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
- 2023(1827)
- 2022(1620)
- 2021(1537)
- 2020(1430)
- 2019(3350)
- 2018(3407)
- 2017(6922)
- 2016(3873)
- 2015(3971)
- 2014(4044)
- 2013(4125)
- 2012(3899)
- 2011(3494)
- 2010(3483)
- 2009(3299)
- 2008(3272)
- 2007(2853)
- 2006(2461)
- 2005(2195)
- 学科
- 济(18625)
- 经济(18615)
- 业(11059)
- 管理(10685)
- 企(9852)
- 企业(9852)
- 方法(9743)
- 数学(8791)
- 数学方法(8740)
- 财(5096)
- 结构(4985)
- 学(4476)
- 中国(4207)
- 制(3894)
- 地方(3806)
- 产业(3787)
- 农(3470)
- 体(3285)
- 务(3282)
- 财务(3282)
- 财务管理(3276)
- 企业财务(3212)
- 业经(3138)
- 贸(3036)
- 贸易(3035)
- 产业结构(2945)
- 体制(2935)
- 易(2905)
- 地方经济(2503)
- 融(2461)
- 机构
- 大学(57229)
- 学院(56065)
- 济(23101)
- 经济(22697)
- 研究(20568)
- 管理(20150)
- 理学(18069)
- 理学院(17805)
- 管理学(17305)
- 管理学院(17226)
- 中国(14352)
- 科学(14252)
- 农(12123)
- 京(12029)
- 所(11368)
- 业大(10918)
- 研究所(10602)
- 财(10286)
- 农业(9719)
- 财经(8586)
- 中心(8241)
- 江(8095)
- 经(7846)
- 院(7656)
- 经济学(7539)
- 北京(7520)
- 范(6899)
- 经济学院(6820)
- 省(6801)
- 师范(6790)
- 基金
- 项目(39995)
- 科学(31235)
- 基金(29812)
- 家(27319)
- 国家(27119)
- 研究(24861)
- 科学基金(22759)
- 社会(16320)
- 自然(16140)
- 基金项目(15946)
- 自然科(15775)
- 自然科学(15769)
- 省(15659)
- 社会科(15541)
- 社会科学(15537)
- 自然科学基金(15536)
- 划(13243)
- 资助(12775)
- 教育(11783)
- 重点(9385)
- 部(8835)
- 编号(8391)
- 计划(8339)
- 发(8298)
- 创(8082)
- 科研(7990)
- 创新(7623)
- 科技(7572)
- 教育部(7366)
- 大学(7119)
共检索到77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伟娟 张启翔 潘会堂 董玲玲
为研究适宜报春属植物耐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耐热性强的报春种,测定了6种报春的热害指数,并利用扫描电镜对6种报春进行了叶片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灰岩皱叶报春(Primula forrestii)及小报春(P.forbesiifranch)的耐热性较强,黄花九轮草(P.veris)、岩生报春(P.saxatilis)和鄂报春(P.obconica)的耐热性中等,滇北球花报春(P.denticulatas sp.sinodenticulata)耐热性较差;影响报春属植物耐热性的叶片解剖性状主要有叶片厚度、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程度、开张气孔数量及叶片的表皮毛及粉粒数量等指标。
关键词:
报春 叶片解剖结构 耐热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元干 石雪晖 杨建国 王淑英
:以耐热性不同的 3个辣椒品种湘研 1 ,5 ,8号为试材 ,测定在自然高温条件下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 (MDA )与脯氨酸 (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 .结果表明 ,品种间上述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辣椒耐热性与电解质外渗率和 MDA含量呈负相关 ;与 SOD和 POX活性以及 Pro含量呈正相关 .电解质外渗率和上述 4种物质的含量可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指标
关键词:
辣椒 电解质外渗率 生化物质 耐热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娣 王丽 汪矛 彭惠茹
以不同耐热性的 2个小麦品种叶片为试材 ,研究在热锻炼 (34℃ ,4 8h)和热胁迫 (4 9℃ )条件下 ,叶片相对电导率及超微结构变化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热锻炼提高了核膜的热稳定性 ,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 ,延缓热胁迫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 ,从而可提高细胞的耐热性。叶肉细胞中液泡膜对高温最敏感 ,其次为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的嵴和内膜比外膜对高温更敏感 ;叶绿体中 ,类囊体膜在热胁迫下首先出现排列紊乱 ,但解体时间却比叶绿体被膜晚。此外比较了 2个小麦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在热锻炼和热胁迫下反应的差异 ,讨论了这些超微结构变化与耐热性的关系及热胁迫下叶肉细胞的死亡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希勇 李亚军 高增玉 田胜民
以Seui82×SieteCerros重组近交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电解质渗漏测定细胞膜热稳定性的方法,对耐热性获得与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耐热性表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供试材料幼苗相当热损伤率的变幅为39 0%~75 8%,基因型间在该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幼苗相对热损伤率和大田环境条件下耐热性表现的相关分析中,发现相对热损伤率与大棚升温及第2播期的千粒重、穗粒重热感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和第2播期产量性状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和升温处理的产量性状也表现出较高的负相关。研究认为细胞膜热稳定性是一个耐热性评价的理想生理指标。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相对热损伤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为钢 胡琳 盖钧镒
对8个小麦品种开花后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耐热性在小麦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耐热性的高低与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冠层温度显著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品种开花后的同化物积累量;叶片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冠层温度可以作为小麦抗热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小麦,品种改良,耐热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翊 李思源 张永春 殷丽青 李青竹 赵会会
