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6)
2023(4915)
2022(4108)
2021(3697)
2020(2996)
2019(6793)
2018(6662)
2017(12200)
2016(6153)
2015(6515)
2014(6227)
2013(6113)
2012(5486)
2011(4872)
2010(4962)
2009(4691)
2008(4615)
2007(4177)
2006(3485)
2005(2980)
作者
(16044)
(13557)
(13288)
(12555)
(8538)
(6312)
(6041)
(5199)
(4968)
(4720)
(4486)
(4394)
(4360)
(4299)
(4133)
(4060)
(4017)
(3899)
(3736)
(3721)
(3241)
(3204)
(3084)
(3030)
(3030)
(2981)
(2978)
(2976)
(2736)
(2577)
学科
管理(29700)
(29587)
(28412)
企业(28412)
(22422)
经济(22392)
技术(14116)
技术管理(11611)
方法(9605)
业经(7766)
(7682)
数学(7140)
数学方法(7096)
中国(6154)
(5412)
理论(5362)
人事(5297)
人事管理(5296)
(4728)
(4666)
(4610)
财务(4605)
财务管理(4602)
(4571)
(4473)
企业财务(4431)
产业(4224)
经营(4222)
(4169)
(3897)
机构
学院(87079)
大学(86126)
管理(40019)
(36997)
经济(36423)
理学(35270)
理学院(35003)
管理学(34717)
管理学院(34535)
研究(23818)
中国(17866)
(16792)
(16351)
科学(13298)
财经(13230)
(13039)
(12042)
商学(11972)
商学院(11854)
经济学(10936)
中心(10861)
(10317)
业大(10289)
(10246)
师范(10202)
(10092)
北京(10039)
经济管理(9981)
财经大学(9866)
经济学院(9749)
基金
项目(61263)
科学(51339)
研究(47106)
基金(45746)
(38943)
国家(38598)
科学基金(35346)
社会(32494)
社会科(30891)
社会科学(30887)
(25495)
基金项目(24523)
教育(22096)
自然(22058)
自然科(21642)
自然科学(21638)
自然科学基金(21325)
(20611)
(20312)
创新(17750)
编号(17566)
资助(16436)
(14694)
(13895)
成果(13716)
国家社会(13550)
(13532)
重点(13520)
(13063)
(12643)
期刊
(39495)
经济(39495)
研究(24693)
管理(19496)
中国(19027)
(13710)
教育(11698)
科学(11072)
技术(9156)
学报(9080)
科技(7780)
大学(7655)
(7300)
业经(7220)
学学(7085)
财经(6695)
经济研究(6261)
技术经济(6062)
(5849)
(5570)
金融(5570)
农业(4830)
(4653)
论坛(4653)
问题(4603)
(4475)
商业(4433)
现代(4337)
财会(4032)
经济管理(4006)
共检索到124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南磊  李善民  
本文模型表明,若企业成员所采用的贴现因子一致且稳定,企业总价值与分配情况无关。但若企业成员所采用的贴现因子与其在企业中所分配得的总收入正相关,则分配方案调整在不影响企业总生产力的情况下已可能损毁企业总价值;即使是依据边际生产率差异进行的分配调整,也只有在被调整的企业成员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有一定显著性的情形下,才能创造价值。运用模型结论,本文对并购中的目标公司和整合策略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艺影  姜鸿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利用欧盟委员会编制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美贸易为两国创造的就业数量、劳动力报酬和资本报酬。结果发现,2011年中美贸易为中美两国创造的就业岗位分别是1636.8、23.18万个。中国出口的就业创造强度为5014个/亿美元,美国仅为156个/亿美元。美国自中国进口不仅不会减少美国的就业数量,反而为美国创造了3.93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中美贸易为中美两国创造的劳动力报酬分别是551.25、156.55亿美元,创造的资本报酬分别是1039.76、116.77亿美元。中美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双边贸易,扩大其对就业与要素报酬创造的贡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绪蔼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是社会产品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是否这就意味着价值创造的源泉就是价值分配的依据呢?笔者认为简单地把价值创造的源泉看作价值分配的依据,从而试图从这个角度证明某些社会集团在价值分配上占有更多社会财富的合理性是不正确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子文  
本文重新界定了劳动的含义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将生产劳动归结为自利性市场交换劳动,非生产劳动归结为公益性社会服务劳动,从而使得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从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表象标准中解脱了出来。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领域和范围,并研究探讨了不同经济部门的演进规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宁  张晋  王帅  
以促进技术创新为主旨的价值创造是衡量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维度,本文运用2011-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视角分析创新绩效与经理人薪酬及声誉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务绩效与经理人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对经理人声誉却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对经理人薪酬及声誉能够产生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创新绩效作用有所差异,突破性创新产出越多,经理人声誉水平越高,渐进性创新产出越多,经理人薪酬水平越高;产权性质对上述两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通过经理人薪酬及声誉契约的合理设计,以引导其进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宁  张晋  王帅  
以促进技术创新为主旨的价值创造是衡量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维度,本文运用2011-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视角分析创新绩效与经理人薪酬及声誉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务绩效与经理人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对经理人声誉却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对经理人薪酬及声誉能够产生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创新绩效作用有所差异,突破性创新产出越多,经理人声誉水平越高,渐进性创新产出越多,经理人薪酬水平越高;产权性质对上述两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通过经理人薪酬及声誉契约的合理设计,以引导其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决策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伯海  
(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历史的扭曲——把物化劳动等同于资本 价值范畴有多种涵义,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上都使“价值”范畴。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从两个方面阐明了价值的两种含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种物品而取得他种货币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又叫使用价值,后者又叫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富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必须把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分开。从价值创造说,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十分荒谬;但从价值分配角度看问题,这一公式又隐含着市场经济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前人所不曾面对过的新情况,必须实现我国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解龙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邹先  
不同于前人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价值创造理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认为只有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角度分析出发,对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建,设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等类似组织并收取"社会责任基金",才能有效解决企业社会责任事后被动相应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在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问题上,经济学界存在着几种不同见解。第一种见解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如有的学者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期以来用以论证按劳分配合理性和必然性的理论根据之一。"又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及未来社会的分配制度时所依据的理论根据之一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劳动价值论。这说明,认为马克思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太康  
高科技条件下创造价值的源泉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其中,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劳动,它在创造价值的活劳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应以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为中心,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导向体系。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姜跃生  
近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BEPS行动计划的7项成果体现了更加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价值创造论。本文首先探讨了这种价值创造论的论点,进而就中国如何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获得合理的份额这一问题,提出了中国应对的总体思路、策略,以及具体的政策管理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卫兴华  
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上 ,目前经济学界存在几种不同见解 ,如何评析几种不同见解的是非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常识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探析和讨论 ,才能导出正确的结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长征  张华清  
一、战略并购的动因:一种企业能力论的分析 一般认为,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就是利润最大化(梁国勇,1997)。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特定的企业并购追求的具体经济目标可能是迥然不同的,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市场势力、交易费用、代理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利润最大化动因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但如果进一步考察战略并购的利润最大化来源,即回答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将战略并购的动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些“泛化”的动因解释上。 为此,我们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什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