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0)
2023(6996)
2022(6173)
2021(5574)
2020(5118)
2019(11897)
2018(11774)
2017(22768)
2016(12795)
2015(14783)
2014(14870)
2013(14984)
2012(14338)
2011(13188)
2010(13270)
2009(12385)
2008(12578)
2007(11542)
2006(9936)
2005(8902)
作者
(42571)
(35799)
(35718)
(34065)
(22559)
(17512)
(16294)
(14117)
(13531)
(12644)
(12272)
(12016)
(11529)
(11514)
(11442)
(11394)
(11365)
(10669)
(10527)
(10414)
(9267)
(9032)
(8948)
(8301)
(8203)
(8093)
(7998)
(7973)
(7385)
(7361)
学科
(53321)
经济(53265)
管理(31373)
(31093)
方法(26705)
(24251)
企业(24251)
数学(23920)
数学方法(23675)
(15429)
(14599)
(13352)
中国(13097)
地方(10603)
(10429)
贸易(10427)
(9996)
业经(9673)
(9616)
农业(9589)
(8366)
(7922)
财务(7906)
财务管理(7879)
(7763)
银行(7710)
(7546)
金融(7542)
理论(7453)
企业财务(7424)
机构
大学(194513)
学院(191088)
(74571)
经济(72868)
研究(72585)
管理(67007)
理学(57485)
理学院(56706)
管理学(55349)
管理学院(55018)
中国(53283)
科学(50072)
(45151)
(42638)
(40458)
研究所(37329)
农业(36354)
业大(35786)
(33674)
中心(32896)
(30263)
北京(26933)
财经(26716)
(25983)
(25365)
师范(24958)
(24203)
(24021)
(23582)
农业大学(23506)
基金
项目(129617)
科学(98784)
基金(92732)
研究(85589)
(85204)
国家(84555)
科学基金(68691)
社会(51150)
(50858)
基金项目(49215)
社会科(48288)
社会科学(48268)
自然(48164)
自然科(46973)
自然科学(46949)
自然科学基金(46112)
(44560)
教育(39640)
资助(39374)
编号(33862)
重点(30800)
(28351)
(28144)
成果(28041)
计划(27807)
科研(26436)
(25904)
科技(25456)
创新(24421)
课题(24307)
期刊
(80240)
经济(80240)
研究(53300)
学报(41927)
(39660)
中国(37056)
科学(35061)
大学(29649)
学学(28245)
农业(26444)
(26224)
管理(22306)
教育(17606)
(15366)
金融(15366)
技术(15219)
(14934)
经济研究(13182)
财经(13157)
业经(12281)
(11474)
(11275)
业大(11206)
问题(11120)
技术经济(9475)
资源(9374)
统计(9363)
科技(9278)
农业大学(9173)
林业(9130)
共检索到282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凯力  高甲荣  马岚  刘国华  王兵  易扬  王舒  张腾飞  
了解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下根系分布特征与抗拉特性对土壤生物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意义重大。以竣工5年的北京市怀柔区土壤生物工程试验区4种不同种植方式(埋根、扦插、梢捆、灌丛垫)下的金丝柳根系为研究对象,测量统计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并进行单根拉伸试验,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金丝柳根系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和单根抗拉特性,结果表明:灌丛垫和梢捆措施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深度的土层中,在0~20 cm土层中尤为集中。灌丛垫方式下根径≤1 mm的细根含量丰富(占其总量的31.3%),须根系最为发达,梢捆次之,细根含量占其总量的19.2%。不同种植方式下根系抗拉力与直径都呈正相关,且以幂函数的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秀玲  陆光明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张劲松  
本文从农林复合系统角度探讨了杨树林带和小麦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林带根系分布水平伸展至1.5H(H为树高)范围内,尤以0.5H范围内树根最为集中,并且90%以上根系集中于0~100cm土层内,其中20~60cm土层为根系密集区。树根二维分布可用二次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与杨树根系分布趋势相反,小麦根系则越靠近林带越少,且其根系密集区主要在0~20cm土层内,与杨树根系密集区位置上下错开。讨论了土壤水分状况、林带遮荫与根系分布的关系以及林带附近的作物生产效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凯  辛智鸣  张景波  朱雅娟  
通过全挖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a)与6种伴生植物不同土壤深度各径级根系的干重和根长,分析了7种植物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该群落内7种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4类,其中,灌木沙冬青根系最深,主要分布在120cm土层以内;其次是两种半灌木旱蒿(Artemisia xerophytica)和黑沙蒿(A. ordosica),根系分别主要分布在80和70 cm土层内;多年生草本植物内蒙古棘豆(Oxytropis neimonggolica)主要分布在50 cm土层内;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一年生草本植物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根系较浅,分别主要分布在30、20和10 cm土层内。根系最大深度排序为沙冬青(160 cm)>旱蒿(130 cm)>黑沙蒿(100 cm)>内蒙古棘豆(80 cm)>蒙疆苓菊(30 cm)>蒙古韭(20 cm)和蒙古虫实(20 cm)。因此,沙冬青群落的7种植物通过不同径级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从而促进物种共存,提高了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晓龙  陈加松  刘爱琴  蔡丽平  
