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7)
2023(15180)
2022(13022)
2021(12333)
2020(10171)
2019(23532)
2018(23516)
2017(43982)
2016(24997)
2015(28219)
2014(28517)
2013(27551)
2012(25483)
2011(23085)
2010(23216)
2009(21067)
2008(20520)
2007(18282)
2006(16186)
2005(14608)
作者
(71460)
(59246)
(59050)
(56102)
(37795)
(28526)
(26886)
(23130)
(22841)
(21338)
(20370)
(20055)
(19017)
(18825)
(18507)
(18464)
(17942)
(17839)
(17164)
(17014)
(14856)
(14768)
(14300)
(13595)
(13371)
(13329)
(13232)
(13027)
(11940)
(11764)
学科
(93088)
经济(92960)
管理(70054)
(62600)
(52966)
企业(52966)
方法(39380)
数学(33787)
数学方法(33360)
中国(28526)
(24623)
(23940)
教育(23384)
(23127)
业经(20650)
地方(20614)
(20612)
理论(18503)
农业(15821)
(15716)
贸易(15707)
技术(15612)
(15206)
(15197)
(15049)
环境(15034)
(14747)
财务(14678)
财务管理(14645)
(14092)
机构
大学(352493)
学院(345770)
管理(130117)
(129401)
经济(126223)
研究(122850)
理学(112470)
理学院(111067)
管理学(109024)
管理学院(108381)
中国(85270)
(77009)
科学(76992)
(62727)
(61087)
研究所(57238)
(56821)
(53985)
中心(53622)
师范(53491)
(52458)
业大(52035)
北京(49293)
财经(48184)
(44868)
农业(44522)
师范大学(43843)
(43683)
教育(41997)
(41932)
基金
项目(236529)
科学(186254)
研究(176538)
基金(168620)
(147723)
国家(146427)
科学基金(124040)
社会(108147)
社会科(102118)
社会科学(102090)
(93490)
基金项目(88939)
教育(86409)
(80883)
自然(80642)
自然科(78666)
自然科学(78644)
自然科学基金(77225)
编号(73512)
资助(69149)
成果(62508)
重点(54698)
课题(53563)
(53231)
(51370)
(49243)
创新(45831)
教育部(45696)
项目编号(45103)
(44970)
期刊
(144021)
经济(144021)
研究(110222)
中国(75743)
教育(66343)
学报(57213)
科学(51698)
(51454)
管理(47770)
(45958)
大学(43762)
学学(39837)
农业(35666)
技术(32310)
(27593)
金融(27593)
财经(23458)
业经(22512)
经济研究(21822)
(19969)
问题(18288)
图书(18169)
(17950)
科技(16842)
职业(16658)
(16133)
理论(16126)
(15470)
论坛(15470)
技术经济(15061)
共检索到519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昳昀  
在全球治理理论中,发轫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国家体系的“区域间主义”成为了一种研究国家、区域组织通过制度化联系进而管理它们之间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范式。区域间主义所研究的合作模式解决了全球层面治理过于刚性,可能不太能够满足特殊区域的特殊需求,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又缺乏宏观的国际背景的问题。
关键词: 机制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贾岩  
跨界合作是欧盟区域政策的内容之一,"边界空间"在欧洲区域化的过程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治理单元。INTERREG区域间合作计划是欧盟跨界合作的重要策略工具。通过信息整理与空间可视化等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INTERREG计划是一种空间重构形式的区域发展策略,该计划在阶段性的实践中日趋成熟;(2)INTERREGⅤ的目标、类型与尺度、资金分配、合作领域等呈现出该计划的系统性与完备性;(3)该计划的合作类型划分与空间尺度紧密相关,不同尺度的跨界合作均呈现出治理上的尺度重组与联系上的网络化特征;(4)历史发展与场景化差异、制度化设计、基金政策、聚焦创新与文化激励以及共信共享的理念,这些是欧盟INTERREG计划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是欧盟跨界合作的优势与特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昳昀  
1999年欧洲和拉美最高级别领导人会议欧拉领导人峰会提出了建立欧拉高等教育区的设想,自此该高等教育区不仅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联盟,同时也是区域间高等教育合作的典型代表。欧拉高等教育区确定了建设发展的价值目标、核心任务、以及合作议程。通过20年的建设,在社会包容性发展、创新驱动力、个人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欧拉高等教育区也面临着制度建设、议程设置、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从世界整体发展趋势分析,欧拉高等教育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区域间合作模式以及发展趋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夏培源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的高等教育区成为拉美与欧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目标。在"拉美—欧盟"高等教育区的建设过程中,拉美国家在教育项目与合作、跨地区的人才流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拉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航  张贵新  
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12月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是以欧洲一体化进程为基础,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在欧洲范围内进行的高等教育整体改革进程。欧洲各国试图以提高整体高等教育质量的方式来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并且通过高等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志功  应中正  李宝媛  刘军  贾宸  
本文介绍了WTO的有关教育规则和欧盟加入WTO后所做的教育服务承诺,以及欧盟应对加入WTO所采取的整体规划和欧盟各成员国的具体政策措施,分析了其在高等教育方面交流与合作的运行方式和欧盟在消除各国间的障碍、实现欧洲教育一体化所做的努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毕晶  
