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
2023(243)
2022(221)
2021(188)
2020(175)
2019(448)
2018(446)
2017(903)
2016(412)
2015(383)
2014(356)
2013(374)
2012(348)
2011(347)
2010(379)
2009(367)
2008(331)
2007(331)
2006(302)
2005(304)
作者
(1017)
(884)
(880)
(874)
(572)
(398)
(386)
(359)
(345)
(334)
(306)
(304)
(303)
(295)
(295)
(256)
(253)
(244)
(230)
(228)
(220)
(206)
(203)
(202)
(197)
(187)
(170)
(166)
(165)
(165)
学科
(3350)
经济(3348)
管理(820)
关系(812)
地方(774)
方法(738)
经济关系(702)
(655)
数学(616)
数学方法(607)
地方经济(571)
(570)
企业(570)
(562)
中国(540)
对外(520)
外经(489)
对外经济(487)
(456)
(399)
经济学(392)
业经(373)
(345)
(335)
贸易(335)
理论(319)
(317)
(317)
金融(317)
及其(312)
机构
大学(5680)
学院(5430)
(3334)
经济(3291)
研究(2587)
管理(1915)
中国(1911)
理学(1606)
理学院(1587)
管理学(1565)
管理学院(1552)
(1404)
(1262)
科学(1234)
(1190)
研究所(1146)
经济学(1118)
财经(1055)
中心(1030)
(967)
经济学院(958)
(937)
社会(829)
北京(816)
(798)
财经大学(783)
科学院(767)
经济研究(756)
(707)
师范(706)
基金
项目(3344)
科学(2693)
研究(2664)
基金(2478)
(2134)
国家(2117)
社会(1818)
科学基金(1786)
社会科(1719)
社会科学(1719)
基金项目(1209)
教育(1162)
(1079)
资助(1074)
自然(1013)
成果(1008)
自然科(994)
自然科学(994)
自然科学基金(974)
编号(966)
(962)
(821)
(812)
重点(779)
(774)
(773)
中国(772)
经济(770)
国家社会(769)
课题(745)
期刊
(4309)
经济(4309)
研究(2441)
中国(1134)
(1048)
经济研究(1044)
管理(953)
科学(644)
财经(611)
世界(578)
学报(572)
(559)
技术(548)
(536)
教育(523)
(523)
(517)
金融(517)
大学(499)
国际(472)
学学(461)
问题(455)
业经(428)
技术经济(400)
经济管理(346)
世界经济(341)
改革(333)
(333)
农业(314)
统计(311)
共检索到9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兆瑞  刘哲希  
宏观经济政策指标的前瞻性设定主要包括GDP增速与CPI涨幅等政策最终目标的设定,以及财政预算赤字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速等政策指标的设定,是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报告旨在对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指标设定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就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设定而言,GDP增速目标设定在"6%~6.5%"的区间,适度下调了增速目标,并且扩大了目标的区间范围,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2019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凸显出稳定就业的重要地位。CPI涨幅目标连续5年设定在3%左右,有助于增强政策连续性,稳定居民的通胀预期,但未来应更多地关注核心CPI的变化。就宏观经济政策指标的设定而言,预算赤字率由2.6%提高至2.8%,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继续淡化M2等数量型指标的目标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对货币政策价格型指标的前瞻性设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王兆瑞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2019年中国宏观政策也遵循这一调控思路。由此,本报告基于2019年中国经济与金融的运行情况,对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但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尤其是消费和投资需求需要得到进一步提振。就金融稳定而言,外汇风险、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房价的大幅波动风险以及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高债务风险有所加剧,需要对家庭偿债压力加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剧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重等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涛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看法江涛去年12月,一些城市曾一度出现部分群众争购家电、金银首饰等商品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金融活动方面,储蓄存款增势有所下降,货币投放有所增加。由此,有些同志认为:“现有的情况颇有点类似干1988年”,并因此判...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Finn Ostrup  Lars Oxelheim  
本文讨论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受到国际一体化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政策工具的数目、达到经济目标的效果,及运用这些工具时受到的约束。一般认为,国际一体化降低政策有效性,而本文指出,国际一体化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增强决策者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国际一体化创造了许多新的政策工具。有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标准分析显示,国际一体化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效力,取决于国际一体化的具体来源和一国的货币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喻国平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周期性的波动根源在于供给”。“时间一致性”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探讨了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本文旨在综合述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理论的杰出贡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艳华  白仲林  李敏  
为了甄别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对非平稳变量的动态因果效应及其持久性和暂时性成分的分解,并以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动态因果效应,本文在潜在结果框架下,基于结构向量误差修正(SVEC)模型提出利用外部工具变量方法进行动态因果效应的估计和推断。首先,在SVEC-IV条件下,根据SVEC模型的结构向量移动平均过程(SVMA)表示识别政策冲击的动态因果效应。其次,通过SVEC模型的结构化Beveridge-Nelson表示将政策冲击的动态因果效应分解为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获得政策冲击的长期因果趋势效应和短期动态因果效应。最后,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动态因果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一个季度阻滞且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具有弱有效性。本文所构建的理论方法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因果效应分析的有力工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济数字化、金融化叠加,使经济运行原有的实体状态转向虚拟状态。运用原有的货币和债务定义、运行特征和影响机制来解释、理解当前的经济社会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应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重新思考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的问题,尤其是预期和风险的问题。一、从风险视角重新认识货币"数量"与"状态"的变化按照传统的定义,货币只是价值尺度或交易媒介。其实货币本身也属于一种资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仝冰  
为了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可以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包含多种冲击和摩擦性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类模型通常使用利率规则测度货币政策冲击,不过,货币数量规则可能更适合中国现实。在使用货币数量规则这种新的设定下,历史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992—2016年期间,产出增长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投资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而其中的两次剧烈波动则需要用其他冲击来解释;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其次是价格加成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永久性技术冲击。在新的设定下,理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尽管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降低;此外,投资的波动主要是源于投资效率冲击而不是投资品价格冲击。这些发现与国内外现有的结论并不一致。这表明,选择何种方式测度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至关重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本文利用最新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统计数据,分析认为,我国一季度经济形势出现回暖迹象,但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因此,下一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方面,应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居民消费、调整工业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外需、扩大就业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刘陈杰  
2014年第二季度,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企稳回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3)政策可能在2014年10月正式退出,并可能于2015年二季度前后首次加息。同时,日本与欧洲正在积极采取宽松的政策或措施,稳定经济和国内金融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美国正式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3),我国在下半年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热钱流出压力,国内货币政策应该对此提早做好政策储备。2014年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5%,总体来说较之一季度温和改善。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加强落实、海外经济复苏带动我国出口,我们对全年完成7.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信心。我们预测我国2014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2006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运行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以固定资产投资及货币信贷增长过快、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为特征的经济趋热现象与低物价、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大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由此增加了宏观调控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为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齐芳  
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与企业制度创新、与宏观经济形势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必须把银行的改革、发展与企业制度创新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高度统一起来。对金融业来说,大力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实现自身改革和发展目标、拓展信贷业务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一、全球金融危机一年来的变化一年前的9月15日,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随之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白和金  刘福垣  陈东琪  王小广  刘国艳  范剑平  杨大侃  樊彩耀  孙学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