk880 2红三叶、Beskyd红三叶和Vesna红三叶是适宜于拉萨河谷下游的优良牧草品种 ,在越冬率、产草量、生长期和生长速率方面表现都是优良的品种 ,值得在拉萨河谷下游区推广。
关键词:
拉萨河下游河谷 三叶草引种 品种筛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树青 顾卫 袁帅 林叶彬
以内蒙古赤通高速公路一处进行植被恢复的工程创面为研究对象,在植被恢复的不同时期,利用红外成像测温仪,多次进行表面温度的实地观测;在观测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恢复在路域小气候中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半干旱地区的工程创面,在南坡(阳坡)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会产生比裸露的自然岩石还要高的表面温度,从而加剧夏天公路路域范围的高温;而在南坡恢复植被覆盖可以显著地降低边坡表面温度,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改善,可使夏、秋、冬季南北坡之间的表面温度差下降5~10℃,改善两坡热量的不均程度。土壤水分条件对这种改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晶 包维楷 庞学勇 范建容 杨阿强
为了预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对下游干旱河谷演变的影响,开展了对泸定县城以上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河谷生态需水量为能够维系干旱河谷生态功能的基本环境目标、恢复干旱河谷生态景观的生态系统所需求的水量;②研究区干旱河谷总面积1185.00km2,其中干暖河谷250.11km2,干温河谷934.89km2;③考虑输沙需水时,维持研究区干旱河谷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6.3×108m3,其中干暖河谷最小为58.8×108m3,干温河谷最小为97.4×108m3,不考虑输沙需水时,最小生态需水量仅为58.3×108m3;④河道外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5.7%;⑤考虑输沙需水...
关键词:
生态 干旱河谷 大渡河上游 生态需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耀 盛才余 刘伦辉 李昆
通过试验筛选出20余种适应干热生境和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草植物,其中属澳大利亚区系类型的桉树类和相思类生长最好.在造林技术上采用内倾式水平带状整地与调控水系统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并在育苗、造林时间、造林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营建了多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5%增加到现在的65%,项目投产比达1∶2以上,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振寅 苏建荣 罗栋 李正红 陈晓鸣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进展 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方炎 李昆 马姜明
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几种引进树种的人工植被(即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赤桉纯林、新银合欢纯林和印楝纯林)各层植被生物量与天然次生植被(坡柳-扭黄茅灌草丛)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各类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引进树种人工恢复的植被积累了大量生物质,总生物量大小依次为: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44.91 t/hm~2)>新银合欢纯林(39.91 t/hm~2)>赤桉纯林(38.57 t/hm~2)>印楝纯林(13.06 t/hm~2)>天然次生林(9.35 t/hm~2)。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天然次生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草...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引进树种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