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4)
2023(17372)
2022(14889)
2021(13851)
2020(11600)
2019(26728)
2018(26055)
2017(50430)
2016(27090)
2015(30179)
2014(29939)
2013(29409)
2012(26943)
2011(23710)
2010(23482)
2009(21156)
2008(20591)
2007(17596)
2006(14925)
2005(12623)
作者
(75159)
(63031)
(62153)
(59498)
(39925)
(30161)
(28223)
(24503)
(23663)
(22303)
(21346)
(21144)
(19695)
(19642)
(19392)
(19361)
(18805)
(18641)
(17981)
(17824)
(15435)
(15129)
(15128)
(14351)
(14098)
(13892)
(13721)
(13704)
(12640)
(12406)
学科
(106314)
经济(106186)
管理(81299)
(77452)
(64232)
企业(64232)
方法(54312)
数学(48117)
数学方法(47528)
(40410)
(28768)
中国(28245)
业经(23153)
(22423)
(21817)
财务(21746)
财务管理(21684)
地方(20683)
企业财务(20678)
(19636)
农业(19438)
(18213)
贸易(18208)
(17670)
理论(17323)
技术(16896)
环境(16116)
(15862)
(15725)
银行(15685)
机构
大学(376674)
学院(373626)
管理(151084)
(150329)
经济(147331)
理学(132785)
理学院(131386)
管理学(128961)
管理学院(128289)
研究(119964)
中国(88164)
(77814)
(76297)
科学(74733)
财经(59028)
(58555)
(58263)
业大(55987)
中心(55197)
(53989)
研究所(53470)
(52212)
北京(48135)
(47709)
师范(47231)
经济学(46910)
农业(45631)
财经大学(44352)
(44024)
经济学院(42716)
基金
项目(266872)
科学(211134)
基金(196700)
研究(192742)
(172052)
国家(170437)
科学基金(147517)
社会(123477)
社会科(117244)
社会科学(117212)
基金项目(104205)
(102661)
自然(96704)
自然科(94508)
自然科学(94483)
自然科学基金(92764)
教育(88688)
(86590)
资助(81332)
编号(77014)
成果(61488)
(59386)
重点(59175)
(55408)
(55156)
课题(51953)
国家社会(51857)
科研(51740)
创新(51713)
教育部(51468)
期刊
(151381)
经济(151381)
研究(107139)
中国(65440)
(61826)
学报(60949)
科学(54619)
管理(52790)
(51340)
大学(46774)
学学(44246)
教育(36906)
农业(35843)
技术(31319)
财经(28733)
(28717)
金融(28717)
经济研究(25620)
(24484)
业经(24367)
问题(19841)
图书(18554)
(18303)
(18226)
统计(17655)
科技(17605)
理论(17417)
技术经济(17243)
财会(16622)
(16139)
共检索到52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秦海林  杨颜铭  
房屋拆迁补偿具有典型的李嘉图租金性质,不仅会直接增加家庭的财产性收入,而且也可能拉升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在金融资产配置中偏重高风险资产,因此拆迁补偿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财富净效应并不一定为正。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1)拆迁补偿作为一种特殊的“租金收入”,对家庭财产性收入能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心理账户”与财富损失预期的调节下,拥有股票账户的被拆迁家庭风险偏好将会显著增大,这将会使家庭财产性收入显著缩水;(3)家庭房产的数量差异和城乡区位差异也显著影响着居民家庭的风险偏好特征,即房产数量更多的农村家庭,在股票账户的调节作用下财产性收入面临的风险更多。因此,应该大力普及金融教育,降低拆迁补偿所致的财富效应下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发生概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兵  生晗  
采用2015年及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两期数据,结合工具变量Tobit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水平对于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于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位数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知识对于财产性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作用弹性更强。因此,政府及金融机构在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稳健运行的基础上,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加深居民对于金融产品的了解,提高低财产性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缓解财产性收入给居民财富带来的"马太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广东调查总队课题组  程学斌  陈铭津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实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本文对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收入—财产(生活型和投资型)—财产性收入三者相联关系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发现财产性收入增长受家庭财产、居民个人因素、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投资市场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秦海林  潘丽莎  
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财产性收入的决定因素却扑朔迷离。为此,基于CFPS(2014)数据,本文借助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与家庭财产性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影响在家庭规模、家庭经济实力以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异质性。同时,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的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投资理财活动,从中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损失的最小化,进而提高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要想发挥人力资本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效应,家庭应该着重培育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行健  朱力维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正效应,房租收入以及存款利息收入与家庭消费支出显著正相关;第二,相比于高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对较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东部地区的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最明显。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财产性收入能够明显提高家庭消费支出,因此应该多渠道提高财产性收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粟勤  韩庆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逐渐形成数字鸿沟,并导致了新的贫富差距。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OLS、2SLS模型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并在考虑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分位数回归探索数字鸿沟对家庭财富影响的结构性特点,最后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影响家庭财富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级数字鸿沟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的金融投资和创业水平来扩大家庭财富差距,二级数字鸿沟还可以通过提高家庭融资水平来扩大家庭财富差距。随着网络接入水平和使用技能的提高,由数字鸿沟造成的家庭财富差距会逐渐缩小。研究结论对减小家庭财富差距、改善分配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文涛  谢家智  
