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1)
2023(4425)
2022(3531)
2021(3501)
2020(3067)
2019(7097)
2018(7156)
2017(13623)
2016(7356)
2015(8438)
2014(8369)
2013(8392)
2012(7353)
2011(6416)
2010(6677)
2009(6422)
2008(6597)
2007(6180)
2006(5666)
2005(5220)
作者
(19634)
(15948)
(15865)
(15222)
(10349)
(7509)
(7263)
(6120)
(6002)
(5990)
(5558)
(5407)
(5269)
(5179)
(4995)
(4820)
(4803)
(4783)
(4715)
(4673)
(4030)
(3916)
(3860)
(3840)
(3675)
(3625)
(3556)
(3515)
(3200)
(3079)
学科
管理(33301)
(29817)
(28730)
企业(28730)
(20605)
经济(20575)
(13035)
(10266)
(9998)
财务(9958)
财务管理(9932)
方法(9503)
企业财务(9455)
数学(7100)
数学方法(7023)
(6685)
(6666)
银行(6665)
业经(6281)
理论(6269)
(6102)
体制(6012)
中国(5933)
(5698)
(5343)
经营(5117)
(5038)
(4766)
(4673)
金融(4672)
机构
学院(95586)
大学(94126)
管理(41879)
(34493)
理学(33449)
经济(33375)
理学院(33117)
管理学(32706)
管理学院(32477)
中国(27515)
研究(26041)
(22288)
(20436)
(16472)
财经(15592)
中心(14629)
科学(14236)
(14143)
(13614)
北京(13367)
(12848)
(11667)
(11598)
财经大学(11598)
银行(11236)
商学(11094)
商学院(10991)
研究所(10962)
公司(10914)
业大(10833)
基金
项目(54475)
科学(42267)
研究(42142)
基金(38119)
(31965)
国家(31657)
科学基金(28083)
社会(25058)
社会科(23714)
社会科学(23702)
(21517)
教育(20519)
基金项目(19819)
编号(18713)
自然(18393)
自然科(17956)
自然科学(17955)
(17859)
自然科学基金(17657)
资助(16442)
成果(15497)
课题(12768)
项目编号(12037)
(11947)
重点(11754)
(11701)
(11073)
创新(10858)
(10773)
大学(10649)
期刊
(44699)
经济(44699)
研究(29439)
中国(25204)
(22178)
管理(20015)
(16742)
金融(16742)
教育(13193)
科学(10753)
学报(10490)
技术(10272)
(9796)
大学(8774)
财经(8167)
学学(7870)
财会(7491)
业经(7189)
会计(7022)
(6900)
经济研究(6140)
农业(5952)
图书(5904)
(5484)
现代(5224)
理论(5219)
通讯(5199)
会通(5171)
商业(4922)
实践(4707)
共检索到162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贺钟慧  韩珣  黄志刚  
本文以2014年6月27日交易所债券质押式回购准入标准调整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质押回购对信用债利差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准入标准提高会显著提升不再满足入库标准的信用债利差。机制在于,准入标准提升会弱化担保品在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信号效应”,进而提高信用债利差。进一步分析表明,准入标准提高会导致违约溢价的提升,而对流动性溢价作用并不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交易所回购准入标准提高对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影响也会对银行间市场形成溢出效应。本文对于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碧华  
国债回购交易中经纪人的职能和地位、金融衍生品种交易的巨大风险、经纪人承担担保责任的经验基础等方面,决定了经纪人在国债回购交易中的担保责任。同时,关于国债回购交易中经纪人承担担保责任的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将军  
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规定,对BT项目回购期提出建议,即回购期一般不应短于项目的缺陷责任期,且回购期与建设期合计不应超过10年。就回购期及支付方式对回购款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就回购担保重点阐述现行BT项目回购担保的类型以及选择原则。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小凤  周宗放  
本文在回购担保情境下,基于双重Stackelberg博弈,在对单一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效应基础模型以及外溢效应衍生模型,并以数值分析进行了验证后发现: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具有触发阈值,且当传染效应产生时,回购率、贷款利率和生产成本正向影响传染效应;而产品价格则负向影响传染效应。另一方面,回购率弱化了关联信用风险的正向外溢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供应链企业和贷款机构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杨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担保品作为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管理金融交易风险的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支持"平台",已开始出现在金融市场的不同业务中,其重要作用也日益明显。随之,对于金融担保品的管理需求也日益迫切。担保品管理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基础性的金融风控制度,能将复杂的信用风险转化为较容易计量和预测的市场风险,有助于控制风险,降低管理成本。近年来,由托管结算机构提供的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文静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作为股权质押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证券业务,因具有改善个人和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势受到了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青睐。随着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不断增加,质权人作为交易中的资金出借方,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此时对其所具有的强制平仓权、提前回购请求权等权利进行保护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文章以长江证券资管和乐视网为例,着眼于质权人的主要权利,在分析质权人权利保护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权利保护建议举措,期望为质权人权利保护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雪凤  杜浩然  吴凡  