【目的】越夏困难甚至死亡是限制许多矾根品种栽培和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热胁迫处理后不同品种表型和生理变化情况的研究,探讨矾根的耐热性评价方法,能够为其品种特性评价及耐热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45℃高温,对37个矾根品种分别开展3和6 h热胁迫处理,并测定相应的热害指数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通过对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以及不同时间热胁迫处理后F_v/F_m值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进行矾根品种耐热性分析最佳指标的筛选。【结果】需经过6 h热胁迫处理,不同矾根品种之间的热害指数才会出现明显差异。而供试品种的叶片F_v/F_m值在热胁迫处理3和6 h后均出现明显下降,且总体呈现随胁迫时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矾根品种耐热性分析的最佳生理指标是经45℃处理3 h后叶片的F_v/F_m值。【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进行矾根品种耐热性评价的方法。根据45℃处理3 h后叶片的F_v/F_m值,将矾根品种分为3类,即≥0.70(耐热性较强)类型,(0.55,0.70)(耐热性中等)类型和≤0.55(耐热性较弱)类型。据此筛选出‘甜茶’‘橘子酱’等耐热性较强的品种12个,‘桃色火焰’‘莓果’等耐热性中等的品种17个;‘火警’‘柠檬黄’等耐热性较弱的品种8个。本研究能够为夏季适生性强的矾根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彦蕊 蔡宇杰 孙俊 饶志明 须文波
挑选了NCBI COG数据库中具有全基因组的单细胞微生物,选择其中三维结构已知的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盐桥数目和类型对古细菌和细菌类蛋白质耐热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古细菌还是细菌类蛋白质,总盐桥含量和盐桥网络都随耐热性的提高而增加;古细菌类超高温蛋白质形成盐桥时对Asp的利用率比较高;细菌类耐热蛋白质形成盐桥时尽量利用带正电荷的Lys和带负电荷的Glu,而常温蛋白质尽量利用带正电荷的His和带负电荷的Asp;由于耐热蛋白质对带电荷氨基酸的利用率高,即使细菌类耐热蛋白质和常温蛋白质含有等量的带电荷氨基酸,其稳定性也会提高。
关键词:
全基因组 蛋白质 耐热性 盐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本泽 赵爽 龚耀 何亮
利用湖北武汉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期间自然高温环境,采用分蘖田间耐热性鉴定法对2份耐热品种Ⅱ优838、汕优63和2份敏感品种Ⅱ优63、特优559进行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花期均温达到最高的时间点"08-02",4份品种的分蘖结实率均达到最低值,但耐热品种Ⅱ优838和汕优63的结实率要远高于敏感品种Ⅱ优63和特优559;表明Ⅱ优838、汕优63的耐热性大大强于Ⅱ优63、特优559,与生产实践非常吻合。在另一个高温胁迫点"08-11"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回归分析表明,在受到高温热害时所有供试品种的分蘖结实率与花期均温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且对Ⅱ优63、特优559的结实率影响更为严重。
关键词:
耐热性 水稻 分蘖 结实率 花期均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建田 范双喜 张喜春 韩良玉
以6个结球莴苣品种为试验材料,从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耐热性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抽薹时间是理想的耐热性鉴定指标。POD和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抽薹时间显著相关,因而可作为结球莴苣耐热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结球莴苣 耐热性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如强 孙其信 张树榛
利用51份春小麦材料对3种耐热性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供试材料在田间通过晚播计算各基因型的穗粒重感热指数(Se)或于籽粒灌浆期用塑料简棚进行遮盖处理并计算千粒重感热指数(Sg)评价其耐热性;而在室内采用膜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以相对热损伤率(RI%)大小评价基因型的耐热性。相关分析表明:Se在年际间和年份内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r=0.676**~0.757**),从而具有较好的重演性;而RI%与Sg呈显著正相关(r=0.328*)说明基因型的膜热稳定性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其田间的耐热性表现。上述方法指标将在今后的耐热性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春小麦,耐热性,筛选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波 关攀锋 辛明明 汪永法 陈希勇 赵爱菊 刘曼双 李红霞 张明义 逯腊虎 魏亦勤 刘旺清 张金波 倪中福 姚颖垠 胡兆荣 彭惠茹 孙其信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耐热性 热感指数 生态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灵迪 石琳琪 焦永刚 郭敬华 申书兴
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番茄进行越夏栽培并进行耐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硬果型红果番茄满田2180高温胁迫下生长势强,坐果数多,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于越夏栽培;其耐热机理为:高温胁迫下该品种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使其高温下保持高的光合能力;可通过提高自身SOD、POD活性减轻膜质过氧化作用,以及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提高高温胁迫下自身对逆境的抗性。
关键词:
番茄 耐热性 耐热机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俊环 黄卫东
为了探讨热激蛋白在低温锻炼诱导的耐热性形成过程中的保护功能,进一步分析葡萄幼苗对温度逆境产生交叉适应性的细胞学机制,试验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 cv. Jingxiu)幼苗为试材,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定位观察了小分子热激蛋白17.6(sHSP17.6)在葡萄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低温锻炼预处理可增强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细胞核和叶绿体中代表sHSP17.6的免疫金颗粒密度比相应的对照细胞明显增多,尤其是胁迫处理3 h时。这一结果为sHSP17.6参与低温锻炼诱导的耐热性提供了更直观的细胞学证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芝 周人纲 樊志和 王占武 韩炜
探讨了粒用苋幼苗在高温锻炼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功酶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叶片细胞膜耐热性的关系。发现叶片膜蛋白在高温下的高稳定性可能是粒用苋耐热的原因之一;SOD在热锻炼过程中对维持膜蛋白的稳定,提高膜的耐热性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粒用苋,超氧化物歧化酶,耐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