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1)
2023(7405)
2022(6129)
2021(5388)
2020(4408)
2019(9709)
2018(9244)
2017(17218)
2016(9694)
2015(10494)
2014(10214)
2013(9907)
2012(9080)
2011(8274)
2010(7873)
2009(7011)
2008(6700)
2007(5835)
2006(5044)
2005(4351)
作者
(30412)
(25615)
(25452)
(23882)
(15905)
(12371)
(11150)
(10132)
(9683)
(9007)
(8708)
(8363)
(8173)
(8065)
(7987)
(7962)
(7762)
(7609)
(7432)
(7260)
(6668)
(6193)
(6062)
(5889)
(5736)
(5537)
(5503)
(5419)
(5157)
(5126)
学科
(35367)
经济(35290)
管理(30175)
(25562)
(20040)
企业(20040)
方法(15486)
数学(13888)
数学方法(13763)
环境(11637)
(11423)
(10776)
(10020)
中国(9319)
(8260)
(7992)
贸易(7991)
业经(7920)
(7810)
(7202)
农业(7110)
(6383)
地方(5897)
技术(5830)
(5781)
(5767)
银行(5720)
(5603)
金融(5603)
(5600)
机构
大学(138806)
学院(137154)
(55616)
经济(54719)
管理(51883)
研究(48953)
理学(45890)
理学院(45364)
管理学(44594)
管理学院(44370)
中国(35458)
科学(33379)
(32876)
(28899)
业大(28423)
(25878)
农业(25817)
(24228)
研究所(24170)
中心(21735)
财经(19691)
(19247)
(18688)
(18047)
北京(17996)
农业大学(17792)
经济学(17206)
(16351)
(16185)
师范(15858)
基金
项目(103023)
科学(80014)
基金(76356)
(70903)
国家(70363)
研究(66816)
科学基金(58518)
社会(44024)
社会科(41746)
社会科学(41735)
基金项目(41276)
自然(40454)
(40109)
自然科(39476)
自然科学(39461)
自然科学基金(38797)
(34652)
资助(29695)
教育(29290)
编号(23774)
重点(23767)
(21963)
计划(21809)
(21743)
(21492)
科研(21035)
创新(20244)
科技(19498)
国家社会(18893)
(18567)
期刊
(56249)
经济(56249)
研究(34193)
学报(32015)
(27998)
科学(27222)
中国(24222)
大学(23587)
学学(23003)
农业(18393)
(17700)
管理(16583)
业经(10662)
(10348)
金融(10348)
林业(10280)
(9836)
财经(9629)
业大(9475)
经济研究(9181)
教育(8709)
技术(8429)
科技(8393)
(8382)
(8205)
问题(8193)
农业大学(7310)
资源(6797)
商业(6246)
(5983)
共检索到18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朋辉  党坤良  常伟  李明雨  
【目的】探索森林抚育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碳库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合理抚育间伐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照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24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5%,15%和25%,并设置不间伐的对照样地。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不同强度间伐3年后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植被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5%间伐对阳坡和阴坡乔木层碳密度均无显著影响,而阳坡15%,2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分别比对照低10.53%和21.00%,阴坡分别低14.91%和23.39%;阳坡5%,1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飞翔  党坤良  李明雨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锐齿栎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森林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内设置13块样地进行间伐,其中抚育强度5%,10%,15%,20%的样地各3块,对照样地1块,测定不同间伐强度样地内的环境因子及锐齿栎的光合生理生态因子,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抚育后的林内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抚育强度15%,20%的林内光强(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而相对湿度(RH)极显著或显著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武朋辉  白高平  党坤良  常伟  李明雨  
在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内油松典型分布地段,按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油松中龄林研究样地48块,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处理的单株木和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以及林分生产力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后林木胸径生长量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加,较小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2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较大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均最高;间伐强度为15%在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彪  党坤良  常伟  刘盼  
【目的】量化秦岭中段南坡锐齿栎林碳密度,并分析其与林龄、地形因子的关系,为秦岭及全国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秦岭中段南坡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锐齿栎林调查样地50块,通过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推算秦岭锐齿栎林碳密度,并比较不同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和乔木层不同器官(干、根、皮、枝、叶)、林龄、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对锐齿栎林碳密度的影响及差异。【结果】秦岭中段南坡锐齿栎林碳密度平均值为101.40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碳密度所占比例分别为97.82%,0.60%,0.30%和1.28%,乔木层是锐齿栎林碳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伟  党坤良  武朋辉  李明雨  
