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6)
- 2023(5280)
- 2022(4413)
- 2021(3993)
- 2020(3395)
- 2019(7020)
- 2018(6520)
- 2017(12929)
- 2016(7083)
- 2015(7462)
- 2014(7520)
- 2013(7412)
- 2012(6937)
- 2011(6167)
- 2010(6695)
- 2009(6953)
- 2008(6194)
- 2007(5365)
- 2006(4581)
- 2005(4288)
- 学科
- 济(29737)
- 经济(29710)
- 业(25300)
- 管理(25086)
- 企(20451)
- 企业(20451)
- 财(14500)
- 方法(12356)
- 务(11877)
- 财务(11876)
- 财务管理(11841)
- 企业财务(11416)
- 数学(11051)
- 数学方法(10988)
- 险(10909)
- 保险(10818)
- 地方(9616)
- 中国(9391)
- 银(8198)
- 银行(8197)
- 融(8022)
- 金融(8021)
- 制(7990)
- 行(7520)
- 地方经济(6440)
- 农(6340)
- 业经(5584)
- 家(4992)
- 国家(4827)
- 体(4708)
- 机构
- 学院(97408)
- 大学(96544)
- 济(40230)
- 经济(39342)
- 管理(38412)
- 理学(32100)
- 理学院(31780)
- 管理学(31365)
- 管理学院(31184)
- 研究(30651)
- 中国(30102)
- 财(25546)
- 京(19618)
- 财经(18985)
- 经(17188)
- 科学(16810)
- 中心(15239)
- 江(14822)
- 所(14784)
- 财经大学(14304)
- 研究所(12957)
- 经济学(12788)
- 北京(12437)
- 融(12030)
- 州(12013)
- 金融(11774)
- 经济学院(11618)
- 农(11452)
- 院(11397)
- 范(11129)
- 基金
- 项目(62648)
- 科学(50356)
- 基金(46750)
- 研究(46603)
- 家(39847)
- 国家(39533)
- 科学基金(34927)
- 社会(31841)
- 社会科(30172)
- 社会科学(30165)
- 基金项目(24427)
- 省(23697)
- 自然(21690)
- 自然科(21147)
- 自然科学(21141)
- 自然科学基金(20741)
- 教育(20566)
- 划(19849)
- 资助(19132)
- 编号(18604)
- 成果(15191)
- 部(14275)
- 重点(14258)
- 国家社会(13407)
- 发(13021)
- 性(12851)
- 课题(12623)
- 教育部(12553)
- 创(12544)
- 人文(12459)
共检索到151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一林 郁芸君 蒲明
本文对担保圈内不同银行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发现在企业互联互保所形成的担保网络中,当某一家企业发生债务违约后,为之担保的互保企业不仅新增了债务和债权银行,更因新债权银行和原债权银行集体挤兑企业债务而陷入债务违约和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并由此引发新一轮的债务挤兑和资金链断裂,最终演变成具有“多米诺效应”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背景下,相比于地方政府直接为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或通过行政命令干预银行续贷标准,允许担保网络中特定债权人优先获得偿付,可高效化解由债务挤兑所引发的担保圈危机,起到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
担保圈 区域性金融危机 风险化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冲 周瑾芝
政府担保在金融危机期间如何影响储户的挤兑行为,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从储户行为的视角认识政府担保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1935年的"白银风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金融危机,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实验。文章利用总行设在上海的银行1932-1935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实证检验了"白银风潮"期间政府担保对储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担保显著降低了银行遭遇储户挤兑的概率,并且促使银行吸引更多存款流入;储户从不受政府担保的银行提取存款转而存入受到政府担保的银行,由此引起的存款再分配效应避免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文章还发现,具有政府担保的银行在危机期间投放了更多信贷,这对经济的复苏起到了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府担保 银行挤兑 白银风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天琦 陈江静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欧美国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一方面在零售端提高了对存款的保障限额甚至全额保障,另一方面在批发端采取了以银行间债务为主的临时性全额担保的超常规应对措施。本文重点阐述批发端的债务担保机制。从批发市场债务担保主体看,美国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担保,欧盟成员国的担保主体则主要是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其下设机构。从实施效果看,债务担保计划有效缓解了整个市场的再融资问题。由于债务担保计划一开始就定位为危机期间的临时性救助措施,在市场稳定后,欧美国家很快有序终止了该计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彦超 陈思琪
担保机制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增信机制。关联担保是信用机制缺失和信贷市场不发达的背景下内生的,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关联担保是把"双刃剑",可以提高企业融资规模,降低投资不足程度,但也会导致信用过度使用,出现风险失控。日趋严厉的监管政策下,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如何?系统研究关联担保与关联方之间的风险转移及其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对关联方提供的担保额与担保方债务诉讼风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下属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关联担保越高,其面临的
关键词:
关联担保 诉讼风险 约束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晓红 顾海峰
由于破产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从社会影响的宏观层面来说,公司一般不会轻易破产。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于担保方而言,通过对被担保方实施一定期限的债务展期可能是明智的。通过把存款保险的风险定价思路引入信用担保的风险定价领域,构建了债务单阶段展期的风险定价模型,给出了单阶段展期模型的定价方法,发展与深化了信用担保的风险定价理论与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及实证分析。
关键词:
债务展期 信用担保 风险 定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彦超 陈思琪
