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2)
- 2023(8697)
- 2022(7188)
- 2021(6675)
- 2020(5435)
- 2019(12680)
- 2018(12742)
- 2017(24664)
- 2016(13394)
- 2015(15175)
- 2014(15379)
- 2013(15006)
- 2012(14113)
- 2011(13021)
- 2010(13614)
- 2009(12340)
- 2008(12162)
- 2007(10930)
- 2006(9876)
- 2005(9204)
- 学科
- 济(63700)
- 经济(63637)
- 业(32084)
- 管理(31835)
- 企(24351)
- 企业(24351)
- 方法(23505)
- 数学(20724)
- 数学方法(20189)
- 中国(19571)
- 地方(18999)
- 农(16937)
- 业经(14328)
- 融(11684)
- 金融(11683)
- 农业(11597)
- 学(11528)
- 贸(11038)
- 贸易(11026)
- 银(10962)
- 银行(10944)
- 发(10712)
- 行(10706)
- 地方经济(10609)
- 易(10599)
- 制(10027)
- 理论(9947)
- 财(9909)
- 技术(9286)
- 环境(9040)
- 机构
- 学院(191334)
- 大学(189360)
- 济(78191)
- 经济(76441)
- 管理(70175)
- 研究(70155)
- 理学(59123)
- 理学院(58385)
- 管理学(57043)
- 管理学院(56694)
- 中国(53663)
- 科学(42531)
- 京(42132)
- 所(36491)
- 财(34983)
- 研究所(32884)
- 农(31764)
- 中心(31515)
- 江(30126)
- 范(28211)
- 师范(27923)
- 北京(27685)
- 业大(26793)
- 财经(26730)
- 院(25322)
- 州(24919)
- 农业(24619)
- 经(24025)
- 经济学(23301)
- 师范大学(22301)
- 基金
- 项目(120881)
- 科学(94469)
- 研究(90461)
- 基金(84129)
- 家(73141)
- 国家(72509)
- 科学基金(61371)
- 社会(55519)
- 社会科(52663)
- 社会科学(52652)
- 省(48941)
- 基金项目(43082)
- 教育(42488)
- 划(41144)
- 自然(38513)
- 编号(37877)
- 自然科(37640)
- 自然科学(37636)
- 自然科学基金(36900)
- 资助(36090)
- 发(31925)
- 成果(31697)
- 课题(27698)
- 重点(27695)
- 部(26020)
- 发展(25737)
- 展(25294)
- 创(25242)
- 创新(23599)
- 项目编号(22609)
共检索到305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一、东亚的“成功”与拉美的“失败” 拉美和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具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共同之处:第一,它们都是第三世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地区)。第二,制造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拉美和东亚之间也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拉美实施进口替代的时间比东亚早,而且具有更强烈的民众主义色彩。尽管拉美具有东亚缺乏的许多优势,但是相比之下,拉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业绩却不及东亚。目前,东亚早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拉美。在80年代,两个地区的差异更加明显:拉美陷入了“失去的10年”,而东亚却在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东亚的业绩也优于拉美。国外学者曾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和论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德进 陈捷
从技术进步视角看,"东亚奇迹"是东亚各国通过"雁阵"技术转移,将外生性后发优势转化为内生能力优势的结果。工业化的东亚模式,不仅强调技术引进消化,同时强调自身能力构建和国际市场导向,从而有利于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而拉美国家通过出让国内市场、换取国际投资,节省了技术研发投资和市场风险,却断送了自主技术研发和自创品牌的机会,忽略技术的内生化发展,因而难以形成"自我维持性增长"循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冰
本文对东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东亚模式”的种种非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启示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大力发展科教,并就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
东亚模式 政府作用 科技 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海 汤建光
本文从追赶型发展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东亚地区追赶型发展的优势,论证了东亚追赶模式相对其它地区取得快速发展的主因,同时重点强调了东亚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的缺陷,这对起步较晚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东亚地区 追赶型发展 缺陷分析 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良
东亚经济模式造就了亚洲经济奇迹,给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但东亚模式的缺陷也使东亚诸国陷入了金融危机而蒙受巨大损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东亚经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正确地认识彼此间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东亚各国经济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对一些东亚和拉美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长达20年的经济发展进程做了比较分析,发现东亚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绩效远远好于拉美国家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二是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三是制造业发展快;四是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五是国家有效干预。而两类国家经济长期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忽视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重视不够。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跨过1000美元大关,以上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我们既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又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欧阳敏 周维崧
城乡统筹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我国面临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总结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模式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得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一般启示。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模式比较 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家勋 李功奎 高晓梅
文章在介绍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的产生背景和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提出了对建立健全江苏社会信用体系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发展模式 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雪梅 郭志仪
2008年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内发生在我国的这样两次巨灾,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巨灾风险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该文通过分析美、日及欧盟主要成员国等的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并从承保主体和范围、巨灾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几种模式的比较,从而得出对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巨灾保险 发展模式 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余送
征信是为金融信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朝阳行业。文章梳理了国际征信行业发展模式,比较了各国征信发展模式及其优缺点,指出中国征信行业发展既要审慎,以保护金融数据安全为出发点,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市场化征信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文章认为,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我国征信短期最优发展模式必须以公营为主;长期中,企业征信以市场化发展模式为主,个人征信以公营和私营等多种模式并存为主。
关键词:
征信发展 模式 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宏伟 宋晓东
通过对世界上首都城市发展的路径进行总结、分析,把各国首都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单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为单一功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为国家提供政治上的保证和文化上的支持;另一类是多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综合性大都市,成为首都经济圈甚至是全国发展的经济核心城市。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从发展重心、发展特征、形成因素三个方面对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并得出对我国首都城市———北京选择何种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首都城市 发展模式 单功能 多功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