【目的】确定秦岭南坡油松次生林合理抚育强度,为其生态经营和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岭南坡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在旬阳坝、火地塘、新矿3个林场设置36块样地,并进行了弱度(5%)、中度(15%)和强度(25%)抚育,同时设置对照样地(未抚育),不同抚育强度样地各9块。间伐4年后,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强度对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水源涵养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进行单目标和多目标决策,确定合理的抚育强度。【结果】单目标决策表明,中度抚育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方面效果最佳;强度抚育在提高林分涵养水源能力与增加林分生物多样性方面效果最佳;与未抚育林分相比,弱度抚育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凡  张会儒  周超凡  张晓红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2的蒙古栎次生林样地,随机区组进行3种处理,分别为传统经营(T1)、目标树经营密度1(T2)和目标树经营密度2(T3)。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间伐前后目标树及林分的空间结构变化,并利用4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蒙古栎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对不同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从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的影响来看,目标树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3个指标的改善明显,角尺度改善不明显;从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内种间隔离程度、降低了密集程度,使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对林木大小分化度的影响不明显;根据CSSI综合评价得知: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为T3> T2> T1。【结论】干扰树间伐优化了目标树的空间结构,3种处理的抚育间伐均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间伐对空间结构的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的抚育间伐,T3处理,也即目标树选择密度为100株/hm~2时采取的抚育间伐最有利于目标树和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先初  董鹏飞  党坤良  段学鑫  李杰茹  强浪浪  
【目的】以秦岭南坡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地土壤腐殖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3月,在秦岭南坡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林地阳坡的中下部选择生长状况接近、林分密度基本一致的锐齿栎天然次生林,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样地12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0(CK)、5%(T1)、10%(T2)、15%(T3)、20%(T4)和25%(T5),2018年7月采集0~3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并分析土壤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1)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腐殖质含量平均值均大于CK,且T1处理的土壤腐殖质含量最高,为(60.78±10.53) g/kg。各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较CK均有明显减少,不同处理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K>T4>T3>T5>T2>T1。除T3处理外,其余间伐强度处理土壤富啡酸含量平均值均高于CK,富啡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1>T5>T4>CK>T3。与CK相比,除T1处理外,其余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均增加,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5>CK>T1。(2)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腐殖酸含量比值(PQ)由大到小依次为CK>15%>20%>25%>10%>5%。(3)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微生物总量在间伐强度为10%时达到最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5%~10%时较高,真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15%~20%时较高。(4)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土壤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富啡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微生物各种群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合理的抚育间伐可以显著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微生物数量,选择10%~15%的间伐强度作为提高林地土壤腐殖质的参考指标较为合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全锋  周超凡  段光爽  胡雪凡  张会儒  雷相东  
[目的]探讨蒙古栎各龄组适宜的抚育间伐方案,为吉林省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抚育间伐提供依据。[方法]以5期吉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筛选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划分5级蓄积间伐强度:强度1(0~10%)、强度2(10%~20%)、强度3(20%~30%)、强度4(30%~40%)、强度5(40%~50%),对比未间伐林分,研究不同龄组林分对不同间伐强度在各观测间隔(5、10、15和20 a)的蓄积生长率的变化规律。[结果](1)伐后各时间段蓄积生长率随间伐强度增长的趋势:幼龄林先持平,再快速上升,最后快速下降;中龄林先缓慢增长,最后快速下降;近熟林,伐后5 a与10 a,先快速增长,后快速下降直至平缓,而伐后15 a与20 a,先快速增长,后平缓下降。(2)伐后各时间段峰值出现的间伐强度范围:幼龄林都在20%~35%之间,中龄林由伐后5 a和10 a的15%~35%之间至伐后15 a与20 a的20%~40%之间,近熟林由伐后5 a和10 a的15%~25%之间至伐后15 a与20 a的15%~35%之间。(3)各间伐强度级蓄积生长率均值相对于未间伐提升显著的有:幼龄林:强度3与强度4;中龄林:强度2、强度3和强度4;近熟林:强度2和强度3。(4)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间伐强度与未间伐之间的蓄积生长率的差异越来越小。[结论]吉林省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各龄组适宜的间伐强度:幼龄林为25%~35%;中龄林为20%~35%;近熟林为15%~3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甜  朱玉杰  董希斌  
