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7)
- 2023(9206)
- 2022(7647)
- 2021(7071)
- 2020(5391)
- 2019(12360)
- 2018(12014)
- 2017(23166)
- 2016(12776)
- 2015(13955)
- 2014(13945)
- 2013(13420)
- 2012(13114)
- 2011(12044)
- 2010(12817)
- 2009(11852)
- 2008(11627)
- 2007(10521)
- 2006(9874)
- 2005(9240)
- 学科
- 济(71211)
- 经济(71148)
- 管理(34952)
- 业(29753)
- 企(22960)
- 企业(22960)
- 地方(20719)
- 方法(19190)
- 农(16905)
- 中国(16881)
- 数学(16746)
- 数学方法(16541)
- 地方经济(13797)
- 业经(13661)
- 财(12961)
- 制(12421)
- 学(11984)
- 农业(11321)
- 策(10439)
- 融(10241)
- 金融(10240)
- 环境(10009)
- 银(9611)
- 银行(9606)
- 体(9375)
- 行(9372)
- 贸(9102)
- 贸易(9093)
- 理论(8846)
- 易(8717)
- 机构
- 学院(182995)
- 大学(180325)
- 济(87167)
- 经济(85341)
- 研究(68410)
- 管理(65486)
- 理学(54696)
- 理学院(54035)
- 管理学(53271)
- 管理学院(52896)
- 中国(52863)
- 财(40587)
- 京(37789)
- 科学(36453)
- 所(33572)
- 财经(30873)
- 中心(30806)
- 研究所(29781)
- 江(29570)
- 经济学(28162)
- 经(27814)
- 范(26098)
- 师范(25950)
- 经济学院(24866)
- 北京(24583)
- 院(24528)
- 农(24242)
- 州(23569)
- 财经大学(22420)
- 师范大学(20746)
- 基金
- 项目(110271)
- 研究(88022)
- 科学(87022)
- 基金(78144)
- 家(66168)
- 国家(65559)
- 社会(57120)
- 科学基金(55824)
- 社会科(53915)
- 社会科学(53902)
- 省(42126)
- 教育(41085)
- 基金项目(39453)
- 编号(36532)
- 划(35186)
- 资助(32238)
- 成果(32001)
- 自然(31575)
- 自然科(30758)
- 自然科学(30752)
- 自然科学基金(30197)
- 课题(26836)
- 发(26031)
- 重点(25252)
- 部(25175)
- 国家社会(23776)
- 性(23356)
- 年(22472)
- 创(22310)
- 教育部(22292)
共检索到301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勇
拉美地区宏观经济政策随着不同发展模式转换呈现不同演进特征。本文基于拉美宏观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从三个方面分析其政策实践及得失。从短期视角看,为应对外部冲击以增加经济韧性;从中长期视角看,为解决结构脆弱性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对外全球视角看,为协调全球宏观政策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拉美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给我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强化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注重政策目标的权衡性、促进政策工具的创新性、增强对重大风险的防范性、保持对国际合作的开放性。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中短期经济政策趋势也将给我国对拉投资带来机遇和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邦根
本文阐述了主要经济学流派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不同观点:正统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表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主张;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归纳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对我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中华 马全军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陈浪南 杨智元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如何选择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我们认为,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将分四个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政策手段调控经济。在第一阶段,政府将主要选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在第二阶段,政府将主要选用货币政策,并适当的辅以财政政策;在第三阶段,政府将选用货币政策;在第四阶段,政府调控经济将充分考虑他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他国的经济结构,选择财政或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我所用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剑
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物价水平上涨迅猛、经济增长逐季下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反常情况。随着应对危机的刺激性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外需不振和内需短期难以启动的影响,如不预先采用合理宏观调控手段,从2011开始我国经济可能会陷入轻微"滞胀"状态。因此,本文建议政府改变思路,借鉴里根时期经济政策的合理部分,从供给管理而非需求管理角度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等手段调控经济,以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里根时期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晓韧 戎云飞
新加坡汇率政策的宏观经济管理功能及其启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田晓韧,戎云飞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愈益重视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而汇率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处于从属地位,短期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起辅助和配合作用。在这方面...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文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过两个阶段 :以卢卡斯、萨金特为代表的早期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以基德兰德、巴罗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周期分析、宏观政策分析以及政策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理论成果给我们以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