信用担保是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美国三种主要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质押模式进行归纳分析,从法律、政策、担保机构和中介机构四个角度对中国知识产权信用担保质押实践提出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翎  行宇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亟待业务转型和创新。资本市场作为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资本市场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困难,据此提出强化尽职调查、做实投后管理、引入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夯实管理基础等建议,对银行资管更加合规稳健地参与该业务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雅蕾  宋玉阳  黄莉  
采用核心企业回购担保模式来规避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价格随机波动的风险,模型化了银行的存货质押融资决策,研究了下侧风险规避的银行在质押存货的期末价格服从随机分布时的最优贷款价值比决策问题,表明核心企业回购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押物的流动性风险,使得银行的贷款价值比增加,为现实中价格随机波动下回购担保融资贷款价值比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振宁  曾志江  刘文娟  
对统一授信模式下动态质押担保服务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将质押融资担保服务的定价分为两个部分:基准费用和附加费用,附加费用由四个部分决定:业务风险等级、贡献度、平均库存、价格更新费用。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处理得到了担保服务定价方法,对于物流企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收费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美清  
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是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交易最为活跃、成交金额最大的品种,其利率已经成为货币市场的代表性利率,同时也是我国短期金融产品定价的利率基准之一。本文试图寻找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研究各种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变量对该利率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振   周秀娟   郭晔  
本文以2013年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设立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的债务结构渠道。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通过降低企业银行间市场发债成本,显著促进债券被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企业的债券融资,起到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作用。(2)从债券市场和银行体系流动性来看,当债券市场担保品比例较高或者银行体系流动性较宽裕时,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对企业债券融资的作用效果会减弱。(3)从企业的内外部融资条件来看,当企业内部融资约束较大时,企业难发行债券;当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企业信贷约束小,债券融资需求小,两者都减弱了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的作用。(4)从债务结构来看,债券被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后,企业的银行借款下降,债券融资增多,债务结构得到优化。本文的研究对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更好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债务结构、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施明浩  
2013年版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在框架设计上采用了"通用条款+特别条款"的模式,在核心担保机制安排上引入了"盯市调整与质押替换"等创新制度,以期在维护债券市场流动性和管控风险之间达到统一。目前场内外债券回购交易差异较大,对于场外债券回购交易而言,可以借鉴前者领先一步的担保架构,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逐步引入账户质押等创新模式,发展出一套符合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体制。而这一担保制度的优化,亦对规范"代持养券"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忠良  包兴  郝云宏  
文章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研究背景,分析供应链金融保兑仓的融资过程,在银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以银行期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担保物质押率模型,并进一步得出担保物质押率的解析式。此外,文章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违约概率、回购价格、初始(违约)保证金比率以及担保物市场价格等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解释其对于质押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有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和提高利润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