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7)
2023(6402)
2022(5423)
2021(4890)
2020(3676)
2019(8599)
2018(8400)
2017(15923)
2016(8587)
2015(9572)
2014(9734)
2013(9794)
2012(9624)
2011(9044)
2010(9158)
2009(8446)
2008(8517)
2007(7798)
2006(7399)
2005(7155)
作者
(26502)
(21993)
(21977)
(20624)
(14033)
(10603)
(9977)
(8522)
(8433)
(8068)
(7714)
(7417)
(7228)
(7184)
(7082)
(6727)
(6511)
(6411)
(6295)
(6157)
(5759)
(5528)
(5391)
(5059)
(5052)
(5007)
(5005)
(4999)
(4563)
(4396)
学科
(43989)
经济(43952)
(19471)
(19070)
地方(19046)
银行(18925)
管理(17945)
(17745)
中国(16421)
(14325)
(13115)
(12854)
金融(12853)
(12732)
企业(12732)
地方经济(10952)
方法(10708)
业经(10657)
(9969)
制度(9963)
业务(9895)
农业(9564)
数学(9115)
(9092)
数学方法(9052)
银行制(8514)
(7312)
贸易(7297)
环境(7263)
(7000)
机构
学院(123279)
大学(120760)
(53726)
经济(52484)
研究(50211)
中国(45116)
管理(42164)
理学(33873)
理学院(33357)
管理学(32867)
管理学院(32626)
科学(29449)
(27988)
(26468)
(25098)
(24211)
研究所(23654)
中心(23409)
(22281)
银行(21338)
(21202)
(19907)
农业(18696)
财经(18667)
北京(18595)
(18428)
(18350)
师范(18246)
(17749)
(16969)
基金
项目(74192)
科学(57508)
研究(56369)
基金(51092)
(44283)
国家(43862)
科学基金(36530)
社会(35399)
社会科(33545)
社会科学(33540)
(30087)
基金项目(26639)
(25167)
教育(24621)
(23369)
编号(23093)
自然(21520)
自然科(20955)
自然科学(20952)
资助(20876)
自然科学基金(20531)
成果(19345)
发展(19174)
(18823)
课题(17324)
重点(17294)
(15607)
(15376)
国家社会(14445)
创新(14427)
期刊
(70296)
经济(70296)
研究(46387)
中国(32992)
(30607)
金融(30607)
(24489)
学报(17736)
科学(17524)
(17477)
管理(17132)
教育(15977)
农业(15262)
大学(13357)
业经(12543)
学学(12505)
经济研究(10920)
技术(10754)
财经(9537)
问题(8957)
(8163)
(7901)
国际(7433)
(7085)
论坛(7085)
(6899)
农村(6805)
(6805)
(6789)
世界(6735)
共检索到221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帅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及地区性的开发金融机构(DFI)。迄今为止,世界上主要的几家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均可看到中国的身影,这包括世界银行以及以各主要大洲为单位成立的地区性多边开发银行(MDB),如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拉丁美洲地区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经济体,与中国的投资、金融合作日益深入。随着中拉整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一帆  
长期以来,以多边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究竟是相对独立的行为体,还是大国政治的延伸及其实现利益的工具,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1995~2020年拉美地区25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投资目标国与美国的利益契合度对多边开发银行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项目融资条件和投资目标国地理气候、经济法律等变量后,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能否得到多边开发银行的支持与项目所在国和美国在联合国大会投票的一致性显著相关。这表明美国的利益的确影响了拉美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的资金分配。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南方国家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可吸收借鉴既有多边银行的投资经验,同时应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坚持开放包容,努力成为多边主义真正的践行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斌  曾文革  
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多边开发银行职能不断扩张,其跨国规制也因此直接影响到主权国家内部的个人,然而,现有的国际组织责任制度阻碍了个人向前者直接追责。为此,多边开发银行尝试在组织内部建立独立调查机制,为个人提供问责渠道。作为国际组织公众问责的开创性发展,独立调查制在为个人向国际组织问责提供渠道的同时,也在银行发展职能履行与个人基本权益维护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然而,独立调查机制仍存在不足,表现为:问责实体依据局限于银行内部政策、问责机制忽略问题解决、问责独立性受管理层掣肘。增强决策透明度、以合法审查取代合规审查、强化调查机制问题解决功能、保证调查机制独立决策权是未来多边开发银行公众问责制完善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杰进  胡馨予  
在2015~2020五年的运营中,亚投行在运营制度目标、业务领域和环境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正朝着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越来越趋同的方向变化。作为一家由新兴经济体倡议筹建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为什么亚投行会出现运营制度趋同?借鉴国际组织的社会化理论,作者指出,亚投行运营所处国际制度环境中的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性机制是导致亚投行运营制度趋同的三种主要因果机制。在强制机制方面,来自欧洲股东国、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在模仿机制方面,"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关系模糊所产生的社会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高风险所产生的技术不确定性,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在规范性机制方面,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相似,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大家庭的联合融资和政策对话,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研究亚投行的运营制度趋同及其形成原因,可以为考察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带来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耿楠  
