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4)
2023(2738)
2022(2348)
2021(2188)
2020(1934)
2019(4566)
2018(4497)
2017(8777)
2016(4542)
2015(4723)
2014(4446)
2013(4609)
2012(4257)
2011(3798)
2010(3951)
2009(3641)
2008(3679)
2007(3230)
2006(3018)
2005(2905)
作者
(11980)
(9945)
(9885)
(9651)
(6429)
(4660)
(4490)
(3834)
(3775)
(3672)
(3401)
(3286)
(3268)
(3228)
(3126)
(3122)
(2973)
(2950)
(2837)
(2694)
(2566)
(2498)
(2408)
(2351)
(2246)
(2218)
(2148)
(2053)
(2041)
(2041)
学科
(20761)
经济(20743)
管理(10391)
(10034)
方法(8435)
数学(7321)
数学方法(7165)
(6850)
企业(6850)
中国(6843)
(6185)
(5122)
劳动(5105)
农业(4314)
(3980)
(3919)
(3758)
理论(3626)
关系(3542)
业经(3435)
(3312)
贸易(3308)
(3209)
地方(3157)
(3121)
(2959)
教育(2706)
(2675)
金融(2675)
人口(2616)
机构
大学(61821)
学院(59057)
(26216)
经济(25743)
研究(22038)
管理(20867)
理学(17493)
理学院(17270)
中国(16887)
管理学(16765)
管理学院(16640)
(13601)
(12742)
科学(12146)
(11104)
财经(9824)
研究所(9798)
中心(9721)
(9666)
(9634)
(8950)
北京(8902)
(8557)
经济学(8544)
师范(8485)
业大(7960)
(7890)
经济学院(7605)
农业(7313)
财经大学(7268)
基金
项目(37300)
科学(29336)
研究(27801)
基金(27650)
(24094)
国家(23900)
科学基金(20221)
社会(18427)
社会科(17524)
社会科学(17520)
基金项目(13969)
(13426)
教育(13310)
自然(12130)
自然科(11898)
自然科学(11894)
资助(11724)
(11694)
自然科学基金(11647)
编号(11072)
成果(9793)
(8682)
重点(8333)
国家社会(8127)
教育部(7707)
课题(7679)
(7609)
大学(7461)
(7357)
人文(7245)
期刊
(29415)
经济(29415)
研究(20403)
中国(17181)
(10155)
学报(9839)
教育(8988)
管理(8916)
(8789)
科学(8600)
大学(7984)
学学(7127)
(5676)
金融(5676)
农业(5568)
技术(5422)
财经(5323)
经济研究(5081)
(4660)
图书(4059)
问题(3919)
业经(3898)
(3806)
统计(3559)
国际(3443)
(3396)
书馆(3094)
图书馆(3094)
(3094)
世界(3060)
共检索到100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毛景  
对"报复性解雇"的概念解构需遵从"内涵认知——边界识别——‘报复性’解析"的逻辑进路。首先,通过司法、学理、立法的三维透视,可将报复性解雇的内涵界定为雇主因行使某项基本权利的行为(雇员的该行为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而惹怒雇主,导致雇主产生报复的心理,以表面上符合劳动法上合法解雇的理由为借口而作出解雇。其次,通过三层次分辨,可识别报复性解雇的边界,即报复性解雇与惩戒解雇的界限泾渭分明,它不一定属于违法解雇,但一定属于不当解雇。最后,报复性解雇的本质并非在于"报复性"而是该行为所侵害的法益,故对报复性解雇中"报复性"的解析,可分为显性模式与隐性模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景  
报复性解雇的课责,涵括课责基础、课责模式、课责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赔偿金数额的量化等一系列理论梳理与规则设计。从报复性解雇的课责基础看,报复性解雇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侵权行为,该行为不仅侵犯雇员的工作权和其他基本权利,而且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对于报复性解雇行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可采取"重修补、轻惩罚"的课责模式或者"轻修补,重惩罚"的课责模式,前者以保护雇员基本权利为立足点,后者则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支撑点。在选择报复性解雇课责模式时,应当以可否恢复原职为切入点,从雇主与雇员两个视角考量相关制约因素。选定报复性解雇的课责模式后,需计算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应分别建构补偿性赔偿金与惩罚性赔偿金的数据模型,以精确厘定二者的数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娟  