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的2种Pb潜在超富集植物金丝草和柳叶箬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胁迫水培试验,研究Pb胁迫下2种植物的生长及Pb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金丝草和柳叶箬均对Pb具有较强的耐性,可忍耐最高Pb胁迫浓度分别达1000和1500 mg·L-1;随Pb胁迫浓度的增高,2种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规律;金丝草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在Pb胁迫浓度为750 mg·L-1时均达最大,分别为4639.4和5467.2 mg·kg-1;柳叶箬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在Pb胁迫浓度为1000 mg·L-1时达最大,分别为6828.4和9034.6 mg·kg-1;不同Pb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媛  魏虹  马文超  张雯  曾成城  周翠  王婷  
【目的】探讨Cd在秋华柳各器官及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了解秋华柳的耐受解毒机制,进一步指导其在Cd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Cd处理浓度,测定秋华柳各营养器官和0、6、12、18天叶片中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Cd处理下,秋华柳根部积累的Cd含量远高于茎和叶,表明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可降低Cd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减少Cd对地上部分的毒害。2)时间和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秋华柳各亚细胞组分中的Cd含量,但细胞壁和细胞质中Cd含量的增幅远大于细胞器,且其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分布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表明细胞壁的固定和液泡的区室化均为秋华柳的重要解毒作用,但细胞壁对Cd的结合和固定作用占主导。3)相同处理时间下,与CK相比,低Cd浓度处理时,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呈降低趋势,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秋华柳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上升,而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下降。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时,细胞壁对Cd的固定能力有所下降,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秋华柳耐受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的一种策略。4)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秋华柳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增加效应大于单一时间处理或单一浓度处理效应,表明在Cd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双重影响下,秋华柳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更加显著。【结论】1)器官水平上,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限制其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降低Cd对地上部分细胞器的毒害,增强秋华柳对Cd的耐受能力。2)在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是秋华柳对Cd胁迫的重要解毒机制,且以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占主导地位,这是秋华柳为确保其核心细胞器免受Cd毒害而产生的耐受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族周  胡希军  钱惠  韦宝婧  廖坤富  
【目的】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湖南省新田县的古树资源组成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古树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新田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类型,通过核密度分析古树的空间分布密度,分析古树资源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究地理因素与古树分布的关系。【结果】新田县共有古树名木2 483株,隶属于39科58属71种,优势种为柏木、樟树、枫香、甜槠、马尾松和青冈栎等,古树资源丰富且极具价值。从古树年龄结构来看,三级古树(100~299 a)占比最大,为87.11%,二级古树(300~499 a)和一级古树(≥500 a)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0.79%和2.09%;大于1 000 a的古树为5株银杏和1株红豆杉。从径级结构看,树高主要集中在10~29 m之间,占比为73.66%;古树胸径以1 m以下为主,占比为91.78%;冠幅以10 m以下为主,占比为62.75%。从生长势来看,98.27%的古树为正常株。新田县古树名木在空间上为显著集聚模式,呈现出“散点状与多组团状”并存的状态。从分布密度来看,新田县古树名木有多个密度团集聚分布,其中存在2个高密集区中心,分别位于新圩镇和枧头镇,分布密度达7.20~9.32株/km~2;此外存在4个次密集区,分别位于金盆镇、门楼下瑶族乡西部和大坪塘镇西北部和东部,分布密度达4.54~7.19株/km~2。从新田县各乡镇古树分布数量来看,门楼下瑶族乡古树数量最多其次为枧头镇和新圩镇。古树主要分布于农村区域,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8.83%,其中耕地类型古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8.74%,其次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新田县地层以泥盆系为主占总面积的70%,其石灰岩钙质土壤为柏木、青冈栎、麻栎等古树树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生长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分布情况看,新田县古树分布区域以平地及缓坡、紧密红壤质地区为主。【结论】新田县古树资源丰富,其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立地条件、土层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丽娟  胡学旭  陆伟  王步军  
