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2)
2023(8864)
2022(7243)
2021(6443)
2020(5403)
2019(12037)
2018(11533)
2017(22712)
2016(11779)
2015(13147)
2014(12738)
2013(12713)
2012(11788)
2011(10344)
2010(10572)
2009(10356)
2008(9594)
2007(8905)
2006(8216)
2005(7789)
作者
(32468)
(27099)
(26849)
(25796)
(17276)
(13100)
(12474)
(10554)
(10138)
(9938)
(9167)
(9155)
(8847)
(8704)
(8415)
(8400)
(8110)
(7990)
(7978)
(7778)
(6775)
(6565)
(6465)
(6170)
(6167)
(6090)
(6023)
(5969)
(5413)
(5308)
学科
管理(49366)
(46752)
(46016)
经济(45947)
(43005)
企业(43005)
(26221)
金融(26221)
(24475)
(24041)
银行(24037)
(23170)
方法(20486)
(19532)
财务(19504)
财务管理(19475)
中国(19110)
企业财务(18537)
数学(17805)
数学方法(17639)
(15752)
业经(12876)
中国金融(11137)
(11038)
(10481)
地方(10023)
环境(9858)
体制(9221)
技术(8613)
理论(8501)
机构
大学(166311)
学院(165636)
(72235)
经济(70758)
管理(67514)
理学(57094)
理学院(56643)
管理学(55960)
管理学院(55650)
研究(49405)
中国(48335)
(41568)
(32971)
财经(32430)
(29419)
中心(27273)
科学(25657)
(25413)
财经大学(24426)
经济学(23574)
(23180)
(22668)
金融(22218)
(22024)
(21585)
经济学院(21529)
银行(21243)
(21208)
北京(20760)
商学(20376)
基金
项目(105071)
科学(84086)
基金(79643)
研究(77808)
(67746)
国家(67177)
科学基金(60018)
社会(52595)
社会科(50298)
社会科学(50287)
基金项目(41790)
(39704)
自然(37645)
自然科(36864)
自然科学(36859)
自然科学基金(36261)
教育(34481)
(32659)
资助(32590)
编号(30701)
成果(25955)
(23524)
重点(23070)
国家社会(22894)
(22430)
(21495)
教育部(21216)
人文(21118)
创新(21052)
(20990)
期刊
(75893)
经济(75893)
研究(51391)
(38057)
(36781)
金融(36781)
中国(32039)
管理(25006)
学报(23205)
科学(19198)
(18969)
大学(17864)
财经(17449)
学学(16752)
(14746)
经济研究(12619)
财会(12120)
技术(11852)
教育(11203)
农业(11179)
业经(11137)
图书(10910)
会计(10714)
理论(10561)
实践(9583)
(9583)
问题(9341)
(8227)
通讯(8026)
会通(8008)
共检索到263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晨  刘聃  陈小雪  
构建多维度绿色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2016~2019年上半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的93只绿色公司债为样本,实证检验绿色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公司债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关注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披露高质量的绿色信息能够降低绿色公司债融资成本,且在国有企业中效果更加明显。现阶段,投资者除了通过公开披露的绿色信息评估绿色债券风险,还会分析产权性质背后的政府关联在实现绿色效益时的积极作用,国有产权性质会降低投资者因发债公司绿色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而要求的风险补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现有文献大多探讨ESG的益处,但这难以解释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低披露率现象。本文基于融资结构中占比最高、依赖性最强的债务融资视角,探索微观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企业ESG信息披露数量越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并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较为主观且难以验证的环境(E)和社会责任(S)维度。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凸显了非财务信息的“类保险”作用,体现为削弱了ESG信息披露数量与债务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区分债务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上述结论主要体现在短期债主导的企业。从时间维度上看,ESG信息披露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披露年限增加逐渐减弱,并且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出现反转。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会计稳健性提升、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和媒体报道增加均有助于缓解ESG信息披露的不利影响。机制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数量通过传递短期经营压力信号和提升信息漂绿风险两条路径提高了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文章阐述了新兴经济体ESG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荣凤芝  胡舒婷  赵明浩  
绿色债券作为直接融资工具,能够更好地满足环保项目的融资需求,然而,当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探究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上市公司发行的139只贴标绿色债券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与信用利差法,分别对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成本进行了测度,并结合理论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贴标绿色债券融资成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硬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对于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效果更加明显。最后,结合我国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有关监管机构应积极建立并完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雪松  李闻  廖望  郑宇新  
政府官员具备何种特质能够促进政府在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发挥有为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工作经历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2008—2020年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利用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地方官员的企业工作经历能够提高官员对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的认知与应对能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会更加强调企业债务融资问题,并且积极提出更多实际举措。接着,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官员企业经历显著降低了官员主政辖区内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并且当官员企业经历类型为管理层经历时更为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经历使得官员能够准确识别规模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缺乏银企联系的企业所处债务融资困境,并通过增加地区信贷投放量、优化地区商业信用环境与加强地区金融数字化建设来有效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本文从工作经历角度探究官员对辖区内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展了此前探讨官员经历特征的经济影响相关文献,也为精准选拔与培养各类政府官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邹冉   郑晓宇   阮琳槟   许庆锋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绿色信息披露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债券发行定价视角探讨债券绿色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非绿色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其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绿色项目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绿色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债券发行定价,而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将提高债券发行定价。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通过传递企业价值提升的积极信号降低了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券发行定价下降;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则传递出企业违约风险增加的消极信号而导致债券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债券发行定价。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机会型”和“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绿色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中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李润琪  
