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
- 2023(13)
- 2022(35)
- 2021(25)
- 2020(25)
- 2019(159)
- 2018(376)
- 2017(54)
- 2016(12)
- 2015(7)
- 2014(10)
- 2013(22)
- 2012(11)
- 2011(14)
- 2010(9)
- 2009(11)
- 2008(6)
- 2007(5)
- 2005(5)
- 2004(9)
- 学科
- 济(129)
- 经济(129)
- 中国(117)
- 业(62)
- 农(62)
- 管理(54)
- 制(47)
- 业经(46)
- 体(46)
- 农业(42)
- 体制(40)
- 企(36)
- 企业(36)
- 土地(34)
- 和(33)
- 财(33)
- 发(32)
- 建设(32)
- 发展(30)
- 展(30)
- 教育(30)
- 问题(28)
- 地方(27)
- 学(26)
- 融(26)
- 金融(26)
- 革(25)
- 农业经济(22)
- 行(22)
- 银(22)
- 机构
- 大学(529)
- 学院(517)
- 研究(352)
- 济(280)
- 经济(278)
- 中国(259)
- 科学(220)
- 所(169)
- 京(158)
- 管理(157)
- 研究所(156)
- 院(154)
- 农(138)
- 师范(135)
- 教育(135)
- 范(135)
- 理学(127)
- 科学院(127)
- 中心(126)
- 管理学(126)
- 理学院(124)
- 管理学院(123)
- 师范大学(120)
- 发(116)
- 研究院(112)
- 发展(109)
- 展(109)
- 北京(108)
- 社会(106)
- 经济学(95)
共检索到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新建
拆窑损失40万年内复耕40亩湖北省国营人民大垸农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组织力量对非农业建设用地展开清查工作。对清查出来的问题,采取过硬措施,坚决整改。人民大垸农场黄英分场砖瓦厂是1986年在可耕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在经历了2012年的供应低谷后,土地市场在2013年迎来了高潮。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主要的40个城市土地总成交额高达14019亿元,较2012年同期的8369亿元上涨了68%,同时也超过了2012年全年10674亿元的土地出让总收入。而相比于二、三线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内贸流通领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内贸流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流通产业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逐步确立,以电子商务引领的流通新业态赶超美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流通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内贸流通领域这些实践和理论成果,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内贸流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遥 梁颖 赵晶 孔祥斌 刘小刚 张宝芳
对于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评价其刚性损失,而缺乏对于其隐性损失的评价方法。本项研究利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及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2008年北京市大兴区农户调研样点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可导致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耕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其中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通过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计算,耕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可通过粮食作物的单产差异计算。同时在大兴区的实例研究中发现,测算样点潜力值呈现出区域分布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耕地隐性生产能力损失越大,其粮食生产潜力也越大。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粮食生产能力 隐性损失 农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洋 麻馨月 何春阳
研究目的:认识和理解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上首套30 m分辨率2000—2010年Globeland 30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环渤海地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2000—2010年,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耕地资源明显减少,主要损失流向为人造覆盖、草地、水体和森林;耕地资源损失区域主要位于降水量较少、海拔较高等耕作条件较差的地区;耕地资源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研究结论:基于Globeland30数据的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能有效揭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梁颖 王洪雨
国内外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较多关注耕地生产能力及其耕地生产能力刚性损失的研究,而缺乏对耕地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层次性,以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粮食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关系进行表述,而后从农户土地利用、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能力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将耕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差异性和农户土地利用差异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的框架体系、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要从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规律入手,分析集约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及其实现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强度及其时间空间差异特征,并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作物生长-生产能力影响的模型。此外,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结合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在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 耕地 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九林 陈家勇
万亩稻茬小麦免耕机条播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江苏省杨中县农技推广中心郭九林,陈家勇扬中县属江苏沿江稻茬麦区,是一个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小县。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迫切需要高产高效、省工省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杨雨濛 严金明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近40年来中国国土综合整治的文献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总结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内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综合整治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经起始、发展、演变和延拓4个阶段,在内涵理念上经历了重规划、重协调、重工程与重统筹4个过程,已然成为以服务国家顶层战略为导向,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是以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全区域、全要素和全周期为特征,利用整理、开发、修复、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城"综合整治提升人类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育生态空间,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统筹发展的活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昉 敖俊梅
内地西藏办学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实施的教育援藏工作的重要措施。其中,在内地相对发达的城市创办集中建制的西藏中学是重要的办学模式。多年来内地集中建制学校为西藏的建设发展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在当前内地西藏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普及转向质量提升的背景下,集中建制学校办学活力与教育质量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以北京西藏中学为个案,系统回顾了内地西藏集中办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外在环境与学校内部结构发生变迁的情况下,原有独立、封闭的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生源复杂化带来的压力与挑战,逐渐面临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学科教学应试化、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化、社会实践教育开展困难以及与当地教育系统的疏离等困境。针对上述困境从外源完善办学体制,加强办学评估和内在鼓励办学探索,提升办学活力两个方面对今后的办学改革与完善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构成、体系、方法等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构建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定量评价与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耕地补偿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构建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主要...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非农化价值 评价模型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媛媛 何春阳 龚立萍 姚辉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的生产功能损失。研究方法:以北京为例,在遥感影像生成的1991、1997、2000和200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支持下分析了耕地损失特征;利用气象数据结合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了作物生产潜力;从点、线、面和各区县角度分析了1991—2004年耕地损失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北京耕地由1991年的6158.9km2减少为1997年的5598.9km2,2000年的5121.4km2以及2004年的4387.8km2;由中心城市周围的面状耕地损失、次级城区周围的点状耕地损失和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耕地损失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损失总量分别约为14.52×104t、2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婷 潘洪义 崔绿叶 朱晚秋
耕地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凯里市2003年和2013年的遥感影像,基于Erdas和Arc GIS平台,经过图像分类、数字化以及空间数据叠加分析与统计,研究耕地损失在高程和坡度影响下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凯里市海拔普遍较高,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发生在7001000 m高程范围内;而地形约束使其土地利用方式在5°25°的坡度范围内变化最大;2总体上耕地损失量占对应高程范围总面积的比例随着高程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3随着坡度增加耕地损失量呈现出先急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文旭 胡春胜 陈素英 秦树平 张玉铭
【目的】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而对氮素氨挥发的影响并不是很清楚。研究长期定位试验下华北农田施肥后氨挥发发生规律,探索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氮素利用率。【方法】采用间歇动态箱式法对翻耕、旋耕和免耕3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氨挥发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相对于翻耕和旋耕处理,免耕显著促进了小麦季和玉米季地表追肥的氨挥发,但显著降低了小麦基肥期的氨挥发速率。翻耕、旋耕和免耕下小麦-玉米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量为15.8、18.4和28.6 kg hm-2 a-1,分别占施肥量的4.9%、5.7%和8.8%。实验室培养分析表明,免耕和旋耕显著提高了表层(0—5 cm)...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会 李全新
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依据,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常住人口数,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地区和受偿地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会 李全新
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依据,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常住人口数,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地区和受偿地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