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7)
- 2023(7422)
- 2022(6162)
- 2021(5906)
- 2020(5157)
- 2019(12046)
- 2018(12027)
- 2017(24795)
- 2016(13088)
- 2015(14495)
- 2014(14703)
- 2013(14432)
- 2012(13051)
- 2011(11552)
- 2010(11859)
- 2009(10841)
- 2008(10708)
- 2007(9565)
- 2006(8113)
- 2005(7516)
- 学科
- 济(57444)
- 经济(57391)
- 业(37958)
- 管理(37789)
- 方法(32782)
- 企(32182)
- 企业(32182)
- 数学(29924)
- 数学方法(29362)
- 财(15440)
- 中国(12646)
- 农(12443)
- 学(11244)
- 务(10323)
- 财务(10287)
- 财务管理(10267)
- 业经(10068)
- 制(9922)
- 企业财务(9830)
- 理论(9696)
- 贸(9318)
- 贸易(9311)
- 地方(9307)
- 银(9093)
- 银行(9074)
- 易(9042)
- 融(9031)
- 金融(9030)
- 行(8506)
- 农业(8381)
- 机构
- 大学(184145)
- 学院(183677)
- 济(75744)
- 经济(74223)
- 管理(71981)
- 理学(62921)
- 理学院(62239)
- 管理学(60753)
- 管理学院(60448)
- 研究(58649)
- 中国(46668)
- 京(37820)
- 财(37270)
- 科学(36305)
- 所(30074)
- 财经(29758)
- 农(29581)
- 中心(27352)
- 研究所(27275)
- 经(27189)
- 业大(27083)
- 江(26465)
- 经济学(23986)
- 北京(23591)
- 农业(23268)
- 财经大学(22511)
- 范(21744)
- 经济学院(21673)
- 州(21549)
- 师范(21468)
- 基金
- 项目(123961)
- 科学(98532)
- 基金(92742)
- 研究(85501)
- 家(81679)
- 国家(81093)
- 科学基金(70210)
- 社会(55471)
- 社会科(52829)
- 社会科学(52815)
- 基金项目(48104)
- 省(47860)
- 自然(47662)
- 自然科(46690)
- 自然科学(46679)
- 自然科学基金(45889)
- 教育(41066)
- 划(40479)
- 资助(40445)
- 编号(32820)
- 重点(27986)
- 部(27814)
- 成果(26128)
- 创(25682)
- 发(24879)
- 科研(24179)
- 教育部(24146)
- 创新(24036)
- 人文(23213)
- 国家社会(23211)
共检索到264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沅帆
在《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出台后,债券担保主体呈现多样化,担保债券发行人和担保人违约相关系数的求解成为债券信用评级的一大难题。本文给出了担保债券违约相关系数的求解模式,并探讨担保提高发行人债信等级的有效性。
关键词:
担保债券 违约相关系数 增信有效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债券违约 隐性担保 信息含量 刚性兑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柳永明 殷越
“唤醒效应”指危机事件可能会形成一种外部刺激,“唤醒”投资者获取之前忽视的信息,并对相似的风险因子重新评估,导致个别事件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本文利用超预期的AAA高评级国企债券永煤违约事件,验证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能够通过“唤醒效应”这一渠道进行传染,研究了“唤醒效应”传染引发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下降的程度、表现形式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此次违约事件“唤醒”并显著降低了AAA主体评级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除了传统信用分析维度,在ESG维度上,“唤醒效应”也显著降低了同为非ESG类型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唤醒效应”对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的降低作用与地方财政和地方信用状况紧密联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基于国企债券隐性担保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债券违约的“唤醒效应”传染理论,不仅扩展了“唤醒效应”的研究应用范围,而且充实了隐性担保文献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对加深理解“唤醒效应”传染,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违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欣越 徐涛
本文根据MLF担保品扩容所提供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D)检验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双市场发行的企业债在银行间市场上溢价率的前后变化,发现:MLF担保品扩容显著提高了AA+级企业债在二级市场上的溢价率,这一作用受银行担保品相对MLF投放量的稀缺性影响;同时,在一级市场上,该政策的信号作用降低了AA级企业债的发行利率,有效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解释了二级市场MLF担保品扩容部分失灵原因,同时也加深了对担保品作用与信号作用的认知。
关键词:
MLF 倍差法 信号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冷奥琳 张俊瑞 邢光远
截止2011年12月30日我国上市公司提供的担保余额超过7千亿元人民币,2007-2011年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提供或存在担保业务。目前研究关注担保对提供担保公司价值的影响,却忽视了违约风险在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间的风险转移是影响企业价值的根本原因。本文基于我国发行债券上市公司2007-2011年财务数据、对外担保情况以及公司债交易数据,测算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债券利差(公司债券与国债间到期收益率的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效果,揭示了提供担保业务对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险防范措施完备的情境下公司提供担保业务并不会增加公司的违约风险;当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家时,存在对外担保风险管理不足或者利益...