本文从税国松维权系列纠纷申请监督案件入手,分析了案件中雇员受损赔偿纠纷和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并存并被判双重赔偿的判决冲突及其法律上的原因。"事实劳动关系"在税国松的工伤认定案件和工伤赔偿案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事实劳动关系能否对劳动关系的三要素进行突破以及法律拟制的界限。实践中,这类"事实劳动关系"广泛存在的重要根源在于"用人单位"概念及功能的错位。笔者主张用"雇主"和"雇员"概念代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概念,以便受雇于自然人的从属劳动者能够直接获得劳动法的保护,解放"用人单位"不应有的从属劳动者识别功能和劳动关系判断功能,以及变革劳动法律一元保护方式至多元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穆随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毓峰  胡雯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交相互动的当今,空间组织问题更加凸显出其时代重要性。文章认为,对于空间组织经济学分析而言,除了新经济地理学这一重要理论视角之外,劳动空间分工也理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文章结合分工经济思想和空间组织思想,初步构建了劳动空间分工的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并指出其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欣  
"推定解雇"是英国"不公平解雇"的下位概念,目的在于规制企业用工"管理权"。对"推定解雇"的审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审查是否构成推定解雇,当前适用"审慎的客观审查"标准,第二步骤审查推定解雇是否"不公平",适用"合理反应幅度"标准。具体的救济金额在"公正平等"原则下尚需考量雇员"共同过错"等多种扣减因素。推定解雇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变更有诸多启示,我们有必要转换现行规制思路,基于劳动合同的"不完全性"与"继续性",在用工管理权与劳动者权利之间建构平衡性标准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劳动法》颁布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从就业形势的倡导与规范的源头,重新考量劳动法律体系的设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景  
报复性解雇系指雇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作出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惹怒雇主,导致后者产生报复的心理,以表面上符合劳动法上正当解雇的理由为借口而作出解雇,其与违法解雇、惩戒解雇、不当解雇等术语的外延存在明显差异。报复性解雇可类型化雇员因作出参与行为而被解雇与因作出反对行为而被解雇。我国现有解雇保护制度存在法律漏洞,造成司法机关在处理报复性解雇纠纷时不知如何认定以及怎样课责。借鉴美国立法与司法经验,对报复性解雇认定标准的构造,应分别对报复主体、报复对象、报复动机与因果关系四要素作出认定;而报复性解雇法律责任的构造,应建立以惩罚性赔偿金为中心的法律责任体系。欲将报复性解雇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规则嵌入我国解雇保护制度中,应通过立法来完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景  
报复性解雇系指雇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作出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惹怒雇主,导致后者产生报复的心理,以表面上符合劳动法上正当解雇的理由为借口而作出解雇,其与违法解雇、惩戒解雇、不当解雇等术语的外延存在明显差异。报复性解雇可类型化雇员因作出参与行为而被解雇与因作出反对行为而被解雇。我国现有解雇保护制度存在法律漏洞,造成司法机关在处理报复性解雇纠纷时不知如何认定以及怎样课责。借鉴美国立法与司法经验,对报复性解雇认定标准的构造,应分别对报复主体、报复对象、报复动机与因果关系四要素作出认定;而报复性解雇法律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1999年7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纪念《劳动法》颁布五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出席会议并讲话。尉健行在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劳动部颁布与《劳动法》配套的17个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部最近陆续制定颁布了与《劳动法》配套的17个规章。这17个部颁规章是:《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职业指导办法》、《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企业经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嘉  
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