在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存在弊端和不足,并且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较大缺口的背景下,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是多边开发金融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有益补充,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功能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同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面临内外部的风险与挑战。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为全球发展问题做出更大贡献,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加强合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光  王欢  蔡伟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标志性成果和制度化载体。作为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中的新成员,亚投行体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在准入和决策机制方面,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区域组织;在治理结构方面,亚投行力求简单高效,寻求利益兼顾与决策效率之间的平衡;在业务运作方面,亚投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和竞争关系,其资本结构和成员国信誉有助于获得AAA评级;在绩效评价方面,亚投行创新制度设计,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保证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未来亚投行在运营中需要借鉴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成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光  王欢  蔡伟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标志性成果和制度化载体。作为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中的新成员,亚投行体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在准入和决策机制方面,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区域组织;在治理结构方面,亚投行力求简单高效,寻求利益兼顾与决策效率之间的平衡;在业务运作方面,亚投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和竞争关系,其资本结构和成员国信誉有助于获得AAA评级;在绩效评价方面,亚投行创新制度设计,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保证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未来亚投行在运营中需要借鉴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和从业人员选拔、培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道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谁主导国际金融组织的话语权,谁就主导全球金融治理。二战后,为满足国际新秩序和欧洲重建需要,美国倡导建立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多边银行制度。基于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和影响力,美国在多边机构中主导规则的制定权,从而使国内法国际化、意识形态国际化,并预留可操作的空间,试图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与美国价值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高峰  林强  
在回顾过去多边开发银行在减贫与全球发展融资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行减贫理论及其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相关问题上的分歧,最后探讨了多边开发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积极有效地参与全球发展进程,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克莱尔·沙克特  孔莹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2014年春季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各国高级财政官员对全球经济前景给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预期:全球经济增速回升、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强劲、欧洲前景向好。然而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现状,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新兴市场增速放缓、中国影子银行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设立亚投行是互利共赢之举亚投行是政府间多边开发银行,其宗旨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方提出设立亚投行的倡议,不仅有利于支持全球复苏、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补充和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建设性举动。自2013年10月中国领导人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倡议以来,得到了域内外国家的积极响应并不断取得重大进展。6月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亚投行协定》)签署仪式将在京举行,这是亚投行筹建进程中又一重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芳  
多边开发银行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因PPP项目和非PPP项目及其参与支持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基于世界银行PPI数据库92个发展中国家1996-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1)多边开发银行倾向于支持收入较高、人口较多、国际储备较少、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对多边开发银行参与PPP项目和非PPP项目的影响存在差异;(2)目标国政府对外偿债压力越大、一般性政府消费性支出占GDP比重越小,多边开发银行参与可能性越大,但PPP项目中政府约束性因素影响不显著;(3)目标国法律风险越大,多边开发银行参与支持的可能性越大;(4)多边开发银行倾向于支持政策环境较好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但PPP项目中,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得到多边开发银行支持的可能性越大;组织机构质量影响大部分不显著。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作为新多边开发银行,可借鉴已有多边开发银行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经验,并实现与现有多边机构间的合作与错位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芳  
多边开发银行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因PPP项目和非PPP项目及其参与支持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基于世界银行PPI数据库92个发展中国家1996-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1)多边开发银行倾向于支持收入较高、人口较多、国际储备较少、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对多边开发银行参与PPP项目和非PPP项目的影响存在差异;(2)目标国政府对外偿债压力越大、一般性政府消费性支出占GDP比重越小,多边开发银行参与可能性越大,但PPP项目中政府约束性因素影响不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5月14日,财政部部长肖捷代表中国财政部与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格罗夫、欧洲投资银行总局长拉卢、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秘书长恩佐在北京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多边开发银行是推动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展伙伴。财政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5月14日,财政部部长肖捷代表中国财政部与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格罗夫、欧洲投资银行总局长拉卢、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秘书长恩佐在北京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多边开发银行是推动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展伙伴。财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