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级别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级别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银行业多样性和降低企业的投融资错配程度对债务融资成本形成显著的中介因子效应。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结构优化,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这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融资负担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林  林思宜  钱淑芳  
"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低碳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221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异质性视角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技术创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的交互效应。实证结果发现:(1)环境信息披露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缓释效应在民营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中尤为显著;(2)绿色技术创新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且缓释效应不受企业产权性质、环保属性、行业竞争程度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限制;(3)考虑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时,发现企业的融资约束缓释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强化;(4)从外源融资渠道看,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增加信贷融资来缓解融资约束,但交互效应反而抑制了信贷融资。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角度为企业提供了缓解融资约束的新思路与经验证据,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万超  柴尚蕾  张宏燕  张珂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以我国沪深股市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指引》政策出台后企业债务融资替代行为特征,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深入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以来,重污染企业的非流动性负债融资显著下降,而流动性负债和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的替代性融资方式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融资规模角度来看重污染企业为获得更多信贷支持,有积极主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而环境信息披露并未显著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建军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均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绿色创新显著加强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银行借款规模和期限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尤其要督促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资源能源节约量的定期定量披露;企业应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国有企业应大力加强绿色创新;银行应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旭  杨有德  王兰  
绿色创新是调和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关键途径。然而,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围绕绿色创新所形成的金融体系尚未充分发挥其创新平滑作用。基于信息披露视角,本文匹配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绿色专利与信息披露数据,利用门槛模型,重点探讨信息披露在外部融资对绿色创新驱动过程中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披露在债权融资与政府补贴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说明信息披露过低引发的管理层机会主义和投资者监督乏力,是造成外部融资对绿色创新平滑失效的重要前因。相较而言,股权融资对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并不依赖于企业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对外部融资的促进作用具有“双刃剑”效应,当信息披露超过第二门槛阈值时,债权融资与政府补贴的促进效应减弱。表明信息披露过高引发的技术溢出,损害了投资者对绿色创新收益排他性的预期;信息披露的门槛效应遵循产权制度逻辑,相较于国有企业,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绿色创新的评估与治理,更加依赖于企业信息披露。本文有利于打开外部融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黑箱”,能够有效阐释创新融资理论的研究悖论,为中国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菁  
本文选择2009-2017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碳会计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将绿色技术创新引入两者关系研究中,发现: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绿色技术创新不仅能直接缓解重污染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还显著增强了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欣  董竹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本文通过切入绿色创新的研究视角,以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这一促进效应综合体现在绿色创新质量、绿色创新数量和绿色创新总量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通过外部资源效应和外部压力效应进而作用于绿色创新。结合市场调控型环境规制工具研究发现,在促进绿色创新的过程中,环境信息披露与事前引导类环境规制工具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呈现互补效应、与事后惩罚类环境规制工具排污收费呈现替代效应。最后,基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产品市场竞争较弱的行业、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辉   付月   李艺  
文章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合法性理论,利用2013—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碳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主要表现为绿色专利数量和质量同步显著提升,且专利结构实现了优化;缓解融资约束和资本更新是碳信息披露绿色创新效应的传导机制;碳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效应在民营企业、重污染企业、低碳排放地区和低环境规制强度地区更显著;唯有实质性绿色创新才能提升制造业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且碳信息披露可以强化这一激励效应。研究结论为评估碳信息披露制度的运行效果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驱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会计信息相关性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2008—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周转率和费用率作为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其代理成本越低。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文章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相关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会计信息相关性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2008—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周转率和费用率作为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其代理成本越低。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文章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相关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