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7)
2023(6268)
2022(5274)
2021(4663)
2020(3824)
2019(8629)
2018(8343)
2017(16766)
2016(8815)
2015(9604)
2014(9718)
2013(9808)
2012(9430)
2011(8698)
2010(8937)
2009(8344)
2008(7984)
2007(7186)
2006(6578)
2005(6189)
作者
(26856)
(22696)
(22575)
(21764)
(14660)
(10835)
(10217)
(8726)
(8525)
(8118)
(8017)
(7602)
(7400)
(7398)
(7270)
(6920)
(6678)
(6601)
(6377)
(6206)
(5826)
(5580)
(5507)
(5244)
(5200)
(5138)
(5086)
(4697)
(4693)
(4412)
学科
(62841)
经济(62787)
管理(26671)
(23358)
方法(20298)
(19002)
企业(19002)
数学(17755)
数学方法(17646)
地方(15678)
(12300)
地方经济(11972)
中国(11454)
业经(10763)
(10073)
(9866)
(8068)
(7437)
金融(7437)
农业(7299)
(7129)
经济学(6992)
(6711)
银行(6693)
环境(6661)
(6643)
(6600)
贸易(6593)
(6447)
(6403)
机构
大学(137035)
学院(136472)
(69782)
经济(68673)
研究(51635)
管理(49612)
理学(42637)
理学院(42127)
管理学(41534)
管理学院(41258)
中国(38230)
(30603)
科学(29498)
(27768)
(26590)
财经(24553)
研究所(24018)
经济学(23533)
(22346)
中心(21996)
(21921)
经济学院(20835)
(20245)
财经大学(18333)
业大(18209)
(18025)
北京(17359)
农业(17011)
(16288)
师范(16100)
基金
项目(86936)
科学(69293)
基金(65784)
研究(60853)
(57937)
国家(57547)
科学基金(49114)
社会(42511)
社会科(40471)
社会科学(40461)
基金项目(34154)
(32519)
自然(30890)
自然科(30216)
自然科学(30207)
自然科学基金(29711)
资助(27310)
(27185)
教育(27010)
编号(21428)
(19873)
重点(19799)
(19604)
国家社会(18790)
成果(17804)
(17610)
(17427)
教育部(17262)
人文(16731)
创新(16658)
期刊
(82882)
经济(82882)
研究(45029)
中国(25096)
(24109)
学报(21873)
管理(20870)
科学(20140)
(19912)
大学(16520)
学学(16053)
经济研究(15108)
财经(13802)
(13392)
金融(13392)
农业(13090)
(12102)
技术(11162)
问题(10563)
业经(10389)
技术经济(8692)
(8015)
统计(7826)
世界(7768)
教育(7620)
国际(6996)
(6849)
经济管理(6672)
(6651)
经济问题(6628)
共检索到211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志星  叶航  汪丁丁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林·杨格  贾根良  
本文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推荐,由他的博士生贾根良翻译并附有介绍文章,此文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篇代表作,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80年代中期以来,新增长和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以及布赖恩·阿瑟对报酬递增“路径依赖”过程的处理,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报酬递增理论的浓厚兴趣。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前者试图通过外部性概念把报酬递增重新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而后者强调历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巍  韩冰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本文第一部分(见本刊1998年第6期)从学说史角度扼要讨论了报酬递增理论的思想源流,基本的结论是,以斯密和马克思为开端,报酬递增理论经由马歇尔和杨格,最终在现代经济学中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作为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将对这两种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梳理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三条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线索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以分工组织为起点、内生着外部经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等因素的报酬递增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表明存在着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的报酬递增。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陷入到消极的正反馈机制之中 ,对此就必须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变迁以及积累组织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 ,并使西部地区在良性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实现经济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茅于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根良  
《经济中的正反馈》原载《科学美国人》(1990年2月号),是布莱恩·阿瑟为普通大众理解报酬递增的含义而做,曾获1990年度进化经济学最佳研究熊彼特奖。该文深入浅出,借用工程学中的正反馈概念阐释经济学中的等物———非凸或报酬递增,并用大量的实例对艰深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通过引入报酬递增和市场饱和点,采用D-S模型方法,分析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回答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技术倒退的困境,通过缩短技术和产品创新周期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笔者的分析表明:技术冲击和市场饱和点引起的需求约束,有助于理解耐用品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中国近三十年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卫民  
传统厂商理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最优决策问题。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知识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次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但其作用规律并没有得到类似资本、劳动要素一样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性资源,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且具有积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合资本、劳动和管理等要素的企业生产理论,拓宽了企业短期生产的最优决策区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涛  陶爱萍  
对报酬递增规律的研究虽然呈现不断向深入发展的趋势,但始终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体系之中,报酬递增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现象而被研究。本文在对传统报酬递增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基本生产要素的两大类别──有形生产要素和无形生产要素在总生产要素中的相对比重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报酬变化的方向,在有形生产要素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报酬递增作为一种特殊性往往被淹没在具有普遍性的报酬递减规律之中;随着无形要素在总生产要素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总边际收益所表现出来的递增趋势日益明朗化,报酬递增规律也从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向其他众多的领域延伸,普遍性日益凸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民营企业在加快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国有企业在高资本壁垒产业的投资方面具有优势,只要因势利导,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就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互补性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