欧洲联盟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了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从这一时期开始,"欧拉对话"成为欧盟与拉美地区整体、次区域集团以及特定国家之间发展关系的稳定基础。1999年,欧盟与拉美正式缔结战略性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显示了拉美地区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性与成长潜力。本文对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机制、现状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宏观层面的分析,并试图分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希望对中国与拉美地区今后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窦现金  
欧洲是近现代大学的发源地,是19世纪及20世纪初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欧洲目前拥有4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3300多所在欧盟,部分高等院校今天也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大学的位置。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欧洲大学,与其他一些非欧盟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美国2000年从世界各地吸引了54万人,而欧盟仅吸引了45万名留学生。同时,欧盟内部各国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机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鲍威  刘艳辉  
本研究利用1993至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尝试对扩招前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变化,以及不均衡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性分析。研究发现: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的区域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预算内生均支出差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内部的经费差距是导致差异上升的主因;各地高校生均支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财力的牵制。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区财政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生均预算内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则对生均预算内支出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平静  
欧洲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欧洲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其成功经验,跨区域合作模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值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特色聚焦1975年2月,欧洲各国部长级委员会决定成立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负责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涛  邵文武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流动政策,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并就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实行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邵琪   张义民  
对外援助是欧盟建构与东盟双边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育援助成为深化欧盟—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为拓展欧盟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与流动性,欧盟积极开展对东盟的高等教育援助。2015年,欧盟启动“欧盟对东盟高等教育支持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欧盟—东盟高等教育政策对话,推动东盟资格框架实施,推进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促进东盟高校学生国际流动。欧盟对东盟的高等教育援助呈现出四大特征:尊重受援方的主体地位,关注受援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高等教育援助的国别差异性,注重通过援助促进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如何更好地化解区域教育治理理念上的分歧,探寻双方共同利益的增长点,提升教育援助与受援方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并以此为纽带促进务实性教育交流合作,这是欧盟对东盟高等教育援助持续发展的新路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艳  
一、欧盟在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欧盟在研究与创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欧盟的人口数量只占全球总人口的7%,但是其研究经费却占全球研究总投入的24%,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出版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32%,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32%。虽然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推动世界各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不过通过观察和比较衡量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在世界范围内所占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覃玉荣  
欧盟和东盟两个区域组织在地理位置上分别位于东西半球,在国际社会分属南北两方,历史文化、语言、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都不同。欧盟与东盟高等教育政策演进与实施过程中,两区域组织在高等教育政策目标、介入方式、演进及合作形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相通性,但两区域组织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各自保持着独特性,对比中发现两区域组织存在一个深层问题:即民族国家与区域化组织的冲突与抗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