以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间伐强度、不同间伐带宽的抚育改造,选取各样地土壤因子、枯落物持水因子、物种多样性因子和冠层结构因子共38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运用主客观赋权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最小信息熵法确定组合权重,最后对生境因子进行单独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组合权重法得到各生境因子的权重大小,按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化学性质(0.370),枯落物持水性能(0.231),冠层结构(0.166),物种多样性(0.129),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冉然  张文辉  周建云  何景峰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栓皮栎林结实数量和品质的影响,了解间伐对栓皮栎林可持续发育的作用。【方法】2011-07,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近自然经营的栓皮栎中龄纯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间伐强度30%,20%,10%,0(对照)处理后,分析间伐5年后栓皮栎林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林分总结实量、种子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种子特征以及种子萌发率等。【结果】栓皮栎林结实母树比例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30%>20%>10%>对照;林分总结实量在间伐强度达到30%时比对照组增加最多,增加了8.4%;平均单株结实量树冠上层占73.8%,下层占26.2%,树冠阳面结实最多,占62.2%;不同间伐强度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郭丹丹  吴桂藏  杨喜田  
森林抚育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深刻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根据抚育前后中幼龄栎类Quercus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分为轻度(21%),中度(35%),重度(54%)和对照(0%)等4个抚育处理水平,抚育2a后进行测树学调查,研究乔木层各组分、林下植被、凋落物层和土壤碳储量及碳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16株树干解析资料建立的栎类单株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用来估算栎类各组分生物量;不同抚育强度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干、皮、枝、叶和根组分中,叶的碳、氮质量分数最大;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氮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然   董希斌   张宝山   毛亮亮   刘慧  
【目的】探讨抚育间伐对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同时对细根及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驱动因素进行预测,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奠定基础。【方法】在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设置30 m×30 m的固定样地7块,分别为:A(间伐强度10%)、B(15%)、C(20%)、D(25%)、E(30%)、F(35%),以未间伐样地作为对照样地,记为CK。于2021年7月进行细根及枯落物分解实验,使用Olson衰减模型来表征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模式,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细根及枯落物的分解情况。同时调查并测定林分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指标,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对细根及枯落物养分释放(C释放、N释放、P释放、K释放)进行,确定影响养分释放最主要的因素。【结果】细根分解50%的时间在1.57~2.44 a,分解95%的时间6.8~19.6 a。枯落物分解50%的时间在0.94~1.24 a,分解95%的时间在4.05~4.06 a。枯落物分解速率显著快于细根分解速率。随机森林拟合模型对细根C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7.42%,对细根N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44.71%,对细根P释放的总解释率为79.43%,对细根K释放总方差解释率为73.96%。随机森林拟合模型对枯落物C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0.61%,对枯落物N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3.97%,对枯落物P释放的总解释率为60.21%,对枯落物K总方差解释率为82.98%。枯落物和细根养分释放主要受其初始的化学基质及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碳、氮及碳氮比的驱动。此外,乔木生物量对细根分解有显著的驱动效果;土壤容重及土壤速效钾对枯落物分解有显著的驱动效果。【结论】通过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研究,林内养分循环主要受细根和枯落物本身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管惠文  董希斌  曲杭峰  陈蕾  张期奇  
为改善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生态环境,观测间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探讨最有利于林地土壤改良的间伐强度。在大兴安岭设置间伐强度分别为9.43%、16.75%、29.00%、40.01%、53.09%、67.25%的实验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样地分别栽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兴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促进林分更新。选取能够反映土壤肥力的化学性质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共13项,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0.222)、有机质(0.145)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偏高,灰色关联度(间伐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73(40.01%)> 0.70(29%)> 0.65(16.75%)> 0.64(9.43%)> 0.63(53.09%)> 0.60(0)> 0.55(67.25%)。说明土壤有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间伐强度40.01%的改造样地土壤肥力最佳,间伐强度9.43%~53.09%的落叶松次生林土壤肥力优于对照样地。适当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地内的土壤肥力,为大兴安岭落叶松次生林的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易  路兴慧  臧润国  黄继红  杨秀森  周亚东  黄勇  冯业洲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