【目的】分析小麦籽粒品质不同年份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籽粒品质的因子。【方法】选用种植时间长、范围广的济麦2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选择最优模型,绘制其2010—2015年6省历年籽粒品质空间分布图,筛选籽粒形成期的温、光、水和经纬度关键因子。【结果】不同年份、麦区间小麦籽粒品质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蛋白质含量>硬度>容重。籽粒硬度6年总趋势呈东北低西南高分布,并逐年下降,不同年份、纬度间呈多态分布,华北北部强筋麦区(Ⅰ)和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Ⅱ)多数年份高于黄淮南部中筋麦区(Ⅲ),硬度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亮  桂富荣  李隽  李正跃  万方浩  许来春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入侵杂草,严重威胁入侵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了明确不同入侵程度紫茎泽兰群落的根系分布特征,本文对紫茎泽兰轻度、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根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比较,结果显示:紫茎泽兰的平均根长密度(RLD)值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轻度入侵区域的紫茎泽兰根系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壤中,约占总根量的75.9%,其根系系统发达程度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的平均根长密度值显著小于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P<0.01)。3种入侵区域的紫茎泽兰根长密度在水平分布上均由内到外逐渐变小,不同根系范围间的根系含量差异显著(P<0.01)。在根系的垂直分布上,紫茎泽兰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长明  翟明普  刘春鹏  
以河北平山县退耕区核桃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取根器取样,研究间作对核桃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在垂直方向上呈负指数型分布,根系主要集中在10~60cm;在水平方向上,89.75%的根长密度集中在0~110cm。间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在垂直方向上,主要集中在20~70cm;在水平方向上,95.15%的根长密度集中在0~110cm;间作物黄芩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于0~50cm,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于100~150cm处,其对核桃根系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马小奇  冯伟东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内根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系统内小麦吸水根根系在垂直方向上有根系密集区和根系稀疏区之分 ,分属 0  4 0cm和 4 0 80cm土层 ,分别占总量的 81.93%和 18.0 7% ;在水平方向上 ,根量随带距的变化大致呈“两侧多、中间少”的分布趋势 ,并随生育期的延续 ,这种水平差异趋势越来越显著 ;在时间上 ,灌浆期是小麦根量“由多向少”变化的转折时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杨婵婵  郭光华  张志刚  
为了解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高红枣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剖面挖掘法和分层分段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幼龄期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范围内,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分布范围分别为0~200、0~275、0~300 cm,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根系生物量70%以上都分布在距树干0~50 cm处;在垂直方向上,3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处;6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后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果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以期为苹麦复合系统苹果根系吸水运移模型的建立及水分生态特征的分析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 :垂直方向上 ,苹果吸水根根量主要集中 0~ 80cm土层内 ,约占总量 94 33% ,且 0~ 4 0cm所占比例较大 ,达 6 3 76 % ,80cm土层以下仅约为总量的 5 6 7%左右 ;在水平方向上 ,分布在林带区和作物区内各占 39 71%和 6 0 2 9% ,其中作物区内的根量主要集中在 4 0~ 12 0cm带距范围内 ,约占作物区内的 74 7% ;吸水根根长密度 (RD :cm·cm- 3)与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