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
- 2023(2056)
- 2022(1783)
- 2021(1669)
- 2020(1490)
- 2019(3624)
- 2018(3452)
- 2017(7815)
- 2016(4097)
- 2015(4688)
- 2014(4458)
- 2013(4528)
- 2012(4206)
- 2011(3677)
- 2010(3524)
- 2009(3158)
- 2008(3157)
- 2007(2652)
- 2006(2157)
- 2005(1764)
- 学科
- 济(22990)
- 经济(22967)
- 业(17687)
- 方法(16659)
- 管理(16245)
- 数学(15934)
- 数学方法(15909)
- 企(15722)
- 企业(15722)
- 财(9943)
- 务(8047)
- 财务(8047)
- 财务管理(8029)
- 企业财务(7835)
- 农(3795)
- 中国(3647)
- 制(3621)
- 贸(3409)
- 贸易(3408)
- 易(3316)
- 业经(3283)
- 技术(2933)
- 体(2817)
- 农业(2763)
- 地方(2753)
- 融(2663)
- 金融(2663)
- 体制(2493)
- 银(2422)
- 银行(2422)
- 机构
- 大学(58249)
- 学院(57269)
- 济(29167)
- 经济(28877)
- 管理(26464)
- 理学(23898)
- 理学院(23760)
- 管理学(23598)
- 管理学院(23488)
- 财(15022)
- 研究(13309)
- 财经(12678)
- 经(11722)
- 中国(11232)
- 京(10290)
- 经济学(10224)
- 财经大学(9794)
- 经济学院(9552)
- 商学(8864)
- 商学院(8815)
- 经济管理(7379)
- 融(7125)
- 金融(6972)
- 江(6909)
- 中心(6656)
- 业大(6398)
- 北京(6033)
- 工商(5764)
- 科学(5469)
- 州(5462)
- 基金
- 项目(39251)
- 科学(32530)
- 基金(31774)
- 研究(28850)
- 家(26148)
- 国家(25961)
- 科学基金(23985)
- 社会(21133)
- 社会科(20299)
- 社会科学(20295)
- 基金项目(17337)
- 自然(15105)
- 自然科(14811)
- 自然科学(14809)
- 自然科学基金(14604)
- 教育(13919)
- 省(13905)
- 资助(13565)
- 划(11543)
- 编号(10482)
- 部(10342)
- 教育部(9749)
- 人文(9735)
- 国家社会(9237)
- 创(8466)
- 大学(8355)
- 重点(8275)
- 社科(8113)
- 制(8068)
- 成果(8032)
共检索到72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钰凯 胡本源 岳俊侠
本文基于2016年A+H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审计质量样本组中,相比于披露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披露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和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通过影响异常现金流量和异常生产成本,进而抑制了真实盈余总量,但对异常酌量性费用没有影响。结论表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对两类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费青青 王博 逯东
基于"紧密-松散"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两个文化维度,研究了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密型文化"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而促进真实盈余管理,而"个人主义文化"则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证实了文化迎合现象的存在;(2)当上市地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差异较大时,这种文化迎合行为更为显著;(3)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逐步减弱。从文化迎合视角讨论了某类文化对起源于不同文化的公司行为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应对异国或异地文化差异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凤丽 陈娇娇
2016年A+H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为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全面实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17年是A+H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第二年,在掌握2017年A+H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比A+H股上市公司2016年报首次和2017年报第二年度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和披露,追踪观察与分析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内容、审计应对程序的实施等具体情况,并针对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认定和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升审计师关键审计事项确认和披露的充分性和合理性,为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和不断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柳木华 雷霄
利用手工收集的A股上市公司2017年新式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据,证明审计师利用专家工作应对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公司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利用估值专家的工作有助于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有助于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研究还发现利用专家工作抑制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限制管理层对产品生产成本和操控性费用的调节行为来实现的。另外,在公司治理水平低、信息环境差的公司中利用专家工作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显著。研究贡献在于为审计师利用专家工作的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也证明了新式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有助于评价审计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刚 曾旭
文章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统计结果发现:1 937家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共披露4 087项关键审计事项,有关收入和资产减值的关键审计事项最多;不同行业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各有侧重,能够体现其行业特征。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但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耗费更多的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丹 陈俊涛
本文分析审计师的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以A+H股公司的审计师为例,对比分析其审计的A+H股公司与A股公司的审计质量。为克服事务所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引入市场环境、市场集中度指标及企业性质作为外生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相对A股公司,经审计师审计的A+H股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更低,表明审计师对A+H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高于A股公司。进一步地,无论是四大审计师还是本土审计师,这种审计质量差异都存在。这意味着审计师具有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面对不同的制度环境约束,审计服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相关制度约束,增加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抑制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健 曲晓辉
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关联交易发生的概率和规模、资本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从应计和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操控性应计、操控性收入水平正相关,上市公司为了掩饰关联交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存在正向盈余管理的行为。另外,资产负债率与关联交易正相关,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说明在高负债约束条件下关联交易更容易发生,但也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单一类型的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均衡,只有把所有关联交易作为整体来考察,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才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关联交易 资本结构 盈余管理 操控性收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孔宁宁 闫希
本文以1993~2006年间我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交叉上市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实现交叉上市后,可以将获取的低成本外源融资投资于盈利项目,从而实现更快的外源融资成长。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资本市场对交叉上市短期利弊争论的误区,对指导交叉上市公司作出正确决策和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交叉上市 外源融资 公司成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安灵 张倩倩 邱德旺
本文从投资者保护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我国2010-2012年A+H股公司与纯A股公司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差异,研究交叉上市对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交叉上市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管理层操纵会计盈余,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改善投资者保护水平。在国际市场严格的市场监督和健全法制体系下,交叉上市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交叉上市 会计信息透明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伍利娜
审计收费作为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在资本市场与会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盈余管理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那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收费呢?自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需要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本文选取了2001年报按照证监会要求披露审计费用的28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
关键词:
审计费用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建新 王涛
一、引言关键审计事项所披露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增加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高审计项目的透明度,完善我国审计报告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自《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第701号——在独立审计师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ISA701)颁布之后,我国资本市场积极跟进。财政部制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要求A+H股上市公司自2017年1月1号(其他上市公司自2018年1月1号)开始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失败 案例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璐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前景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盈余管理三因素理论,选取2009—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业绩期望落差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业绩期望落差状态的企业,随着其落差程度的扩大,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拓展了已有文献对企业业绩反馈后果的认识,丰富了企业盈余管理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娜 祁怀锦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披露的公司;强制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自愿披露的公司;且上市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前预期到了盈余管理后的盈利状况,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或"迎合"业绩预告制度。研究还发现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差与负债高的公司更可能从事盈余管理。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为提高业绩预告信息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业绩预告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业绩预告 盈余管理 随意性应计利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敬忠 韩传模 王英允
近年来由于信息披露而导致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诉讼案例时有发生并引起研究者关注,本文使用2004年1季度到2007年4季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检验了公司诉讼风险对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精确性、及时性选择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降低高质量盈余预告的诉讼风险和成本,并对故意误导投资者的低质量的盈余预告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实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共赢及盈余预告制度设置的初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卫秋 邹苏苏
本文以2006~2010年间深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考察了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少。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确实能够减轻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能够缓和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以及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此外,研究还发现,行业竞争水平以及股权性质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披露质量 信息不对称 现金持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本地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期望—绩效差距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合并商誉减值:经济因素还是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基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转换视角的研究
审计师变更、盈余操纵与审计师独立性——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