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2)
- 2023(16897)
- 2022(13913)
- 2021(12867)
- 2020(11000)
- 2019(24545)
- 2018(24061)
- 2017(46058)
- 2016(24521)
- 2015(27505)
- 2014(27167)
- 2013(26656)
- 2012(23898)
- 2011(20460)
- 2010(20567)
- 2009(19244)
- 2008(19633)
- 2007(17143)
- 2006(14690)
- 2005(13308)
- 学科
- 业(101984)
- 济(98966)
- 经济(98821)
- 管理(96186)
- 企(93311)
- 企业(93311)
- 财(47300)
- 方法(45176)
- 数学(35906)
- 数学方法(35485)
- 业经(32934)
- 农(31191)
- 务(30484)
- 财务(30429)
- 财务管理(30366)
- 企业财务(28815)
- 制(25661)
- 中国(24992)
- 农业(21709)
- 技术(20049)
- 理论(19174)
- 体(18806)
- 策(18384)
- 划(17731)
- 和(17514)
- 体制(16243)
- 地方(16145)
- 银(16006)
- 银行(15997)
- 贸(15817)
- 机构
- 学院(341093)
- 大学(336052)
- 济(142888)
- 管理(142860)
- 经济(140210)
- 理学(122754)
- 理学院(121682)
- 管理学(120091)
- 管理学院(119418)
- 研究(99216)
- 中国(82040)
- 财(81728)
- 京(68212)
- 财经(60500)
- 科学(55052)
- 经(54806)
- 江(52285)
- 中心(48642)
- 农(48342)
- 所(46562)
- 业大(44547)
- 财经大学(44486)
- 经济学(43692)
- 北京(41639)
- 州(40603)
- 研究所(40445)
- 商学(39918)
- 经济学院(39553)
- 商学院(39551)
- 范(38485)
- 基金
- 项目(223475)
- 科学(180242)
- 研究(169602)
- 基金(166496)
- 家(141404)
- 国家(140146)
- 科学基金(125183)
- 社会(111335)
- 社会科(105707)
- 社会科学(105684)
- 基金项目(88064)
- 省(87075)
- 自然(79120)
- 教育(78089)
- 自然科(77382)
- 自然科学(77365)
- 自然科学基金(76060)
- 划(71221)
- 编号(68920)
- 资助(66345)
- 成果(55785)
- 部(50680)
- 创(49499)
- 重点(49288)
- 制(48128)
- 国家社会(46882)
- 发(46536)
- 课题(45569)
- 创新(45525)
- 教育部(45049)
- 期刊
- 济(158680)
- 经济(158680)
- 研究(101007)
- 财(75674)
- 中国(67772)
- 管理(57039)
- 农(44331)
- 学报(42541)
- 科学(41179)
- 大学(34669)
- 学学(32794)
- 技术(31944)
- 融(31865)
- 金融(31865)
- 财经(31127)
- 教育(30762)
- 农业(30205)
- 业经(27470)
- 经(26631)
- 经济研究(25193)
- 会计(24065)
- 财会(23371)
- 问题(20264)
- 业(18273)
- 技术经济(18199)
- 理论(16388)
- 现代(16184)
- 版(15750)
- 通讯(15504)
- 会通(15451)
共检索到514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飞 吴秋生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视角,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有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在披露非财报内控缺陷后,应计盈余管理质量和真实盈余管理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企业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结论说明,评价非财报内控并披露非财报内控缺陷是有用的、必要的,但不能因此放松财报内控建设、评价和信息披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芦雅婷 张俊民
文章以2008-2016年沪深A股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任产生与决策机制,考察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盈余信息含量。实证结果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降低了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信任程度,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在控制内生性后,我们的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任环境良好地区或经高质量内控审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其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并未显著降低盈余信息含量。研究结论为我国更严厉的内部控制监管规则的建立具有决策相关性提供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李瑞敬
本文以2012、2013年按照相关规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926家深市主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及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与披露后的经济后果结合起来分析发现,在被相关监管机构强制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情况下,研究期间样本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财务报告质量会显著影响股票市场反应,而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却不会引起市场的显著反应。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财务报告质量 市场反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高良 齐保垒 李留闯
本文以2008年深市494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经营更加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更不完善;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峻松 王春芳
内部控制缺陷是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按来源的不同,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会降低,且无论是运行缺陷还是设计缺陷都会降低其财务报告质量,但设计缺陷降低其财务报告质量的程度更大。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复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反而进一步降低,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的修复并没有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齐保垒 田高良 李留闯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如果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无论是管理层无意识的误报财务信息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目的故意操纵财务信息,都会降低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利用2007年~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会计稳健性、应计质量和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3个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的经营特征和行业特征以及公司是否为国有控股和是否为ST公司后,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和应计质量均显著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但是这两类公司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别并没有得到很好证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忠泊 田高良
从会计信息稳健性、可操控应计利润和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考察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作用。通过应用Basu模型、Jones模型、Richardson模型的截面、差分和混合数据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与审核对会计信息稳健性、可操控应计利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性披露与审核没有显著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我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乏强制性的规定,需要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和审核设立规范的标准和程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陈刚 刘桂春 姜亚凝
以深圳主板市场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财务报告重述、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财务报告重述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因公司前期年度报告存在缺陷而进行重述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将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划分为财务报告层面缺陷和公司层面缺陷,财务报告重述与二者都呈显著正相关,而审计师变更仅与财务报告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单方面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保垒 田高良
本文对2008年深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企业内控缺陷披露的经济因素以及管理者发现和披露内控缺陷的动机。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披露内控缺陷的企业,披露内控缺陷的企业经营更加复杂,上市时间更短,近期经历了兼并重组或注册会计师变更,对内部控制建设投入的资源更少。同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更多的经历了财务报告重述,聘请的外部审计师的质量更低。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会计信息披露 财务报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瑶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13~2015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样本中投资不足的数量较投资过度的数量占大多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问题;在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下,公司如果存在融资约束,企业更倾向于投资不足;在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下,公司如果不存在融资约束,那么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本文为外部投资者投资做出正确的引导,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蓝莎 苗泽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数量迅速壮大,上市公司内部监管问题层出不穷,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2014—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实证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企业价值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充分性与企业价值创造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若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数量对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若考虑其他控制变量则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数量对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效率无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企业价值创造效率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孔凡峰
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减少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债务成本。然而,企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否会导致较高的债务成本?基于2008年~2010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会有较高的债务成本,内部控制在债务成本上的有用性主要来源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到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债务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超 刘星
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是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信息之一,其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在时序上的关系。基于我国当前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现状的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前一期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披露后一期的过度投资倾向有所减弱;对于审计监督较弱、披露充分性较低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以上结果在控制自选择偏差等影响后仍然成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可靠性还较弱,但缺陷信息披露行为对特定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可靠性 投资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齐保垒 田高良
以2007、2008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把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分为经营复杂性、会计风险和内部控制建设三个方面。在控制上市公司是否为国有和是否为ST或*ST后,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经营更加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更不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核心,财务报表重述是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和认定的重要迹象之一,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上述之间关系处理不当。本文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深市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样本企业财务报表重述具体事项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财务报表重述上市公司应以财务重述事项作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迹象的观点,并指出了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外披露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报表重述 内部控制缺陷 识别 认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