担保机制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增信机制。关联担保是信用机制缺失和信贷市场不发达的背景下内生的,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关联担保是把"双刃剑",可以提高企业融资规模,降低投资不足程度,但也会导致信用过度使用,出现风险失控。日趋严厉的监管政策下,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如何?系统研究关联担保与关联方之间的风险转移及其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对关联方提供的担保额与担保方债务诉讼风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下属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关联担保越高,其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较好或外部约束较强的环境下,关联担保与诉讼之间的关系较弱,甚至负相关。外部约束机制如地区法制化程度和审计质量、内部治理因素如财务杠杆、投资机会和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会影响上述关系。研究表明,更完善的约束机制能使关联担保发挥更多的正面效果,降低债务风险,使担保双方实现共赢与发展。
关键词:
关联担保 诉讼风险 约束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李远航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在现实中,无论是债券还是银行贷(特别是长期贷款)等等债务的担保是普遍的。担保既涉及政府、银行、大公司等大机构,同时,也涉及众多的小公司、机构以及个人,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三方。所以,担保及其价值估算问题可以说是大大小小的公司和个人以及社会各界都感兴趣的问题。然而,在传统财务中我们无法找到计算担保价值的得力工具,本文尝试运用期权的方法计算债务担保的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云 易君俊
担保债务凭证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信用衍生品,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转移信用风险。文章针对担保债务凭证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担保债务凭证的三大风险分担机制,指出了现有风险分担机制下仍然可能产生的缺陷。研究认为:在担保债务凭证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缩减衍生链条、完善评级机制、增加股权档比例等措施可以使其有效发挥出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功能,担保债务凭证设计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抗风险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通过把存款保险定价思路引入到信用担保风险定价领域,从信贷债务展期金融契约视角构建的信用担保风险定价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并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基于债务展期金融契约视角下信用担保风险定价模型的科学性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债务展期 金融契约 信用担保 风险 定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君怡 于明哲 陈经伟 白羽娇
第三方担保作为债务融资广泛运用的增信工具,是建立市场化债务风险处置机制、稳妥有序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与以往仅关注担保整体效应不同,利用2014—2020年城投债发行与交易数据,首次区分“地方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公司”两类担保人。地方融资平台实为“关联担保”,不仅无法缓释风险,还会加大平台关联与风险累积,产生“担保正溢价”现象;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信用风险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担保信号提供“贷前”增量信息、增加第二还款来源降低“贷后”违约损失两个渠道,带动风险溢价下降0.089%~0.46%。专业担保还能“雪中送炭”,对行政等级低、债务负担重等更需增信支持的弱资质平台,以及突发极端市场环境表现出更强缓释效果。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隐性担保与显性第三方担保关系,更好地发挥专业担保在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中的积极作用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平 计磊
<正>通过开展存款保险宣传,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度,能够降低公众面对银行负面消息时参与挤兑的可能性,发挥存款保险对防控挤兑风险的积极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个初衷就是通过对存款给予保障,提升公众信心,有效防控银行挤兑。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水平,让更多公众了解并相信存款保险,有效发挥存款保险的制度功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江林 郑丽莎 童婵
本文剖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担保圈的利弊,揭示了担保圈形成的法律、市场、信息技术,以及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论证了担保圈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复苏走势尚不明朗形势下,商业银行完善担保圈风险管控的三点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担保圈 风险管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白海峰 李羽翔
近年来,P2P网贷平台的数量迅速增加,为了提高标的资产的流动性,部分平台设定了债权转让机制,但债权转让发展的不规范使得纯信息中介型P2P网贷平台异化成信用中介。本文利用4 710家网贷平台的经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平台债权转让制度对事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债权转让制度的设定有利于减少由挤兑风险带来的平台事故发生率。允许债权转让的规定不同对平台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不尽相同。允许债权随时转让的平台有更高的事故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这类平台为了满足投资者随时变现的需求设立类资金池业务。投资者持有债权6个月以上才允许转让的平台经营更加稳健,事故发生率更低。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和资金流管理,强化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鲍长生
我国企业债务规模过高,金融风险系统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其中最主要的系统风险是企业债务风险。文章运用差分模型,探讨了企业债务危机形成的机理和症结。研究发现当前企业债务危机的主要症结是:当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我国错误采取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利率仍维持在相对高位,导致利息对债务的扩张机制增强,形成了2009年以后企业债务杠杆率的突飞猛进,债务危机风险凸现。据此,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创新增效、化解债务规模,降息降本、抑制债务扩张,严控产能、降低新增债务。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债务危机 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