文章从心理、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视角,通过提出预期社会化的形成与传导机理,构建"心理(预期社会化)→行为(资产选择行为)→结果(财产性收入)"的分析框架,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等估计技术,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社会化影响资产选择行为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预期社会化促进了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加快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但是预期社会化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积极效应并非同质,家庭预期社会化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加剧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为解释家庭财产性收入积累与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文涛  谢家智  
文章从心理、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视角,通过提出预期社会化的形成与传导机理,构建"心理(预期社会化)→行为(资产选择行为)→结果(财产性收入)"的分析框架,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等估计技术,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社会化影响资产选择行为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预期社会化促进了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加快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但是预期社会化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积极效应并非同质,家庭预期社会化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加剧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为解释家庭财产性收入积累与差距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而且为预期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卢洋  
家庭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及其城乡、地区异质性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宏观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9年的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产性收入规模的扩大,这一作用是通过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来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城乡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家庭金融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卢建新  罗百棠  蔡雪  
本文将收入分配结构因素纳入LC—PIH模型,试图从收入分层角度寻找我国住房市场弱财富效应的根源。基于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CHF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门限特征,中等收入城市的住房财富效应最为明显;收入作用下的家庭住房财富效应也呈现倒U形。总体上,我国住房财富效应较弱源于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被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挤出作用抵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刘凯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各种因素影响家庭财产水平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对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2007年"城市投资者行为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和实证分析,估算了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函数,重点考察了户主的主观行为特征在财产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发现:户主投资参与度与风险偏好度的提高有利于家庭财产水平的增加;与低收入或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家庭相比,对高收入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投资参与度与风险偏好度对家庭财产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一些。最后,针对政府如何促进居民财产水平的提升,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宏  侯本宇方  陈斌开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财产性收入占中国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房屋拆迁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暂时的财产性收入冲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暂时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会显著增加家庭总消费中的耐用品消费,对日常消费总体没有显著影响,但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仅为0.02~0.03。与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理论一致的是,农业户口、较低收入、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金融资产较少家庭的消费反应更大,其日常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升家庭消费能力,对低收入阶层福利改善尤为重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裴育  徐炜锋  
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的关系,理论上区分了家庭房产财富的存量与流量,分别从存量的住房资产价值与流量的住房资产价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思想,将家庭消费按层次划分为四大类,同时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按家庭住房产权归属、家庭拥有住房套数和家庭所属地区对样本进行分类,详细对比分析了家庭消费与家庭住房资产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及其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家庭住房资产只存在微弱的"资产效应",而作为住房"负资产"的住房负债则会带来较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裴育  徐炜锋  
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的关系,理论上区分了家庭房产财富的存量与流量,分别从存量的住房资产价值与流量的住房资产价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思想,将家庭消费按层次划分为四大类,同时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按家庭住房产权归属、家庭拥有住房套数和家庭所属地区对样本进行分类,详细对比分析了家庭消费与家庭住房资产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及其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家庭住房资产只存在微弱的"资产效应",而作为住房"负资产"的住房负债则会带来较强的"负债效应";另外,家庭所在社区商品房价格上涨并不存在"财富效应",但房价上涨较快地区,房价上涨会通过"替代效应"增加非自有住房家庭的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贺蕊莉  
本文运用多人合作博弈理论论证了拆迁补偿的理论标准、对强势参与人的约束以及弱者利益可能受到的侵蚀。与理论标准相比,我国各地方政府给出的补偿标准普遍偏低,由此形成了财富的转移,而且是社会财富由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的逆向转移。本文认为应恢复系统中对强势参与人的约束条件———司法机关的公正性约束与房屋所有人的退出权,以使拆迁交易平等公允,保障弱者利益,阻止财富逆向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