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6)
2023(11710)
2022(10227)
2021(9705)
2020(8153)
2019(18768)
2018(18940)
2017(37182)
2016(20252)
2015(22623)
2014(22641)
2013(22583)
2012(20576)
2011(18493)
2010(18497)
2009(16876)
2008(16321)
2007(14464)
2006(12708)
2005(10888)
作者
(58068)
(48816)
(47974)
(45805)
(30514)
(23273)
(21663)
(19238)
(18356)
(17043)
(16578)
(16168)
(15172)
(15065)
(14730)
(14716)
(14569)
(14249)
(13806)
(13607)
(12180)
(11968)
(11707)
(11143)
(10971)
(10821)
(10738)
(10682)
(9801)
(9580)
学科
(83731)
经济(83641)
(63085)
管理(53745)
(47328)
(42219)
企业(42219)
方法(36773)
数学(32250)
数学方法(31868)
农业(31472)
业经(22243)
中国(20322)
(19207)
地方(17602)
(17435)
(16026)
(13845)
贸易(13839)
(13468)
技术(12646)
理论(12253)
(12140)
环境(12070)
(11917)
(11917)
财务(11848)
财务管理(11825)
(11769)
(11688)
机构
学院(286380)
大学(284082)
管理(118144)
(114638)
经济(112174)
理学(103602)
理学院(102555)
管理学(100871)
管理学院(100386)
研究(93289)
中国(69838)
(64843)
(59650)
科学(59336)
业大(50595)
农业(49656)
(48375)
(46666)
中心(43204)
研究所(42667)
(41062)
财经(39368)
北京(37090)
(36876)
师范(36557)
(35948)
(33218)
经济管理(33185)
(33104)
经济学(32287)
基金
项目(200982)
科学(157773)
研究(148316)
基金(145532)
(126317)
国家(125197)
科学基金(107793)
社会(92570)
社会科(87330)
社会科学(87303)
(79717)
基金项目(78542)
自然(70398)
自然科(68693)
自然科学(68679)
自然科学基金(67469)
教育(66190)
(65678)
编号(62298)
资助(59321)
成果(49342)
(44340)
重点(44138)
(43486)
(41399)
课题(41092)
创新(38541)
科研(38202)
教育部(37477)
人文(37292)
期刊
(128365)
经济(128365)
研究(80598)
(66635)
中国(51843)
学报(46776)
农业(45415)
科学(43368)
管理(38486)
大学(36111)
学学(34362)
(34005)
教育(28212)
业经(26859)
(25016)
金融(25016)
技术(24481)
(20865)
问题(18090)
财经(17992)
经济研究(17681)
(15392)
(15149)
技术经济(14550)
科技(14531)
农业经济(14312)
图书(14210)
理论(14198)
农村(14000)
(14000)
共检索到407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保利失权);二是将农村集体组织农地所有权短期转让给承包农户(保权失利);三是将农村集体组织农地所有权短期转让给承包农户,承包农户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保权保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洪银  
农地权益实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农地权益参差不齐,具有非生产性、非统一性、非公平性特征。基层政府应公平农村土地代际分配,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物权债权化,保障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土地财产权益。输出地和常住地政府应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公共预算,以就业和住房问题为核心,发展农村"两后生"职业教育,分类分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工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明义  
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健全农地市场制度与机制,如完善农地法律制度,确立市场交易规则;健全政府规制机制,严格市场监督、规范仲裁;建立土地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组织市场运作;扶持农地市场中介,逐步完备农地融资市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城乡统一社保体系等。惟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富强  
抵押贷款的农地主体增加,权益分散,危及使用权益。使用权益保障是关键。使用权益与抵押权益有矛盾。如果抵押权益在经营权益中实现,使用权益低于经营权益。使用权益保障引发问题。优先保障使用权益与抵押权益,权益重心后移。使用权益等于经营权益,抵押权益挤占承包财产权益,损害农户权益。性质不同的承包财产权益与抵押权益错配,理论与实践矛盾,可将农地所有权让渡给承包农户,保障农户所有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凌啸  顾庆康  
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地抵押是我国农地问题的两大难点。若二者能够协同发展,既可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也可以撬动农地财产权能。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土地托管与农地收益抵押协同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探讨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地抵押协同发展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实现了良好的抵押土地价值评估机制,提高了标的物的违约处置能力,破解了农地收益抵押中的核心问题;农地收益抵押满足了参与土地托管农户的资金需求,保障了土地托管合约的稳定性。因此,"土地托管+收益抵押"模式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可以从政策上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土地托管,并鼓励其开展多样化的农地收益抵押融资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张伟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核心在于农民土地利益的实现与发展,进而需完善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机制。基于农村社区发展的视角,从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利益产生和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和利益保障、利益发展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在分析农户禀赋、农地流转风险、土地利益相关者、农村制度环境等农村社区发展要素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的基础上,创新农民培育、风险防范、纠纷解决、制度保障,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机制,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以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翠英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以来,曾一 度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 是,由于前期思想与理论准备不足,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近些年日益显现。 尤其是土地所有权制度方面的诸多漏洞,导致了农民无论作为个人还是 集体都无法享有法律在名义上赋予的农地所有权,从而在土地使用权、收 益权和转让权等各方面受到种种侵犯,最终造成农民的普遍贫困。要改 变这种现状,必须大胆改革现行农地产权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卫民  
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农地流转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认为农地流转中一定要让利于民,遵循平等保护和确保收益的价值理念,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规范政府职责是核心,构建市场机制是关键,完善社保体系是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蔷  
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过程中,农村金融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和投入不足的突出矛盾。因此,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成为探索农村金融借贷抵押最为关键的抵押融资品。通过分析农地抵押融资产生的现实背景,提出当前在农地抵押融资实践探索中土地收益权抵押融资模式具有规避现行法律障碍,避免农民失地的风险,对土地收益权的评估更易操作,处置变现更加容易,贷款风险相对可控,担保体系更易搭建等比较优势,继而对推动农地收益权抵押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过文俊  
当前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征地补偿过少等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普遍存在。维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之生存权和发展权应特别重视以下问题: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政府不再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运行;统筹城乡土地市场管理,变计划经济色彩的“补偿”为市场化的“赔偿”;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丹   白凡   张军涛  
消费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我国城镇化现状,着眼于就近城镇化这一群体,运用2014—2020年四期CFPS混合截面数据,借助最小二乘法(IV)等实证模型,分析保留农地权益对就近城镇化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农地权益有助于优化就近城镇化家庭的消费结构,并且这种影响在中老年家庭、中上收入水平家庭、中部及东部地区家庭、无流动性约束以及高水平农地收益权保护的家庭中尤为显著;不确定性风险限制了保留农地权益对家庭消费结构的正面影响,而农地流转和农地租金收入有助于改善就近城镇化家庭消费结构。因此,应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家庭的土地权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公平高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使就近城镇化家庭“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梳理国内外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受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对策等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研究结果表明:1学术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没有达成共识;2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权稳定性、地方政府行为监管、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对策等进行了探索;3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方法为主,还包括计量经济分析、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4研究视角以宏微观经济学为主,并包含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今后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