关键词:
对外担保 担保人 违约风险 利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杜松海 侯志伟 吴文杰
迄今为止的境外债券融资中,非银行担保人和发行人之间通常存在垂直的股权关系,与发行人无股权关系的专业担保公司显著缺席。实际上,担保公司为境外债券提供担保并无法律障碍,且在2020年已由四川发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江投控美元债发行中成功实践。随着近期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担保公司增信的结构有望进一步在境外债市场、特别是2022年快速崛起的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市场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境外债券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孔求是
论文根据国内债券市场惯例,阐述了"技术性违约"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国内债券"技术性违约"的诸多案例,并针对发行人的信用评级、企业性质、所属行业、财务数据等,归纳出一些共性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技术性违约"对发行人在后续债券兑付、新发行债券、企业高管责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认为"技术性违约"会导致企业发行债券再融资的困难明显增加,进而企业存量债务的信用风险将会攀升。最后从承销机构的内部工作机制、发行人自身行为两个角度,提出了防范技术性违约风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债券 技术性违约 风险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任兆璋
本文在Duffie-Singleton的简约化框架内构造了流动性风险影响下的可违约债券定价模型。模型通过假设市场利率与违约过程的独立,推导出了债券定价模型的解析形式。与国外研究成果不同,本文模型中的流动性过程具有均值回复和条件异方差特性,与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更为相符。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可违约债券 简约化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季朗磊 张婧屹
近年来,基于担保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频频亮相,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文章对传统金融加速器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包含央行担保品框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着重探讨了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所产生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外移效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可以通过违约风险外移效应而降低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也会提高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降低社会福利;第二,经济面临负面冲击时,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所产生的违约风险外移效应可以抑制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稳定宏观经济;第三,信贷资产抵押率与总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取决于政策工具,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下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但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较小;第四,担保品扩容之后,扩张性借贷便利操作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大,并使通胀率显著下降。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基于担保品框架的借贷便利工具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淼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加之企业现金流恶化、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4年3月4日,发生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公募债券利息违约事件——"11超日债"延迟利息支付,我国公募债券的"零违约"被打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随后,我国债券市场的
关键词:
债券违约 实质性违约 债券市场 债务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小青 郭典典
2015年1月26日"12东飞01"中小企业私募债(简称"12东飞01债")正式宣告违约,作为担保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竟声称没有责任为发行人清偿本息,担保纠纷的持续升级引发了债券市场激烈的讨论。通过分析东飞债信用违约事件的前因后果,探究中小企业私募债频繁违约给市场参与者、监管者及私募债市场带来的反思,以期为我国建立成熟完善的私募债市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慕文涛 段辰菊 李谦
文章从信用违约风险的角度对无担保企业债收益率进行分析,通过构造度量经济体信用风险水平的CVI指标和选取适当的宏观经济变量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等),运用"回归和时间序列ARMA组合"模型对我国无担保企业债的收益率建模,得到了统计上显著并且经济意义合理的结果。该模型有较高的数据拟合和预测能力,可以用于预测无担保企业债未来的收益率水平,对无担保企业债的投资决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玉博 余来冬 王宇斯
中国债券市场尚处在培育期,然而,多年保持的债券违约"零纪录"在两年前被打破。2014年3月,民营企业超日太阳能未能支付一笔到期利息,成为国内公司债券市场违约的第一个案例。而2015年4月,电力设备制造商保定天威因未能支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成为首个国企债券违约案例。2016年,国内债券市场连续发生多起债券违约案例,并一度造成债券价格的大幅回调。截至2016年6月,国内债券市场实质性债券违约已有18例,涉及债券24只,其中仅3月份以来就有11例,涉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雨田
2016年,中国银行在伦敦成功发行首支中国绿色资产担保债券并取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发行主体本身的高信用、对资产池的充足监管、资产监管人首创的预先授权机制等,都是本期债券取得高评级的原因。对本期债券增信手段的分析为今后资产担保债券提高信用等级带来重要启示:金融机构乃至国家要提升自身信用水平、对资产进行充足监管、为方便债权实现进行制度创新、借鉴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手段、政府要进行有力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